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古代如何看待同性戀  關于同性戀的原因,在大陸傳統文獻中也有一些說法,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

我們在這里討論的是“絕對同性戀”,或者被金賽的“性取向”量表標在6區,一生只為同性發生性行為、性幻想和/或性追求的人。

大陸古代如何看待同性戀

大陸傳統文學中也有一些關于同性戀產生原因的說法,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將同性戀的誕生歸于自然,比如清代著名作家袁枚在他的名著《隨園詩話》中,談到一個叫“春江公子”的男人,長得像個女人,娶了老婆,卻和老婆不自在,喜歡和男少年相處和睡覺。他寫了一首詩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我寧愿做妾,“無鹽,即王玄女王鐘離春,在后世被用來比喻丑女賢淑,所有的孩子都是古代美男子的名字,春江公子的詩,意思是人性不同,就像樹的枝葉不同;雖然我是男人,但我寧愿做漂亮男人的小老婆,也不愿做賢惠女人的老公,這個把同性戀歸結為自然原因,另一個把同性戀歸結為后天,認為是環境造成的。例如,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第12卷寫道:“每個好色、天生好色的女人,都是沒有心的孌童者,都是年少受盡折磨,或者很可能搶耳朵的。“總的來說,所有女人的淫蕩都是由于性欲,的自然出現,而猥褻兒童則不是。他們沒有這種頭腦,但這是童年的影響造成的,或者是因為有錢有勢的人的威脅和利誘,這將同性戀的原因歸因于后天的影響,

國外研究:同性戀有生物基礎

近幾十年來,國外出現了大量關于同性戀的研究。比如,由于觀察男同性戀者的行為,他們中的一些人傾向于女性化,所以這些男性是否雄激素分泌不足是值得懷疑的,但實際測量顯示各種結果:有雄激素分泌不足、分泌過多、分泌水平無差異的報道,無法得出一致的結論,

1952年,卡爾曼報告說,37對男性同卵雙胞胎中同性戀的一致率為100%,但26對異卵雙胞胎中只有15%,所以他強調基因遺傳在同性戀發生中的重要性。1991年,性學家貝里(Berry)和皮拉達(Pilada)報告稱,在56對同卵雙胞胎中,一對是同性戀,另一對是同性戀或至少是雙性戀,這些統計結果似乎都暗示了生物因素對同性戀性取向有相當大的影響。

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國進行了一項研究,使用當時最好的心理量表,邀請一名優秀的量表翻譯對30名男同性戀者進行研究,并與30名同齡、同智商、同學歷的異性戀者進行對比。結果表明,該量表的專業翻譯人員無法將同性戀者與異性戀者相比較區分,專家對這些男性心理健康的評分在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之間沒有差異。

同性戀可能來自遺傳?

目前,在近300種哺乳動物和鳥類中發現了同性戀性行為,這也讓人認為同性戀可能來自遺傳。

1990年,美國神經學家利維在權威雜志《科學》上發表了一篇著名的研究,提出了性取向有生物學基礎的另一個證據,他檢查了41具尸體的大腦,包括19名死于艾滋病或其并發癥的同性戀男子、16名異性戀男子(其中6人死于艾滋病)和6名推定的異性戀婦女,并觀察了大腦中與性取向有關的細胞。

1993年,哈邁等人宣布,某些類型的男同性戀傾向于由母親傳染,其基因位置位于X染色體長臂頂端的Xq28上。

當然,這些研究都不足以得出公認可靠的結論,因為存在不同研究者得出的結果不同、樣本過小或缺乏可重復性等方法論問題。可見同性戀的生物學本質越來越受到重視和認證,

關于同性戀的成因也有各種非生物學的解釋,比如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同性戀是一種后天習得的行為形式;家庭決定論,有人認為不厚道不厚道的父親阻礙了兒子的陽剛之氣和女兒的女性化;精神分析理論主張同性戀起源于早期不良的親子關系,部分精神分析學家認為同性戀是自戀情結導致的;社會決定論斷言同性戀是社會建構的結果;互動主義或多種模式認為同性戀是生物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現在,即使能找到一些例子,這些非生物學的解釋實際上將是相對的同性戀者或情境的同性戀者,而不是討論真正的同性戀者,即絕對的同性戀者,(以上內容僅授權YouMeLive在線獨家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YouMeLive在線(www.familydoctor.com.cn)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