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次在報上看到中國性學會一個專家說的性愛頻率公式,一計算,我們沒有達標

“我和老公結婚9年了,性生活還算滿意,但是一個月做兩三次。上次在報紙上看到中國性學會一位專家提到的性頻率公式。一旦計算出來,我們就達不到標準了。我們都33了,所以不正常?你能告訴我一對夫婦應該多久有一次正常的性生活嗎?”

我們對讀者的來信感到非常驚訝。她提到的性頻率公式是國外學者根據年齡對性能力的影響而制定的,計算方法是:把自己年齡的十位數乘以九,乘積的十位數是一個性周期持續的天數,個別位數是應有的性頻率,按照這個公式,夫妻的性生活頻率應該是39=27,即20天內應該有7次性生活。

媒體對“性幸福”的衡量標準的渲染是否如此強制性,以至于一對幸福的夫婦會懷疑自己的性生活是正常的還是幸福的?有多少夫妻擔心自己的性生活頻率卻不能談?的確,大多數去性學專家咨詢室的人都會問類似的問題,“其他人是什么樣的?一周應該多少次?”言外之意:我們正常嗎,

常態成了我們這個時代暴政的工具,主流文化和專家的聲音控制著我們。當性的實際情況與媒體上宣傳的個人有巨大偏差時,就會造成公眾的心理負擔。

  頻率不可能總那樣

是的,在性生活的問題上,頻率的概念越來越尖銳,直到最近我們才迫切的詢問自己的性生活是否正常。在過去,性資訊一直是禁忌,沒有人有條件比較情侶間的平均頻率,而且頻率也受到接種計劃的限制,是計劃生育政策把我們享受的性和我們擁有的性分開,而互聯網打開了我們的性話題,但是資訊的泛濫讓我們的感情開始模糊。

性,是復制粘貼這么簡單嗎?可以從一個臥室復制到另一個臥室?不好意思,太復雜了,太私密了,太個人化了,感情豐富了,所以注定不能像洗手次數那樣軍事化,

性,首先是一種對話:兩個人的互動充滿驚喜,可能會超出預期,所以性是生理性的,激素性的,偶爾也是務實性的,但首先是情感性的:在彼此的碰撞中會得到提升和豐富。如果性被裝飾上“必須”,那么我們就不再聽從欲望的召喚,而是把性作為一種義務,成為自己的一種秩序。

性生活不夠的焦慮也源于對達不到“正常”標準的恐懼,有些男人需要用性能力來證明自己的陽剛之氣。他們會盡力詢問“可測量的”指標:陰莖大小、性生活頻率、堅持時間.當伴侶發現自己潛意識里并不是真的想做愛,而是想證明的時候,就會拒絕這種只作為工具的性交,然而,有些女人有時也會尋找證據,

38歲的李老師有這樣一個老婆:“工作壓力大,性欲經常被很多事情麻痹。如果我不經常做愛,我的狀況會更好。然而,有一次我很久沒有和妻子在一起了,她開始感到不安,她會想象我不再愛她,甚至懷疑我有別的女人.她需要性來決定我對她的感情,所以我一個月要強迫自己兩三次來消除她的不安。”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