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分手后都是怎么復合的?-別小看這個心理學效應

教大家一個高段位挽回秘籍:反撤技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切身體會:自己有一件很久用不到的東西,比如發卡、衣服、一本書或是一支筆,甚至你曾經都有想扔掉它的沖動,可突然有一天你發現它找不到或是丟了,你有沒有覺得很可惜,甚至覺得它還有很多用處?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心理效應叫做——“損失厭惡”。別小看這個心理學效應,它在挽回中可以發揮巨大能量!

對于“損失厭惡”,先來做幾個實驗,來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它:

第一個場景:我給你一個蘋果。

第二個場景:我給你兩個蘋果,然后我再向你要回來一個。

請問,你更喜歡哪一個場景?我想多數人的答案是第一個,而不喜歡第二個場景。

這個實驗兩個場景的結果都是一樣的,你都只得到了一個蘋果,但是在第二個場景中,因為得而復失,損失了一個蘋果,這嚴重影響并拉低了你獲得一個蘋果的幸福感。

科學家曾進行過一個有趣的實驗:準備了一批深受學生歡迎、印有校徽的咖啡杯。有一半實驗參與者被贈與咖啡杯,另一半參與者則被要求競價購買這些杯子。通過反復試驗,研究者發現,擁有杯子的人普遍存在一種惜售心理,他們開出的售價往往是競價者的兩倍。

看到這里,你得到了什么啟發?

沒錯,“損失厭惡”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

同量的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簡單來說就是失去比得到更痛苦,比如我給你500塊錢卻難以彌補你丟了500塊錢的傷痛。

這就是人性的特點,運用到感情上就是他找一個6分的新歡也無法彌補損失一個6分的你來得痛,可能要找一個8分的人才能彌補他心中的遺憾,這還不涉及他的投資時間、投資精力、投資情感、金錢投資等,如果算上,則投資成本會更高。

所以,利用“損失厭惡”,哪怕你是他真的已經不愛了的人,但突然讓他覺得自己失去了一個本來愛自己的人,他也會沮喪和痛苦,從而激發他想挽回你的心理。

反撤技巧

今天要教給大家的一個高段位情感挽回技巧——反撤技巧。

當對方提出分手后,你需要這么做:

第一個階段進行討好策略(是的,你沒看錯),然后突然進入第二個階段——“后撤”表示放棄,從而激發起對方“損失厭惡”的心理,變被動為主動,變低位為高位。

你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剛分手的時候表現出不舍、道歉、哀求和癡情,然后突然讓他覺得你死心了,放棄了。

沒錯,這和很多網上廣為流傳的挽回方法完全不同,很多情感專家都一直在反對分手之后去糾纏、去討好對方。

但很多時候,當我們開始醒悟時,其實我們已經糾纏和討好對方很久了,而且對方已經明顯表現出厭煩和討厭你了,這個時候利用反撤,可以迅速止損,停止對方對你的負面情感。

這個策略可以有效地終止對方的討厭情緒,我經歷大量的案例證明,這個策略是有效的!你自然想問我,“反撤技巧”的原理是什么?

人都會高看自己,喜歡被肯定,害怕被否定,越被否定就越想贏得肯定(他提分手否定你,你就越不甘心想刷存在感證明自己是對的)。

但反過來利用“損失厭惡”,就是停止投資,忽視他的否定,接受分手并及時抽身,抽身意味著收回之前對他的肯定(喜歡)并否定他。

那么根據“賭徒心理”就會引導他投資,他會想你是真放下了還是假裝放下了,先自我懷疑,一懷疑就不安,一不安就猜測,一猜測就試探,一試探就投資,一投資你的價值就提升了,尤其在你糾纏之后,這種反差更大。

價值提升后就像拋出去的跌價股票上漲了,他自然會反向地抓緊你。這就是一環套一環,按這個節奏發展下去,還怕他不回來?

反撤技巧之注意事項

反撤中也有一定的注意事項,希望引起大家注意。

1、堅持

反撤一旦開始,記得一定要貫穿到底,不能一面說放下了,一面表現得你還喜歡他的樣子。而且你要沉住氣,不能反撤沒幾天,看對方沒反應就馬上焦慮起來著急去聯系,這樣就等于宣告失敗了。

2、果斷

當時機合適,準備后撤時候,不能拖泥帶水,不能今天猶猶豫豫或者沒事還聊聊,必須停止一切的聯系行為。

3、迎接試探

一般來說,當你采取反撤策略,如果一切得當,對方很可能會反過頭來測試你,試探你是不是真的放下了,比如他會找個借口突然喊你幫忙,或者表現得其實他心里還是喜歡你。但這個時候,你一定不要被各種假象蒙蔽,要堅持到底,才能順利通過他的測試。

很多人止步于對方的測試,被對方的試探給漏了馬腳,原形畢露,甚至反撲,那么這就又回到了原點,也加大了挽回的代價。

4、強化

在通過測試之后,他會更加關注你,也會開始懷疑自己當初分手的決定是不是錯的。這時,你一定要表現出你確實已經放下了,并且過得很好。

通過強化你已經走出失戀的陰影來刺激他,那么他會更加難受,打破他的心理不平衡,成為壓到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之后,他不得不乖乖就范,求你挽回。

其實,兩性關系本質上就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并且令人唏噓的是,當你完全專注自我不需要他的認可時,就是你最牛逼最有魅力的時候。

挽回不難,不是付出不夠,而是付出太多。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