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毛澤東主席曾經寫過“梁王墜馬尋常事,何用哀傷付一生”這樣的詩句。這句詩的出處和時代背景是怎么樣呢?詩中引用的幾處典故又出自那里呢?空山借邀請回答問題之機,就主席這首詩的用意、本義進行簡單分析。
一、詩句出處及寫作背景
毛澤東主席一生寫過三首關于賈誼的詩。
一首是毛主席在青年時代初次見到好友羅章龍時,在送給羅章龍的詩中,主席寫道:“年少崢嶸屈賈才。”
毛主席對于賈誼的才華是贊賞的,對于賈誼的遭遇是同情的,對于賈誼一生未展平生抱負是惋惜的。
另兩首是毛主席建國后,在讀史的過程中有感而發撰寫的。其中一首《七絕·賈誼》詩中,就有問答中提到的這兩句詩。原文是:
“賈生才調世無倫,哭泣情懷吊屈文。梁王墜馬尋常事,何用哀傷付一生。”
縱觀全詩,毛澤東主席雖然肯定賈誼的才華,并對其自比屈原、懷才不遇的結局感到惋惜。但對于賈誼身上所散發出來的古代文人所通常具有的愚忠、膽弱性格進行了強烈批評。
那么詩中提到的“賈生吊屈原、梁王墜馬”的典故,歷史上又是怎樣發生的呢?
二、詩句引用典故的淵源分析
1.“賈生才調世無倫,哭泣情懷吊屈文。”這是對賈誼一生的肯定與贊賞。
詩中的“賈生”便是指西漢初年的文學家賈誼。賈誼少年成名,才思敏捷。21歲就成為漢文帝時最年輕的博士。年輕人總有年輕人的毛病,成名越早,越容易激進沖動,恃才自傲,把握不好自己的命運。
賈誼針對當時的朝政時弊,提出了很多主張改革的建議,自然受到當時朝中權臣周勃、灌嬰、馮敬等人的排擠。漢文帝又是一個守成穩重的皇帝。郁郁不得志的賈誼便被疏遠,貶謫為長沙王太傅。
賈誼在離京赴任長沙途中,經過湖南湘江時,因為自己的遭遇有感而發,寫下了那首著名的《吊屈原賦》。湘江邊上,面對濤濤洪水,一個年輕的書生,仰天長嘯。百年前的屈原,因為楚國權貴的排擠,而投江自歿。面對吊屈投江處,年輕的賈誼通過憑吊屈原來抒發自己的怨憤之情。這就是前兩句詩的來源出處。
專門詳細介紹這兩句詩的出處,就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后面兩句詩的典故淵源。
2.“梁王墜馬尋常事,何用哀傷付一生。”這是對以賈誼為代表的封建文人愚忠思想的批判與同情。
正因為賈誼才識過人,被貶三年后,漢文帝覺得身邊沒有一個可以痛快討論學問的人。便又想起了賈誼,并把他召回了長安。一回到長安,漢文帝就和賈誼促膝長談,深夜都沒盡興。
重新受到漢文帝啟用的賈誼,并沒有受到重用。而是被安排在離京城不遠的商丘一帶,任梁懷王劉揖的太傅。梁懷王劉揖是漢文帝最小的兒子,漢文帝十分寵愛他。賈誼在梁國兢兢業業,體察時政。可惜不久,賈誼隨梁懷王入朝覲見漢文帝時,不巧發生了梁懷王墜馬而死的意外事件。對于梁懷王的死,賈誼十分自責。認為是自己沒有照顧好漢文帝最喜歡的小兒子。
西元前168年,33歲的賈誼,在深深的自責和哭泣聲中,憂郁而死。一代才子,黯然落幕。
賈誼的一生雖短,卻受到時人的高度評價。劉歆說“漢朝之儒,唯賈生而已。”
毛澤東主席更是高度評價賈誼:
“《治安策》是西漢一代最好的政論”,“全文切中當時事理”。
三、全詩散發著對于古代文人遭遇的同情與批判
如果把主席的詩句用白話文解說一遍,就是:
年輕的賈生,才氣舉世無雙,無人可比。悲傷的賈生,哀怨自比,寫下憑吊屈原的千古文章。梁王墜馬實在不是多大事啊,哪里用得著您賈生哀傷至死,空負一生絕學。
賈誼吊屈原,是同命相憐,更是兩位文壇巨匠的百年時空對話。兩人的才能相似,文化氣息相似,政治遭遇相似,所以司馬遷說賈誼是:“追傷之,因以自諭”。
毛澤東主席注意到了兩人命運的相似,并對兩人遭遇的歷史不公正性和多舛命運,表達了深深的同情和惜念。
梁王墮馬而死,是意外而死,本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事情。文帝沒有怪罪,沒有責備。賈誼卻在自責中萬念俱灰,郁悶而死。或許是大陸古代知識分子追求人格完美的執著所至吧。賈誼實現了他舍生取忠的愚忠信條,卻讓我們千年后發出無奈的感嘆。
總結:這首《七絕·賈誼》,充分反映了毛澤東主席對賈誼一生宏才不展,哀傷早逝的深深惋惜。僅僅因為“梁王墮馬”這樣的“尋常事”,朝臣隨行就會郁悶而死。人才難再得啊,讓人不由的輕聲長嘆太息。簡練的文字,凝聚著賈誼才華橫溢而又短暫無奈的一生寫照。深沉的文字,字里行間又反映著毛主席對于當前世界的情感判斷。至今讀來,流暢明白,灑脫自如,韻味悠長啊。
墮=墜。好大的一個錯字啊
好文章,寫的不錯!層次分明,前后呼應。
敬愛的主席
偉人詩詞,格調高邁,思慮深遠,經天緯地,豪情勃發,非一般凡夫俗子所能企及
哀賈誼,要他想開點,梁王死了不值得把責任都攬到自己頭止,從此后悔不己,而至英年早逝!
感覺到作者很喜歡一位老帥。
偉人胸懷,海納百川!
何用哀傷付一生更凸顯情真意切豁達豪放
賈誼的《論治安策》是將儒家和法家的思想進行充分融合后寫出的精辟論文
賈生才調世無倫,哭泣情懷吊屈文。\n梁王墜馬尋常事,何用哀傷付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