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作為學歷較低的人群,對理財新渠道的接受程度較低;且農民大多收入較低,抗風險能力較差,所以與股票、基金、銀行理財等風險較高的理財方式比較而言,銀行定存依然是農民理財的首選。
農信社成立的最初目的就是籌集農村閑散資金,為農村、農民、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農信社的成立可以追溯到50年代,那時候央行在農村的網點改制成農信社,秉承“農民在資金上互幫互助”的原則,有能力的社員將閑散資金存到農信社、有貸款需求的社員可以從農信社申請貸款,這樣一來就盤活了農村閑散資金。
農信社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很多地區已將農信社進行了改制,符合一定條件的農信社可以改制成為農村商業銀行,目前我們看到的農村商業銀行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農信社改制而來的。
農信社的宗旨是服務“三農”,在貸款業務對象上以社員為主,貸款手續相對簡單,再加上早年間農信社的管理人員大多來自于社員中,管理水平、風險意識較其他銀行低且極不專業,因此農信社的壞賬率還是很高的。
較高的壞賬率難免讓農信社的儲戶產生擔心:農村信用社倒閉,農民存款怎么辦?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一問題向大家一一解析一下:
其一:農村信用社究竟有無可能倒閉?
理論上來說不管是農村信用社還是其他商業銀行,都有倒閉的可能性,事實上大陸歷史上也曾發生過銀行倒閉的案例,其中就有一家是農村信用社。
第一家倒閉的銀行是海南發展銀行,注冊資本是16.77億元,成立于1995年,控股股東是海南省政府,其他的股東還包括北方工業總公司、遠洋運輸集團、首都國際機場等43家綜合性集團公司。但1998年運營了3年的海南發展銀行還是倒閉了,當年央行發布公告稱:“由于海南發展銀行不能及時清償到期債務,決定關閉海南發展銀行”。
海南發展銀行的倒閉對個人儲戶影響不大,影響最大的是企事業單位的存款。海南發展銀行倒閉后人行指定工商銀行托管其債務債權,依法優先將個人儲戶的本息兌付到位。直至2015年部分企事業單位的存款仍未兌付,即使最終兌付完畢,那么長達18年的兌付期在通脹的影響下其資金價值也大不如前了。
第一家倒閉的農村信用社是河北省肅寧縣尚村農信社,破產時間是2012年。它的倒閉在市場中并未引起軒然大波,因為它在破產前就已經沒有個人儲戶了,其職工的勞動關系也早已得到妥善安置,所以其破產對個人儲戶幾乎是0影響。
其二:萬一農信社倒閉,農民的存款怎么辦?
1.雖然農信社有倒閉的可能性,但是倒閉前央行都會指定其他銀行進行債務債權托管;
對于經營困難的銀行或者信用社,國家一般采用注資或者接管的方法,給“困難戶”注入新的資金以幫助其度過難關,等到盤活后再將獲得的利潤分批或者一次性償還給注資方;
對于實在經營困難的銀行或者信用社,央行則會指定另一家銀行將其債務和債權全權接管,比如上文說到海南發展銀行由工商銀行接管,另一家“困難戶”包商銀行則從2019年5月24日起被銀保監會接管。
2.即使最終破產還受存款保險條例的保障、資產拍賣變現后依然要償還債務;
1)大陸在2015年出臺了存款保險條例,對于單人在單家銀行不超過50萬元的存款本息,即使銀行破產也能得到無條件的兌付;
2)即使單人在單家銀行的存款超過50萬元,超出保險條例保障的部分在銀行資產得到清算拍賣之后,變現的資金依然用來償還儲戶的存款。在上文我們也看到海南發展銀行的案例了,個人儲戶的存款較企事業單位的存款是優先兌付的,所以個人儲戶并不用過度擔心銀行存款的安全性。
當然了,從保障絕對安全的角度來講,存款最保險的方式就是一個人名下在一家銀行的存款最好不要超過50萬,這樣即使銀行破產,且銀行資不抵債的情況下也能憑借存款保險條例的保障而獲得100%的賠付。
結語
存款作為風險最低的理財方式,其風險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而且農信社中相當一部分存款都來自農民,他們的存款是自己的主要資產,假如放任銀行或者農信社倒閉,那么無數儲戶將會陷入危機,引發社會層面的混亂,所以國家在監管銀行日常業務、化解防范風險上都是有預案的,一旦銀行出現經營性風險的苗頭,央行和銀保監會會立即下發整改和自查措施,確保銀行運營的萬無一失。
退一步講,即使銀行處在破產邊緣,存款保險條例、注資、接管、資產拍賣等這些措施都是保障儲戶權益的有效措施,所以大家并不用過度擔心自己存款的安全。
對此,大家怎么看?歡迎留言交流。
碼字不易,給點個贊、點個關注吧。
、@梨園春
如果信用社倒閉啦,農民會很擔憂的
我們認為哪個銀行都不如農村信用社好,方便千家萬戶,利國利民
把你自已哪天的愁
有保險的,況且靠政策保護的農信永遠不會適合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