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學會雜志》發表的兩篇文章認為,互聯網開設的哈拉房間可以讓陌生人通過互聯網相互認識,不僅給人們帶來愉快的交談,也為他們創造了成為性伴侶的機會,從而增加了包括艾滋病在內的性傳播疾病傳播的可能性。文章強調需要采取新的策略來預防它們,
根據第一條,研究人員根據是否通過互聯網尋找性伴侶將網民分為兩組,并比較了他們之間感染艾滋病毒的風險,結果表明,在網上尋找性伴侶是性傳播疾病甚至艾滋病的潛在風險因素,
在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瑪麗麥克法拉尼博士的領導下,研究人員從丹佛公共衛生艾滋病咨詢和檢測中心接受艾滋病毒檢測的856名顧客中收集了數據,78%的受訪者是男性,65%是異性戀,在受訪者中,135人(15.8%)利用互聯網尋找性伴侶,其中88人(62.5%)成功,
調查人員發現,在網上尋找性伴侶的大多數是男性和同性戀。與不在網上尋找性伴侶的人相比,他們患性病的比例更高,肛交經歷更多,性伴侶更多,此外,他們更愿意與男性、男同性戀和艾滋病攜帶者發生性關系。鑒于此,作者得出結論,在互聯網上尋找性伴侶是傳染病和艾滋病的潛在風險因素,需要加以控制
第二條研究如何使公共衛生工作適應互聯網時代,保證網路合作伙伴提供準確的資訊,促進社區教育,
最近在互聯網哈拉用戶中爆發的梅毒感染促使舊金山公共衛生局的杰弗里克勞斯納博士和他的同事們調查了互聯網使用和梅毒感染之間的關系。調查從兩名感染梅毒的男同性戀開始,他們承認通過互聯網哈拉室認識性伴侶,但他們關于性伴侶的可用資訊有限,因為哈拉室經常使用匿名,
調查人員設計了一個新方案來警告他們的病人有危險,研究人員與互聯網公司合作,向數百名男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者用戶發送電子郵件,告知他們梅毒的爆發;告知其性伴侶感染梅毒的可能性;鼓勵在哈拉室遇到性伴侶的人尋求醫療幫助。42%的登記性伴侶已經得到通知和檢測,通過他們的努力,研究人員發現其中有五名梅毒患者,他們與初步檢查中發現的兩名患者有關,與此同時,在舊金山衛生局城市診所接受治療的男同性戀人數增加了18%。
凱瑟琳e屠美博士和理查德羅森伯格博士在附帶的一篇社論中提到:“這兩篇有代表性的文章簡單地歸結為兩種新觀點:臨床醫生和公共衛生工作者應該問他們的病人是否利用互聯網尋求性伴侶;有性傳播疾病風險的患者可以分組在一起,臨床醫生和公共衛生工作者也可以利用互聯網讓人們知道如何預防性傳播疾病,”
YouMeLive在線(www.familydoctor.com.cn)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