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改一個什么字讓意境與原句截然不同?

回答問題之前,簡要說一下這首詩。

李商隱的五言絕句中,以一首《登樂游原》極為著名。即使是沒讀過書的人,也對“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樣的句子不陌生。詩本身并不突出,只是后兩句過于精煉,撐起了這個絕句。詩屬于典型的有句無篇一類。

登樂游原/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全詩四句,首二句表明登臨之意與不爽的心情。詩中出現的樂游原,是唐代旅游勝地,李白就有詞“樂游原上清秋節”。詩人驅車登原,十來就沒有什么好心情。畢竟“意不適”么,是什么,并沒有講,也無需明白。

接著詩人說“夕陽無限好”,怎么個好法也很粗糙,沒有具象或通感化,不過詩人的心情似乎大好了,面對余暉映照,晚霞滿天,山凝胭脂,城如鑲金,詩人一吐郁悶。正要這么認為的時候,詩人又忽然來了一句“只是近黃昏”。一下子帶出了深深的悲涼感。大有白居易“大抵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的悲觀。很多人認為這兩句將身世遲暮之悲,時代沒落之感,家國沉淪之痛,一并熔鑄于黃昏夕照下絢爛畫面。是千古哲理之句。

朱彝尊曰:言值唐家衰晚也。何焯曰:遲暮之感,沉淪之痛,觸緒紛來,悲涼無限。又曰:又嘆時無宣帝可致中興,唐祚將淪也。紀昀曰:百感茫茫,一時交集,謂之悲身世可,謂之憂時事亦可。又曰:末二句向來所賞,實妙在第一句倒裝而入,乃字字有根。大抵如此。

但也有力辯其非的,認為“只是”是“正是”的意思。如周汝昌:玉谿此詩卻久被前人誤解,他們把“只是”解成了后世的“只不過”、“但是”之義,以為玉谿是感傷哀嘆,好景無多,是一種“沒落消極的心境的反映”,云云。殊不知,古代“只是”,原無此義,它本來寫作“祗是”,意即“止是”、“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別家之例,且置不舉,單是玉谿自己,就有好例,他在《錦瑟》篇中寫道:“此情可待(義即何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其意正謂:就是(正是)在那當時之下,已然是悵惘難名了。有將這個“只是當時”解為“即使是在當時”的,此乃成為假設語詞了,而“只是”是從無此義的,恐難相混。

如此一來,李商隱的這兩句又是積極進取的鼓勵了。由詞意造成的對詩境、心緒的不同理解,也成為這首詩的魅力之一。正因不明,正因多意,更見容納。你傾向于哪種理解呢?

回到題主所問,改一個什么字讓意境與原句截然不同?如上面分析,可以把“只”改成“正”字,詩由“只是近黃昏”變成“正是近黃昏”,胸懷、格調馬上不一樣了。前者易悲,后者感奮。一字之別,消極與積極絕然不同。你說呢?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夕陽無限好,落日醉黃昏。

  2. 夕陽無限好,猶是近黃昏

  3. 夕陽無限好,雖是近黃昏。\n作者胸懷大志,但年事已高,壯志未酬,不免生發遺憾與悲涼。\n但現在,雖然夕陽緩慢西墜,但投下燦爛無比的霞光,放眼遼闊的原野,美麗壯觀!\n精神為之一振,心情豁然開朗,即使是夕陽西下,也可以光彩無限啊!\n豪放與大氣一下充盈在胸,一掃愁苦與悲戚,讀者讀起來也敞亮開闊!\n我覺得把“只”改為“雖”最好,一個轉折,讓人對詩人老了但仍然“”豪情壯志在我胸”的情感體會深刻。

  4. 夕陽無限好,最美在黃昏。

  5. 夕陽無限好,何須懼黃昏

  6. 為什么要改一個字?改成: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

  7. 我喜歡陶醉的“醉”字,我的回答里,改成了“夕陽無限好,醉是近黃昏”,感覺意境截然不同,請指點[祈禱][祈禱][祈禱]

  8. 夕陽無限好,最是近黃昏。

  9. 夕陽無限好,不是近黃昏

  10. 夕陽無限好,人約黃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