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四人是什么關系?

歐陽修是范仲淹手下的小弟,曾經跟隨范仲淹一起,在宋仁宗時期主持過慶歷新政。而王安石和司馬光,又都是歐陽修的小弟,他們都是歐陽修在宋仁宗時期舉薦給朝廷的。

至于蘇軾,那就是這幾個人共同的弟弟了。準確來說,蘇軾是歐陽修的門生,蘇軾考取進士的那一年,恰好就是歐陽修主持考試,因此蘇軾可以尊稱歐陽修一聲老師。

我們從年齡上也能看得出這四個人的關系。范仲淹出生于西元989年,歐陽修出生于西元1007年,司馬光出生于1019年,王安石出生于1021年,蘇軾最小,出生于1037年。

基本上是10年一個層次,這幾位都是宋朝赫赫有名的文人,也都是政壇上著名的政治家。除了蘇軾的政治地位稍微低一些,其他人都進入過宋朝中樞機構,王安石和司馬光更是先后擔任過宋朝的宰相。但是他們之間卻有著非同一般的關系。

范仲淹和歐陽修一同改革,一同被貶。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估計每個大陸人都能張口就來,這便是范仲淹的名句。其實他還有更有意思的一句話: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這話是什么意思呢?我在朝廷里面做官的時候,擔心的是老百姓們過得好不好。真正讓我到了地方上做官以后,我又開始擔心皇帝過得好不好。

其實范仲淹的一生,恰好能用這句話來形容。宋仁宗掌握實權以后,對宋朝冗兵、冗官以及冗費額的現象非常不滿,于是打算發起改革。

當時的范仲淹擔任參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的意思。他得到了宋仁宗的器重,擔任了這次改革的主要領導。結果范仲淹一口氣上書10條改革方略,把貴族勢力得罪的徹徹底底。

宋朝才經歷了4個皇帝,范仲淹就要對貴族集團動手了,這肯定會遭到各方面勢力的打擊。結果宋仁宗頂不住壓力,向貴族集團妥協,范仲淹心知不妙,立刻自請出去做官,為期不到兩年的慶歷新政便這么失敗了。

然更張無漸,規摹闊大,論者以為不可行。及按察使出,多所舉劾,人心不悅。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僥幸者不便,于是謗毀稍行,而朋黨之論浸聞上矣。—《宋史》

當時的歐陽修還沒有進入核心機構,只是一名諫官,專門上書提意見的那種,他緊跟著范仲淹一起搞新政,相當于是他的馬仔。新政失敗以后,他也被貶到了地方做知州,也就是滁州。

我們曾經讀過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那就是在慶歷新政失敗以后寫的,環滁皆山也,這一句話可也是流傳千古的寫景名句。

司馬光和王安石,那就是一對生死冤家。

司馬光和王安石的年紀相仿,兩個人中進士的時間也相差不多,所以基本上算是同一個時代的文人。他們剛考上進士的時候,歐陽修已經在搞慶歷新政了。可見他們和歐陽修之間還是有代溝的。

他們倆最初的關系是相當好的,兩人彼此都很欣賞對方的人品。尤其是司馬光,曾經在宴會上,發現王安石說自己滴酒不沾,于是從頭到尾就沒有喝過一口別人的敬酒,這種膽略氣度,深深吸引了司馬光。

安石曰:”近臣不知為誰,若兩宮有言,乃向經、曹佾所為爾。”馮京曰:”臣亦聞之。”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為歸,故京獨聞其言,臣未之聞也。”監安上門鄭俠上疏,繪所見流民扶老攜幼困苦之狀,為圖以獻,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俠又坐竄嶺南。—《宋史》

于是司馬光悄悄把自己小時候砸缸救人的故事講述給了王安石聽,因此王安石對司馬光也十分敬佩,兩人就這么成為了至交好友。

但是這兩個人后來卻分道揚鑣了,為什么呢?其實跟個人的交情是沒有關系的,主要是政見不同。

司馬光天天讀史書,所以因循守舊,不愿意做任何改革方面的嘗試。而王安石是個激進派,他成天就想著要改革,要變法。早在宋仁宗時期他就曾經上書過,打算變法。

可惜宋仁宗膽子小,經歷了上次變法失敗的教訓后,他只能把王安石留給子孫后代了。王安石到了宋神宗時代,就成了寵兒一枚,不僅擔任了宰相,而且主持變法。

同時期的司馬光因為反對變法,氣憤之余回家寫書了,這一寫就是19年時間。這期間王安石兩起兩落,而變法事業也進入了瓶頸期,最終王安石被變法同盟們出賣,再也沒有機會復出。

宋神宗努力打算延續熙寧變法,可惜能力有限,就算累死了,也沒實現將變法策略貫徹下去的結果。

等到宋神宗死后,宋哲宗上臺,老太后高滔滔主政,她也是一個守舊派,于是啟用了司馬光。司馬光很高興啊,上來就把王安石變法的所有內容都給廢除了,直接把王安石給氣死了,當然沒多久他也掛了。兩個人可謂是相愛相殺了一輩子。

蘇軾跟范仲淹是沒有交集的。

這四個人里,蘇軾唯獨跟范仲淹沒有交集,畢竟歐陽修已經是蘇軾的老師了,而歐陽修只是范仲淹的小弟,輩分差太多了。

等到蘇軾在西元1057年高中進士的時候,范仲淹已經涼了5年之久了。不過蘇軾跟其他三位的關系卻非同一般。

歐陽修親自錄取了蘇軾,因此成為了蘇軾的老師,這是永遠不會改變的事實。而王安石和司馬光最初跟蘇軾都是好朋友,他們彼此欣賞對方的文采和人品。

可是等到王安石變法開始以后,幾個人的矛盾就出現了。當時歐陽修已經退休了,王安石本打算重用蘇軾,結果蘇軾卻覺得王安石變法的某些內容不應該這么著急發出,最好是慢慢來。

這可把王安石氣壞了,結果王安石一怒之下就把蘇軾給調出去做官了。等到王安石變法失敗以后,高滔滔執政期間,司馬光又打算重用蘇軾,于是將他弄了回來,還讓他做到了三品的翰林學士,這是蘇軾在政治上的巔峰了。

結果蘇軾又跑過來噴司馬光,認為變法中的某些策略還是不錯的,不該全部廢除。結果司馬光認為他是異類,又把他弄出去做官了。

此后蘇軾被各種打壓,總是是變法派和守舊派都不喜歡他。因此他也只能是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了。

總結:宋仁宗時期的文人最幸福。

宋仁宗雖然軟弱了一些,但是他堪稱是最仁慈的皇帝。他在位期間的文人是最幸福的,因為可以暢所欲言,真正做到了言者無罪。

因此這個時代涌現出了一大幫優秀的文人,前期的范仲淹、韓琦、富弼,中期的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后期的蘇軾、蘇轍、曾鞏等人。

這些人才是歷史上最寶貴的財富,因為他們創造了若干中華文化中不可抹去的瑰寶,這些東西才是真正無價的。

參考資料:《宋史》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王安石激進,司馬光保守,蘇軾有見識但又不合時宜。

  2. 嘉佑二年的科舉可謂群英燦爛:歐陽修,梅堯臣主考;蘇軾,蘇轍,曾鞏三人登榜。

  3. 小時候砸缸賠錢虧著了,長大了引以為鑒不敢砸了

  4. 蘇軾搞政治最差,司馬光玩政治最爛,范中淹政治家,歐陽修文學家,王安石是政治改革象、文學家

  5. 那會的文人不但有文才,更有風骨[贊][贊][贊]

  6. 這就是兩面派的結果

  7. 歐陽修把宋朝戰神給貶了,武將開始沒落

  8. 蘇軾比較那個[捂臉]

  9. 司馬光最差

  10. 蘇軾文采最斐然,但是搞政治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