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性:卻是“漏網之魚”
一個男人來到我的診所,低著頭小聲說:“醫生,我的病是生殖器皰疹,但是用藥后病情并沒有好轉,腹股溝有栗子般大的淋巴結,”我仔細檢查了他,發現陰莖冠狀溝里有一個指甲大小的潰瘍,摸上去是軟骨一樣硬的小結節,醫學上叫下疳,如果是梅毒,就叫硬下疳。“你上次是什么時候看到的病,在哪里看到的,有檢查嗎?”我問,“上周,我在包皮上發現了一個小而淺的潰瘍。在附近診所看到的。醫生只是看了一下,做了個測試,說是生殖器皰疹,”“有沒有不潔性生活史?”“沒有.不,”他咕噥著什么,他的眼睛搖擺不定。我心里明白:“你的性生活史對診斷疾病很重要,但不能因為小事就賠錢!”那人又低下頭說:“我在發病前兩個星期困惑過一次。”他遞給我一張紙,然后說:“但是你看,這是最后一次檢測結果,是陰性!”我看了一下,是梅毒(RPR)檢測陰性的檢測單。我讓他做另一種梅毒(TPHA)測試。雖然彈性分組環仍為陰性,但TPHA呈陽性,被診斷為梅毒,需要抗梅毒治療,一周后又抽血化驗,RPR由陰轉陽,
為什么確診梅毒卻檢測結果陰性?這是因為梅毒感染者體內會產生兩種抗體,一種是針對梅毒螺旋體抗原的特異性抗體,另一種是針對類脂抗原的非特異性抗體。醫生經常通過檢查血液中是否存在這兩種抗體來幫助診斷梅毒,Rpr試驗(快速血漿反應素環卡試驗)是一種檢測類脂抗體的試驗,也稱為篩選試驗,而tpha試驗(梅毒螺旋體血凝試驗)是一種直接檢測梅毒螺旋體抗體的試驗,也稱為確認試驗。
患梅毒后,這兩種抗體可能檢測不到。目前已知下疳的前幾天RPR檢測會陰性,主要是因為血清中抗體量不夠,下疳出現后1 ~ 2周,RPR試驗轉正,與TPHA試驗相比,1周后彈性分組環試驗由陰性轉為陽性。因此,長期未感染的一期梅毒患者體內還沒有時間產生這兩種抗體,血清學檢查可能為陰性,對于長期感染的二期梅毒患者,雖然大部分梅毒血清學檢測呈陽性,但據報道約有8%的患者有RPR,至于晚期梅毒患者,TPHA試驗一般為陽性,但約1/3的RPR試驗為陰性,因此,在診斷梅毒時,如果只進行彈性分組環試驗,不僅在一期梅毒的診斷中,而且在二期和晚期梅毒的診斷中,都容易漏診,
所以,當你拿到梅毒檢測結果為陰性的報告時,不要坐以待斃,放輕松,如果您最近有不潔性交史,生殖器部位有硬結或潰瘍,應每1 ~ 2周重復檢查,以避免因假陰性檢查結果而漏診和延誤治療。過去有過不潔性關系并被懷疑患有二期或晚期梅毒的患者應同時進行彈性分組環(篩查)和TPHA(確認)測試,
陽性:并非“真相”
張先生一生嚴謹讀書,生活清白,從未有過不潔的性關系,前幾天他天天皺著眉頭,情緒低落,原來是因為糖尿病住院,住院期間RPR檢測結果呈陽性。這能讓張老師啞巴吃黃連,很難辯駁。醫生詳細詢問了張先生的個人生活史,但沒有發現可疑的梅毒感染史,體檢等檢查也沒有發現梅毒癥狀。經過仔細綜合分析,排除了張老師患有梅毒的結論,給了他一個清白,
眾所周知,除了梅毒,許多其他疾病也能導致梅毒陽性檢測結果。可檢測梅毒陽性的常見疾病有生殖器皰疹、艾滋病、C肝、糖尿病、系統性紅斑狼瘡、肝硬化等,此外,當某些生理狀況發生變化時,如懷孕、海洛因成癮等,梅毒檢測結果也可能呈陽性。據調查,1% ~ 2%的普通人群可能有梅毒血清學檢測結果陽性。
俗話說“心中無寒病,不怕吃西瓜,”只要你真的沒有不潔性行為(不包括配偶或父母為梅毒患者,有可疑輸血史,入住不潔酒店,洗桑拿等非性傳播途徑),即使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也不足以害怕,
梅毒檢測結果是診斷梅毒的重要依據,但不是唯一依據,診斷梅毒時,梅毒試驗不能代替詳細詢問感染史和認真體檢,只有掌握患者的個人生活史和體檢情況,綜合分析梅毒檢測結果,醫生才能得到正確的診斷。所以看病時,請不要隱瞞自己的性生活史,為醫生提供可靠的診斷依據,同時,醫生要對患者進行自我檢查,不要袖手旁觀,完全依賴梅毒檢測,這樣容易導致漏診或誤診,延誤治療,或者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負擔。(以上內容僅授權YouMeLive在線獨家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YouMeLive在線專稿,轉載請注明YouMeLive在線;媒體合作請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