在窗口期雖測不到艾滋病病毒抗體,但體內已有艾滋病病毒,因此處于窗口期的感染者同樣具有傳染性

艾滋病毒感染的檢測方法有哪些?艾滋病檢測要注意窗口期。從艾滋病病毒進入人體到血液中產生足夠的艾滋病病毒抗體,可以通過檢測方法檢測出來的這段時間,稱為窗口期。窗口期雖然檢測不到HIV抗體,但體內已經有了HIV,所以窗口期的感染者也是有傳染性的。

實驗室檢查

樣品采集

艾滋病檢測最常用的樣本是血液,有時唾液或尿液也可以作為檢測標本。

常用標本的采集方法如下:

1.血清樣本采集:用注射器抽取3-5ml靜脈血,室溫下自然放置1-2h。血清和血凝塊收縮后,以3000轉/分鐘離心15分鐘,將血清吸出備用,

2.采集標本時應注意個人防護,防止職業暴露。

樣本保存及運輸

1.保存和運輸:血清樣本應保持在4以下。如果需要長期保存,應低溫(-30至-80)保存。運輸過程也應保持低溫。

2.樣品的保存和運輸應符合生物安全要求,

樣本檢測

艾滋病的初級檢測主要是血清抗體檢測,

1.初篩實驗的常用檢測方法

(1)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2)明膠顆粒凝集試驗

2.確定實驗中常用的檢測方法

免疫印跡試驗

3.其他檢測方法:聚合酶鏈反應

血常規

紅細胞常見,血紅蛋白減少,呈輕度陽性色素,陽性細胞貧血。白細胞常降至4.0109/L以下.分類:中性粒細胞增多,細胞核左移,少數表現為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數量明顯減少,為1.0 109/L.有漿細胞樣淋巴細胞和含液泡的單核細胞,血小板一般無變化,一旦發生變化,血小板就可以顯著減少,

免疫學變化

主要是細胞免疫系統的變化,其特征如下。

(1)淋巴細胞亞群檢查:CD4T細胞減少,CD4/CD8比值降低,正常人CD4/CD8比值為1.75 ~ 2.1,而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患者常為1.0,

(2)T細胞功能下降:遲發型變態反應皮膚試驗陰性,在體外非特異性絲裂原刺激下,淋巴細胞轉化減少,T細胞的細胞毒性降低。T細胞產生的白細胞介素-2和干擾素-減少。

(3)B細胞功能障礙: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復合物水平不同,出現自身抗體,如RF、抗核抗體、抗淋巴細胞抗體。

(4)自然殺傷細胞活性降低,

2 -微球蛋白和新蝶呤(neopterin)

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清2微球蛋白和新蝶呤,它們是活化巨噬細胞的產物,血清水平升高意味著免疫激活,與CD4T細胞絕對計數、淋巴細胞百分比、CD4/CD8細胞下降具有相同的臨床意義,即表明疾病進展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淋巴結活檢

在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發病率高的地區和高危人群中,對腹股溝以外淋巴結腫大的人,尤其是頸部淋巴結持續腫大的人,進行淋巴結活檢是一項重要的措施,可見淋巴結反應性病變、腫瘤性病變等具有一定診斷價值的非特異性病理表現。有些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患者淺表淋巴結消失,難以進行活檢,

其他

尿檢常出現蛋白尿,血中肌酐、尿素氮可能升高。

病原學檢查

聚合酶鏈反應可用于追蹤艾滋病毒感染的自然歷史,病毒序列可在其他血清學和病毒學標志物出現前檢測,從而判斷無癥狀和血清陰性患者的潛在HIV傳播,可用于監測潛伏期長(4 ~ 7年)的患者和抗病毒治療時的病毒水平;它也可用于HIV-1血清陽性母親的嬰兒的艾滋病毒檢測,在出生后的前6 ~ 9個月內,其血液中存在母體抗體,因此可用PCR來確定嬰兒是否真的感染了HIV。

血清抗體陽性病人HIV序列的檢測

有的人從艾滋病或ARC患者的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培養物、精液細胞和精液上清液中制備DNA,然后分別用PCR和逆轉錄酶法檢測HIV-1,聚合酶鏈反應擴增產物用32P標記探針退火,用BstNI消化,經過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和自身發育,結果顯示逆轉錄酶陰性的28個細胞系中有9個和逆轉錄酶不能鑒定的9個細胞系中有2個是陽性的,這表明過去很多細胞培養物被認為是陰性的,但實際上在用更靈敏的PCR測定時是陽性的。

可以從艾滋病毒陽性患者的外周血單核細胞中檢測到病毒前序列。從血清病毒陽性的男同性戀者血液中制備的DNA,通過共培養可以分離出來,用PCR可以檢測出100%的病毒序列。64%的陰性同性戀者樣本與血清陰性者共培養,64%的血清陰性正常人樣本經PCR也為陰性,說明不存在假陽性結果,由于HIV-1基因組的廣泛異質性,可以使用各種引物(如LTR、gag和env基因的引物)來提高檢測的陽性率,并通過聚合酶鏈反應從313份已確認為抗體陽性的樣品中檢測到310份艾滋病毒陽性樣品(90

血清抗體陰性病人的HIV序列的檢測

由于在感染HIV后到出現免疫反應之前有一段滯后期,這個血清學陰性的滯后期通常長達6周至6個月,而且無抗體產生期可能更長些,在此期間受感染者往往檢測不到抗體,因此,血清陰性的人也可能已感染HIV.PCR法在高危人群中檢測到HIV-1比由血清學轉陽確診的時間可以提高6個月,對少數初次共培養呈陰性的人,甚至可在血清轉陽之前24~39個月就能確診為HIV-1感染。對血清學試驗結果不能確定者,也可通過PCR作進一步分析和確診。

新生兒HIV序列的檢測

HIV感染的母親其嬰兒由于母體抗體的存在,用抗體檢測法通常為陽性,但實際上只有20%~60%的嬰兒受到HIV感染。因此,對這些嬰兒進行HIV感染的早期診斷是十分重要的,現已證明30~50%的這些新生兒可在母親的子宮里,在分娩和引產或通過產后哺乳時從其母體感染HIV,新生兒血清陽性者并不能說明是HIV感染,因為母體HIV抗體可持續大約15個月之久,在一般情況下,嬰兒并不表現出HIV感染的任何癥狀,病毒細胞培養法對嬰兒并不是一種可靠實用的方法;HIV特異IgM抗體的檢測在母體抗體存在下也是不可能的;在過量血清抗體存在下檢出血清中的HIV抗原也是十分困難的,另外,嬰幼兒被HIV感染后病情發展較快,早期診斷,對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延緩阻止病情發展極為重要,目前所使用的抗病毒藥毒性大,因而不能用于HIV抗體陽性而未感染的嬰幼兒,但當用PCR檢測出HIV-DNA序列后,即可進行抗病毒治療以及加強免疫機能和營養的治療,在一項研究中,14名血清陽性母親的新生兒用PCR檢測其中6個為陽性;在出生后12~15個月內血清陰性的10個兒童中有5個為PCR陽性,從血清陽性母親出生1個月的新生兒中,收集的外周血單核細胞經PCR檢測,7個為陽性的嬰兒,其中5個在檢測后10個月得AIDS;而PCR陰性的9個嬰兒,在16個月的追蹤檢查期間身體狀況良好,這些研究表明,PCR技術對被HIV感染母親的新生兒和血清陰性兒童進行早期的直接的HIV-1檢測是十分重要的。

PCR技術檢測HIV-DNA序列對AIDS和ARC的確診起著重要作用,但也有人認為 對已知HIV抗體、抗原或培養陽性的病人不必再做PCR。最合適的PCR檢測對象是那些疑有HIV感染但又缺乏確切的血清學依據的人群,如上述的HIV陽性母親所生的嬰兒,陽性患者的性伴侶,靜脈吸毒者和可疑的血清反應者,PCR技術還可用來檢測血液制品及疫苗中有無HIV,

HIV-1的病原學檢查

①HIV-1血清抗體的檢測:包括抗-gp120及抗-P24,大多數HIV-1感染者在3個月內血清抗體陽轉,因而,測定血清抗體是目前確定有無HIV感染的最簡便、快速而有效的方法,常用方法有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間接免疫熒光測定(IFA),放射免疫試驗(RIA)等,一般多用ELISA法作初查,其靈敏性為99.5%,但由于它是用HIV-1作為抗原進行檢測,與淋巴細胞抗原有交叉抗體,可有假陽性出現,故對初查陽性者,再用硝酸纖維膜免疫印跡試驗(Westen blot,WB)確認,

硝酸纖維膜雜交試驗特異性強,假陽性率極低,其診斷標準是:如ELISA連續兩次陽性,且WB檢測出現p24,gp41,gp120或gp160條帶中任何兩條條帶陽性者,則可確認為HIV感染,如沒有兩條條帶陽性者,則只能診為“未定型”(indeterminate pattern),這時可用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其特異的病毒核酸,或繼續密切觀察,反復作上述檢測,以明確診斷。

②檢測病毒抗原:由于抗體出現晚于抗原,因而不能早期診斷。如果在抗HIV-1陽轉之前的窗口期篩選獻血員,就會出現假陰性,后果是非常嚴重的,因此,篩選獻血員最好加測病毒抗原,通常檢測P24,其靈敏性及特異性均較高,既有助于早期診斷,也可用于獻血員篩選、藥物療效考核等。

③檢測病毒核酸:在抗HIV-1陽轉之前的窗口期,還可用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技術檢測HIV RNA。此法靈敏度更高,檢測周期短,也有助于早期發現、獻血員篩選、藥物療效考核等,但操作必須十分小心,防止污染,以避免假陽性,

④病毒分離和培養:從患者的淋巴細胞、血液、精液及其他體液中均可分離出病毒,陽性率較高,反復多次分離陽性率可達100%,分離的病毒可用CD4T細胞培養,但方法復雜,成本較高,一般只用于實驗室研究。分離或培養到HIV均為確診的依據,

HIV-2的病原學檢查

血清學檢查發現約80%的HIV- 1和HIV-2感染之間存在交叉反應,故用于檢測HIV-1感染的ELISA和RIBA法難以確定HIV-2感染,特別是發生了HIV-l和HIV-2雙重感染時,使診斷更為困難,不過,HIV-2特異的ELISA及WB法藥盒現已有商品出售,在HIV-2流行區,可在檢測HIV-1的基礎上,先用HIV-2特異的ELISA藥盒區別HIV-1和HIV-2感染,再用HIV-2特異的WB法作確認試驗,在非流行區,當HIV-1試驗陽性或弱陽性,而WB法不明確或陰性,或臨床懷疑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而HIV-1試驗弱陽性、WB法陰性時,也要用HIV-2特異的ELISA藥盒檢測,以明確診斷,

近來為了節省時間和經費,大部分試劑盒廠家和血庫采用HIV-1和HIV-2抗體聯合測定,聯合測定的ELISA模式與HIV-1抗體測定相同,不同的是在包被固相載體時用HIV-1和HIV-2二種抗原的混合物替代單一的HIV-1抗原,

輔助檢查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極易并發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并常死于這些并發癥,因此,對本病患者進行胸部及胃腸道X線檢查,及早作出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的診斷,對及時治療和延長患者的生命是十分重要的,

胸部X線檢查

常見的機會性感染有卡氏肺孢菌肺炎,惡性腫瘤有卡波齊(Kaposi)肉瘤。

(1)卡氏肺孢菌肺炎

典型X線表現是:初起時兩肺先出現混合性肺泡及間質炎性改變,以肺門周圍散在性網狀結節樣間質浸潤為主,從肺門向外擴展,隨后在數日內病變進入肺泡,發展成肺泡性實變,在肺野內形成均勻斑片狀實變影,其間夾雜有廣泛性或局灶性肺氣腫或小段肺不張,以肺外圍最明顯。呈粗糙的或細顆粒狀的“毛玻璃樣”表現,病變可僅限于一個肺葉,也可彌漫分布,有時片狀陰影可融合成大片狀均勻致密的浸潤影,呈向心性分布,與肺水腫的X線特征很相似,也可在“毛玻璃樣”背景上出現結節狀病灶,在肺周圍還可有條狀陰影,有些則僅表現為粗結節陰影,但這些X線表現沒有特異性,確診需要反復經纖維支氣管鏡檢找到病原,不典型X線表現有:肺大葉性實變,可一葉也可多葉實變;肺空腔形成或胸腔積液;肺泡內滲出物亦可鈣化等。應注意與肺結核或肺部真菌感染相鑒別,胸內淋巴結增大,主要是位于縱隔、右氣管旁及兩側肺門的淋巴結增大,有的病例甚至無呼吸系統癥狀出現,而僅于X線片上顯示胸內淋巴結增大,以后才被證實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此種X線表現強烈提示肺內有嚴重感染或腫瘤存在,需作纖維支氣管鏡或淋巴結活檢,

(2)卡波齊肉瘤

最常見的X線異常是肺間質浸潤,約占肺卡波齊肉瘤患者的80%,此外,可見肺野內直徑<1cm的、境界不清楚的多發性小結節影及明顯的條狀陰影,常伴有縱隔及肺門淋巴結增大,也可有胸腔積液,當X線表現不明顯時,CT檢查有助診斷,

消化道X線檢查

胃腸道機會性感染主要的病原體是巨細胞病毒,惡性腫瘤仍以卡波齊肉瘤為常見,

(1)巨細胞病毒感染

巨細胞病毒可侵犯胃腸道的任何部位,但以結腸最為常見,個別病例可累及整個胃腸道,巨細胞病毒性食管炎或胃炎在X線片上表現為黏膜皺襞腫脹,小的充盈缺損及淺表潰瘍或糜爛等。巨細胞病毒性結腸炎病變有散在性及局灶性兩種,散在性者病變侵犯整個胃腸道,但程度不一。鋇灌腸示結腸袋形消失,腸腔輕度狹窄,腸黏膜可有肉芽腫、糜爛及淺表潰瘍等,節段性者以侵犯盲腸及末端回腸為主,X線造影顯示盲腸痙攣,黏膜皺襞不規則增厚及表淺的鵝口瘡樣潰瘍,但應與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的X線表現相鑒別,上述X線表現均為非特異性的,應結合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必要時應配合內鏡加活檢以確診。

(2)卡波齊肉瘤

卡波齊肉瘤可發生在胃腸道的任何部位。食管卡波齊肉瘤在X線片上顯示食管中段呈多發性腔內息肉樣病變,胃卡波齊肉瘤表現為胃遠端散在性、多發性無蒂的黏膜下缺損,輪廓光滑,直徑幾毫米至幾厘米,少數病變中央有鋇劑積聚,顯示“牛眼征”,在充氣擴張的胃內還可見不規則增厚的黏膜皺襞,十二指腸卡波齊肉瘤為球部內黏膜下結節或輕度斑片狀隆起,小腸卡波齊肉瘤為多發性結節伴中央潰瘍,結腸卡波齊肉瘤以直腸最明顯,表現為整個結腸黏膜下散在的結節狀充盈缺損,直徑幾毫米至幾厘米不等。較晚期患者結節融合和環形浸潤腸壁,使直腸狹窄和僵直,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