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性教育有誤解。父母總是羞于對孩子說性這個詞,因為他們對性教育的偏見和無知,孩子問與性有關的問題時,敷衍了事,避而不答,導致孩子對性的曲解。即使有些父母愿意回答關于性或生殖器的問題,也不愿意直呼那些名詞的名字,相反,他們用“撒謊”來灌注他們的孩子。
兒童性教育有5大關鍵時期
口欲期年齡階段:3個月1歲
當寶寶3個月到1歲左右,寶寶的吮吸需求變得特別突出,喜歡吮吸手指,這是寶寶在口欲期性欲的初步表現。
母親與孩子的身體接觸,可以增加孩子神經系統的敏感度,促進孩子大腦的分化發育。與成年人身體接觸不充分的兒童,智力和性敏感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不要強迫寶寶咬手指,可以考慮給寶寶一個安撫奶嘴,滿足寶寶的食欲。
朦朧期年齡階段:1歲2歲
一般從1歲到2歲,孩子會注意到男女的身體差異,隨著語言能力的發展,2到3歲的孩子會問一些讓大人尷尬的問題,如果孩子在此期間遭受心理挫折,會影響其未來的成長,
一歲半是教育孩子性生理的好時機。如果可能的話,同齡的男生女生甚至可以一起洗澡,讓他們赤裸裸的認識到彼此的生理差異,鼓勵他們觀察彼此和自己的差異。
性蕾期年齡階段:2歲4歲
孩子2 ~ 4歲進入性萌芽期,這一時期的性教育是未來性成熟的基礎。很多孩子2歲左右開始玩生殖器,這是一種性游戲。
避免孩子玩弄生殖器的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就是穿褲襠褲,每天給他們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選擇合適的時間,讓孩子知道自己身體的哪些部位不應該暴露,而不是那些部位不好,等等,
依戀期年齡階段:4歲6歲
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戀愛”,也就是所謂的戀母情結,這種情結在兒童性心理的發展過程中無處不在,被壓抑在潛意識中,可能成為日后各種心理疾病的心理根源,
一個溫暖幸福的家庭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要做好孩子的性榜樣,同性父母是孩子形成性別意識的榜樣,異性父母是孩子學會與異性相處的榜樣,因此,母親和父親都應該積極配合對方撫養孩子,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潛隱期年齡階段:6歲12歲
6-12歲兒童進入性潛伏期,這一階段兒童的性心理相對平靜,對于現階段的孩子來說,男生喜歡和男生作伴,從事一些暴力、冒險的游戲,而女生喜歡和其他女生一起從事舞蹈、跳橡皮筋等溫柔的游戲,這種“偽同性戀”不具備成年人的性意識和欲望,但也可能是未來性心理發展遇到挫折時同性戀的心理根源,
兒童家庭性教育的誤區
mainland China幼兒性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存在諸多誤區,主要歸納為對性教育理念的誤解和對性教育對象的誤解,
(一)對性教育概念的誤解
所謂性教育的概念是指性教育的必要性、性教育的作用以及如何開展性教育等。由于長期受傳統封建思想的影響,大陸的性教育觀念存在一些誤區,一般包括以下幾種類型:堅持無師自通理論、追求無知盲從理論和誘導理論。
(1)堅持自學理論,因為家長對幼兒性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認為性教育并不重要,尤其是孩子在青春期前沒有必要進行性教育。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積累,自然會學習到生理衛生的基礎知識,長大后可以向自己的老師學習或者跟著課程走。原因是如果提前告知,會形成強烈的性刺激,激發孩子對性問題的好奇心,所以干脆充耳不聞,順其自然。
奉行無知盲從論,是指父母對孩子性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沒有把握,其他父母在孩子的成長生活中遇到過性問題。他們已經意識到性教育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但他們羞于與孩子交流,因為他們的臉或態度,他們在面對他們的問題時感到尷尬和不知所措。有的家長用欺騙的手段編造反科學的故事,搪塞事情,甚至亂訓斥打罵孩子,會讓迷茫的孩子更加不知所措,
歸納理論,即性教育會引起性刺激,但性知識的傳授會誘發兒童出現早熟的性心理。縱觀世界各國的性教育狀況,雖然不同國家的性教育內容和方法因社會文化背景不同而不同,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性教育起步較早的瑞典,從幼稚園到高中都有系統完整的教育內容和體系,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說明性教育非但沒有誘發性問題,反而起到了遏制性犯罪的作用,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性教育與性刺激有著根本的不同,引用美國萬磊博士的話,“性教育的話和淫穢的話有很大的距離,淫穢的話不必訴諸情欲,讀性教育的課文,讓人心平氣和,清醒,知道要采取的態度和方向,”
(二)對性教育對象的誤解
有人認為性教育是青春期教育,性教育的對象只是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其實是一對性教育
象上的誤區。美國“性資訊和性教育”理事會主席瑪麗考爾德博士認為:對于性教育,可能特別緊要而有效的時期是14歲之前,尤其是5歲之前,這一時期所接受的有關“性”的培養和教育,無疑地將決定兒童、少年以致此后一生有關“性”的種種方面,成人性變態中的“異性癖”、“同性戀”患者,實質上是不能正確地認同自己的性別,個體在生物學上的“性”,與其在心理學上的“性別”和社會學上的“性別角色”未必總保持一致,只有個體把自己看作男人或女人,同時其行為舉止都符合自身的“性別身份”,才是性別認同。“異性癖”、“同性戀”者在性別認同中出現反常現象,表現為性別角色紊亂或性別角色倒錯,往往是患者在童年的生活過程中,由父母及其他人對他們的不良教養態度、方式及期望造成的,因此,對青少年的性教育從兒童早期就應該開始,從嬰幼兒、童年一直到青少年,圍繞著達到對“性別”的生物性和社會性的認識,形成正確的性別角色以及青春期的性適應等教育目標,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開展不同內容的性教育,
總之,性教育誤區的存在會直接影響到兒童早期性教育的效果,還可能因此而形成對性的羞恥感、厭惡感,甚至萌生罪惡感,引發成人時的性心理異常。由此可見,為了孩子的現在和將來,父母必須及早走出性教育的誤區,樹立正確的兒童性教育觀念,正確對待兒童的性心理需要,開展科學、適當、有效的性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