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于2008年變性,由于社會的壓力要求他表現得像個女人,在這之前他當了好幾年的女同性戀者

安逸揭示了生理性別、心理性別和性取向之間的微妙關系

查茲博諾,原名貞潔博諾,是一名變性女性。2008年他變性了,由于社會壓力,他表現得像個女人,在此之前,他做過幾年女同性戀,

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這座城市的異裝癖女王是蒂蒂馮流浪漢,被稱為“男爵夫人”。他是古銅色的,皮膚打蠟,穿著薄高跟鞋,身高接近7英尺(2.13米),他看起來像一座雕塑,他戴著一面五顏六色的青蛙鏡,留著長長的銀發。任何一個夜晚,你都可以在市區的一家酒吧里找到馮川普(Von Trump)——,豐乳肥臀,紫紅色嘴唇,供眾多崇拜者拍照,有時候,他也會看著一個帶著阿爾斯特的商人,伸出一根纖細有力的手指,劃過他的臉頰,一邊看著對方滿臉通紅,

在很多人眼里,“跨跨跨前庭”都是很有個性的角色:他們很有娛樂性,大多是男同性戀,身體上是男性,但外表極其女性化。但是,和其他任何人類群體一樣,易裝癖者也是多樣的,只有少數人會在易裝癖表演中表現出自己的少數民族身份,并因此獲得報酬。對于相對低調的易裝癖者來說,聚光燈永遠不值得向往。此外,易裝癖者在著裝和模仿異性行為上的心理動機也有很大差異。

研究者觀察了多種形式的易性癖,即生理性與心理性相反,并探討了它們的生物學、心理學和文化基礎。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往往會被研究中的個體差異所震驚。許多科學家認為,這種驚人的多樣性提供了一條重要的線索,幫助他們揭示了生理性別、心理性別和性取向之間的微妙關系。其實,正是因為這三個特征在某些人身上并不像預期的那樣相互匹配,科學家才充分意識到它們的相對獨立性。

${FDPageBreak}

  心理性別vs生理性別

心理性別、生理性別和性取向是相互關聯的獨立變量,

這三個變量是易性現象研究的核心,生理性也許是其中最簡單最直接的一個,我們身體里都有一套性染色體,決定了我們是基因男性(XY)還是基因女性(XX),當然,染色體性別并不總是很明顯。例如,最近有傳言說奧運會長跑運動員卡斯特爾塞門亞基因異常。雖然是女兒,但力氣堪比男人。許多遺傳病可引起性染色體(如XYY染色體)的“缺失”或“冗余”,導致嬰兒出生缺陷和外陰性別不明,但一般來說,科學家在研究性別認同障礙時,會排除染色體或身體異常的個體,不會考慮像塞曼亞這樣的情況,他們所謂的“變性人”,是指染色體正常,生理上性別明確,但心理上覺得自己屬于異性的個體。

說了這么多,我們再來看看“心理性別”這個概念,和“生理性別”有很大區別。心理性別,又稱“性別認同”,是指人對自己是“男”還是“女”的主觀感受,大多數情況下,生理上(基因上)男性的人,在性別認同上也是男性;身體是女性的人有相同的性別認同,但當生理性別和性別認同不匹配時,當事人就會產生一種不安的“性別煩躁”。而這種持續的負面情緒,也是很多變性人接受變性手術的原因之一,

與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相關的第三個變量是性取向,一般來說,生理上的男人會被生理上的女人吸引,反之亦然。但是,世界上還是有同性戀和雙性戀的,更重要的是,她們類型繁多,完全打破了人們的刻板印象,既有陰柔的女同性戀,也有肌肉發達的男同性戀。這些事實表明,性取向獨立于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同性戀并不是一種變性行為,一般來說,男同性戀不想成為女性,或者說變性人可能是同性戀或者異性戀,

一旦這三個相互關聯但又獨立的概念被區分開來,科學家們就能更好地理解物物交換現象,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將“易性”定義為“對性別身份的強烈而持久的曲解,以及對自身生理性別的持久不適”。研究表明,即使在變性人群中也有很大的差異,以男性變性人為例:一個生理上的男性感到性別煩躁,“以為自己是女人”,但在性取向上,他可能是同性戀,也可能是異性戀。而且,除了這三個變量的混合匹配外,變性現象似乎還受到很多心理和文化因素的影響。對于這些看似無限的因素,科學家們的探索才剛剛開始。

${FDPageBreak}

  心理和性別

  由于社會壓力,大多數“女變男”易性人最后都成為了女同性戀者,

  易性人的心理狀態或許各不相同,但其中大多數人都說自己感到了性別焦慮——他們為生理性別和性別認同之間的錯位感到不快,查茲·波諾(Chaz Bono,下頁圖)就是典型,他原名查絲蒂蒂·波諾(Chastity Bono),是藝人新力(Sonny)和切爾(Cher)的兒子兼女兒,查絲蒂蒂自從成年之后,多數時間都以女同性戀者的身份示人;2008年中,她宣布自己是個易性人,并決定由女同性戀者“查絲蒂蒂”變身為男異性戀者“查茲”,變身之后的查茲對女友詹妮弗的愛一如既往,比起查絲蒂蒂來毫不遜色;不過,由于他的身體已經發生變化,他們已經不再是同性戀關系了,查茲是個“女變男”易性人(female-to-male, FtM),他先是切除了乳房,繼而接受了睪丸激素治療,這讓他的嗓音低了整整一個八度,還在下巴上長出了胡茬,

  波諾在 2009年接受 ABC“早安美國”節目的訪問時說:“性別不在兩腿之間,而在兩耳之間,我從小就覺得自己是個男孩,很明確,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我越來越困惑了,因為突然之間出現了很多壓力,他們要求你扮演你自己的性別角色,許多‘女變男’易性人最后都成了女同性戀者,只是因為這樣顯得比較合理。”

  幾乎所有女變男易性人的經歷都差不多——她們都是絕對的同性戀者(都喜愛女性),相比之下,“男變女”易性人(male-to-female,MtF)就更具有多樣性,無論是在性取向方面,還是在易性行為的心理基礎方面,都比女變男易性人豐富許多,

  20世紀 80年代末,多倫多大學部的心理醫生雷·布蘭查德(Ray Blanchard)提出了“幻想變性性興奮”(autogynephilia)理論,他認為,異性戀的男變女易性人(生理是男性,喜歡女性,希望自己也成為女性)的性欲源于自己是女人的想法。比如這個例子:有個男變女易性人名叫南希·亨特(Nancy Hunt),他在自傳《鏡像》(Mirror Image)中寫道:“我從小就對女孩有種狂熱的興趣,我琢磨她們的發型、她們的衣服、她們的身材,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和她們的差別越來越大,這讓我悶 悶不樂,我被嫉妒弄得心煩意亂,但同時又覺得性欲高漲,我想要擁有她們,又想要變成她們,到了晚上,在我自慰或者快要睡著的時候,這兩種沖動就會相互融合,我在幻想中與自己做愛——這時,這個自己是女孩,”

本文來自YouMeLive在線論壇,由網友發布,本站僅引用以提供參考,不代表本站贊同文章的觀點,如您認為本文在內容和知識產權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請與我們聯系: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