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去世后,阿龍攜帶艾滋病病毒的消息就在村里傳開了,阿龍也被擋在校門之外

一個人洗衣服做飯,一個人玩耍.父母死于艾滋病后,柳州市牛車坪村6歲的亞倫獨自生活。父親去世后,亞倫攜帶艾滋病毒的消息在村里傳開,亞倫也被擋在校門外,“現在在艾滋病救助工作中,所有的工作阻力都來自歧視。”柳州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醫生翁虞丘說,(《大陸青年報》,29日)

艾滋病是一種殘酷的疾病,通過藥物治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質量。但對于那些無處不在的歧視性思想,卻制造了層層心理障礙,包裹在冰冷的眼神、回避、真誠的恐懼中,妖魔化艾滋病患者,像一條沉重而躲閃的鐵鞭,帶來沉重的心理痛苦和精神折磨,這種“精神轟炸”比艾滋病本身更有殺傷力。

人們已經在采取積極行動消除對艾滋病的歧視,比如中央領導在世界艾滋病日和春節多次看望艾滋病患者,也有一些常見的公民行動,比如寧夏青少年積極打造反艾滋病歧視資訊,三水勞教所艾滋病專業大隊的民警承受著普通人難以承受的壓力,面臨著隨時可能發生的職業暴露風險,處理艾滋病感染者,這是令人感動的,

但在整個人群中,這種做法還是有點稀缺的,尤其是發現艾滋病患者的時候。雖然有些人平時說話很清楚,但還是容易陷入過度自私的怪圈,至少忘記了“皮膚接觸不感染艾滋病”的常識,把艾滋病患者放到其他書里。為了打破這種頑固的慣性,我們需要積極倡導公民精神,

也就是說,普通公民僅僅滿足于口頭的說說而已是不夠的,還應該站在公共利益、社會利益、社會發展的高度,用自身的力量推動思想,用個人的行動為社會的變革添油加醋,用先進的思想給迷失的人送去溫暖的光。這時候我們可能會犧牲一些時間和利益,被批評甚至被排擠,但這是怎么回事呢?只要我們的行動改善了被歧視者的惡劣處境,還有什么比這更令人欣慰的呢?

公民精神日益成為社會的主流精神,并在許多公共事件中閃現,羅彩霞事件和張悟本事件引起了網民和社會的強烈關注,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決。可以說,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清晰地見證了公民參與的頑強動力和大陸公民精神的不斷成長。

我們也應該將這種公民精神用于反艾滋病歧視,并將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題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