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很多母親代替父親與兒子交換遺精話題是非常不合適的,父親會以工作太忙為借口逃避對男孩的性教育,這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一位母親非常擔心她12歲的兒子遺精。每次換內褲都要檢查,在內褲上發現精液后,她不得不告訴兒子是不是遺精。母親的行為嚴重侵犯了兒子的隱私,讓兒子感到不被尊重。
男孩進入青春期早期后,父母要注意男孩的生理變化,父親要主動告訴孩子遺精的知識。父親和孩子之間的具體溝通有以下幾個方面:
告訴你的孩子每個男人第一次患遺精會經歷怎樣的過程?當他到了一定年齡,精液就會流出尿道,有一天,當你早上醒來,你會發現你的內褲是一種有點粘的白色液體。這種精液是你晚上睡覺后出來的,這是遺精,這種交流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一旦有遺精,就不會感到尷尬和不知所措。
遺精后給孩子講講衛生知識,遺精后換內衣,清洗生殖器,以保持生殖器衛生,不換內褲不清洗,細菌很容易在精液上繁殖,感染生殖器。
讓孩子明白遺精是正常的,如果身體自然感受到性壓力,那么符合身體自然節律的就是遺精。只要不影響生活學習工作,不管多少次,都是正常的,每個孩子的身體發育都不一樣,所以每個孩子遺精的頻率也不一樣。不要向孩子強調“遺精數多會傷身體”,這樣不清晰的話讓孩子不知道如何判斷遺精次數是否“多”,父親可以從自己的經歷中談一談性壓力的感覺,讓男生更清楚的知道這種壓力帶來的身體感受,幫助男生接受這種性壓力的感覺,這是兒童自我認知發展的重要環節。
讓孩子知道在什么情況下遺精對身心健康有害。通過看色情小說、視訊、圖片等,它們會刺激自己的性沖動而引起遺精。這是一種違反身心節奏的性行為,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
責任感教育是遺精知識教育的升華。父親要明確告訴孩子,遺精意味著你的身體開始有生殖細胞。如果接觸到女性生殖器,可能會讓女孩懷孕,讓孩子知道行為的后果,他會思考行為的責任。
別擔心和孩子談性問題
“公雞”不合適。父母要對身體的各個部位及其功能給予明確的解釋,正確的對各個器官進行尋址,給孩子一種科學、自然、正常的感覺。
父母性教育的位置無法取代
父母應該告訴孩子正確的性觀念和性知識,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你希望他擁有的價值觀,在性問題上,父母首先要和孩子保持平等,如果家長答不上來或者羞于開口,也一定要保持坦誠的態度,不要裝模作樣,遮遮掩掩,
不要和孩子認真談性。父母要找機會。電視,電影,報紙上的新聞,雜志上的文章,只要和性有關,各方面都可以談,
女兒初潮前,媽媽要告訴她:你要來月經的時候,你的身體和思維會發生什么變化,讓女孩做好心理準備,知道來月經該怎么處理。”為什么你看到漂亮的女孩有時會勃起?”父親可以這樣解釋兒子的問題:“男孩成熟時,大腦容易受到視覺的影響,感覺到性刺激,如果你看到一個很有魅力的女生,你會感到‘興奮’,這是性刺激下的正常生理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