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講做人要做加法,《老子》中卻做減法,這樣矛盾嗎?

  • 《道德經》四十八章,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意思是學習要靠一天一天積累,體會“道”則要去外界攪擾、去“虛心”體會。將儒、道兩家在知識體系與認識論方面的主要區別一語道破。從根本上看,“為學”是做加法,“為道”是做減法,儒家側重于做加法,即“為學”,道家側重于做減法,即“為道”。
  • 孔子說到“學”的時候,更多的指向客觀世界與風土人情方面的知識,更多的指向具有實踐意義,實踐理論的科學知識與經驗。巜論語》開篇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習是先后承接的兩個環節,“學”正是為了“習,”即實踐。孔子還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字習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指導實踐,指導人生。
  • 正因為孔子哲學的這種實踐品格、入世品格,后人將其孔子的學說冠名為“道德哲學”,“人生哲學”。“為學的目的增加積極的知識,為道的目的是提高心靈的境界。”而孔子的“為學”就屬于科學的范疇和道德倫理的范疇。
  • “為學”與“為道”是兩種類型的學問,所謂“為學”即今天的科學,所謂“為道”即今日的哲學。“為學”在于面對外部的客觀事物進行探索,不斷地追求知識,故說“日益”。“為道”在于面對內在的精神世界進行修養,不斷地摒棄私欲,故說“曰損”。是針對不同的對象而說的。在于求得知識和超越知識直達哲學正是所需要的。

儒家做加法,在知識增加到一定程度也做減法,道家做減法,則在做加法做到一定程度的基礎上,否則無從減起。所以后世儒道合一、儒道合流,并成為中華文化的精神內核。分清儒、道之別,弄清孔子的本來意思,從儒家與道家哲學思想上去研究探索是不矛盾的。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有學問!我們也跟著長知識。謝謝您。

  2. 智慧[贊][贊][贊][玫瑰]

  3. 人們應摒棄陳腐觀念,不囿于成見,追求時代潮流好節奏![贊]

  4. 不懂或評論道與儒學。加減乘除。是道門的為人做事的基本,而儒學,孔子是以法理倫理,他以加減很正常,而他根本不懂乘除。出標題的人,才懂道,明儒。

  5. 看后很有啟發。[贊][贊][贊]

  6. 是這么回事,三家合一,就成了如今的文化。

  7. 百家之論,各有短長。事物是發展變化的,事物都有兩面性,有優有缺吧。

  8. 兩個探討問題的內涵不一樣,層次不一樣!孔子日學的是學問即知識,而老子探討的問題是哲學問題或者說是客觀規律即道,而規律本身的發現就是要靠智慧來發現,智慧方面(或者說是屬于方法論的范疇)知識的量是靠積累的,而智慧是人自然而然的存在即天賦。發現規律的人都是有智慧的人!!這是必要條件!

  9. 分析透澈,精簡言明。

  10. 感覺您好像百科全書,每次閱讀您的文章,都有不一樣的收獲![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