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老的文化習俗中對身體的定向改造只限于文身、裹腳或者扎耳朵眼兒

俗話說“身體親膚,服從父母。”在中國古代文化習俗中,身體的“定向轉化”僅限于紋身、纏足或穿耳。然而,在世界其他地方,這種轉變往往進行得更激烈,特別是生殖器官切割,這使人哭泣。

對于男性包皮環切,醫學上叫包皮環切,猶太人的祖先把割包皮寫進了猶太法典,每個猶太男孩出生后第8天都要割包皮,這是猶太男人的身份象征。《可蘭經》年沒有出現割禮,但伊斯蘭教也有這個習俗。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全球約有30%的男性接受過包皮環切術,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穆斯林,

一對不共戴天的冤家,竟然就“排骨”達成了一致,

更有意思的是,亞歷山大大帝統治國家的時候,伊斯蘭教是禁止割包皮的,因為古希臘人認為男人脫衣服的時候不是裸體的,只是包皮翻過來露出龜頭的時候,包皮環切術意味著男人永遠是裸體的,這是不允許的,

那么,為什么祖先總喜歡和包皮過不去呢?現代人對此有很多解釋。有人認為包皮環切術是男孩的成人禮,意思是“開袋”。有人認為古代洗澡不方便,割包皮有助于清潔,然而,考慮到一些古代部落幾乎肯定會為了壓制女性的性欲而對女性進行割禮,許多歷史學家認為,男性的割禮一定也與性能力有關。羅納德音麥曼(Ronald Immerman)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說,割包皮是為了壓抑男性的性欲,讓他們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狩獵或與其他部落作戰上,

伊梅爾曼的理論似乎很有道理,因為包皮富含神經末梢,很難想象它們對性刺激沒有反應。甚至有人分析了性交時陰莖的物理運動,得出結論:包皮相當于一個可移動的緩沖層,有助于減少性交時對陰道的摩擦,使情液分泌不足的女性不會感到疼痛,

然而,這一學說遭到包皮環切倡導者的強烈反對,他們還發現了大量的實驗資料和統計結果,證明包皮環切術對性欲沒有影響,對女性的身心健康不構成威脅。不幸的是,人類可能永遠也不會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因為科學家很難就這個問題設計出一個準確、無偏的控制實驗。大多數包皮環切手術是在男性還是男孩的時候進行的,他們無法比較手術前后性生活的質量。

關于性的爭議并沒有影響男性包皮環切術的流行。19世紀的一個意外發現,終于讓男性包皮環切術在一些西方國家流行起來。1870年,紐約的一名整形外科醫生通過包皮環切術治愈了一名男孩的癱瘓。這個案例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吸引了很多模仿者。一些富有想象力的醫生甚至總結出一個理論—— Reflex-神經癥,認為生殖器官的神經病可以影響主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于是當時就把很多奇怪的疾病都砍掉了。如果這種疾病被治愈,包皮環切術將功不可沒。

當然,后來的醫學發展推翻了這個假設,現在的醫生更傾向于認為不衛生的包皮導致的炎癥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顯然,這個理由不足以讓父母繼續剝奪孩子的包皮權。但是,新的證據出現的正是時候。科學家發現,接受包皮環切術的人患陰莖癌的概率低于未接受包皮環切術的人。他們計算出每3000個包皮可以減少一個陰莖癌患者,所以很多男性醫院開始打著“降低陰莖癌發病率”的幌子宣傳包皮環切術的好處。但很多科學家指出,陰莖癌的發病率很低,通過包皮環切術預防陰莖癌不劃算,另外,很多相關資料都是包皮環切倡導者計算出來的,方法不對,根據新的計算,每30萬個包皮可以減少一例陰莖癌。

醫學界真正達成共識的是包皮環切術在預防傳染病方面的好處,這方面的實驗報告已經很多了,2005年,幾位英國科學家用關鍵詞搜索找出1950年?2004年,各相關論文結合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最終得出結論:包皮環切術確實可以降低梅毒、皰疹等性傳播疾病的傳播概率。

受此啟發,艾滋病研究人員開始在南部非洲嘗試包皮環切術,以防止艾滋病的傳播,結果所有大規模的試驗都提前中止了,因為初步分析顯示包皮環切術至少可以把感染的概率降低一半!對照組的男性繼續這個實驗太不人道了。

為什么割包皮會有這種神奇的效果?澳大利亞科學家McCoombe比較了包皮和陰莖其他部位的角蛋白層厚度,發現包皮內層的角蛋白層厚度最薄。角蛋白被認為可以阻止表皮細胞吸收外來病原體(如HIV)。沒有角蛋白的保護,包皮就成了病毒入侵人體的大門。

然而,許多科學家對這項研究的結果表示擔憂,首先,即使切除包皮,也不能完全消除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但可能會讓沒有包皮的男性誤以為自己從此刀槍不入,結果會更糟,其次,非洲的人體實驗表明,很多男性會在割包皮留下的傷口未愈合前強行與女友發生性關系,這會讓女友處于更危險的境地,

總之,割包皮的例子充分說明,當科學遇到宗教或者某種古老的文化習俗時,往往很難取勝,因為科學家很難保持中立,現實社會中的人性遠比科學的規律復雜,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