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泉州戰略規劃的停滯,區域價值無法整合,面對競爭我們的優勢在消失,我們出路何在?

唯有安內攘外,方能展開變局。

泉州當前的發展行為頗為受限,即薄弱的基礎設施要承載大額大陸生產總值的創造,相對狹小的空間要容納大規模經濟活動的開展。由于區改阻礙、產業滯后,必將破除這些困局,才能爭取政策高地。

城市布局與產業配套的提升

困擾泉州中心城區的問題在當前大陸絕無僅有,即代管或下轄縣區貢獻主要產值,同時中心市區建設活動漫過行政區劃紅線。泉州中心城區用地逼仄,行政、文教、現代服務產業高度集中,但未創造堅挺的生產業績,而逐漸失去對下轄縣市的話語權。晉石、南安豐霞及南三鎮有良好工業基礎,城建水平也在迅速趕超,事實上同中心城區聯系緊密,其社會設施卻難以達到市中心水平。因此適當進行區改有助緩解面臨的矛盾。具體經驗可參廣東佛山市把三水、順德、高明、南海四強市改區的行為,徹底扭轉市弱縣強的局面。

圖1:2021.7.15 0點的泉州沿海市縣區熱力圖。

由于區劃調整涉及面眾多,需經過詳盡調查和評估才能進行,所以姑且提一些個人粗淺意見,保持開放的討論態度。

進行調整時,首先需衡量人口和產業均衡,其次要注意社會資源分配,再則應考慮區位優勢和建設豐裕程度,兼顧自然人文環境差異。我們的方案以形成4~5個人口百萬水平,年GDP 1000~1500億水平,各區擁有相近的交通、醫療、教育設施的分配為導向。

  • 鯉城全境,老豐澤(泉秀、豐澤、東湖、清源及北峰),洛南的雙陽、河市及馬甲局部,晉北(九十九溪以北的池店、紫帽),南安豐霞:人口約110萬。是傳統的府城所在地,以文創文教文保為主要部門,有機會應加大高校辦學的引入(參見深圳、珠海的經驗)。在晉江南岸的空曠地盤上,也可以進行產業孵化和開發,對大學部生的創業和青年人才培養有一定的物質條件。現轄街鎮多數畸小,設鯉中、寶洲(泉秀)、津淮(豐澤)、東湖、豐州(北峰)、雙陽、池店、橋南(紫帽)、浮橋(江南)、常泰(霞美)等十個街辦。

——或名鯉城/溫陵區

  • 新豐澤(東城華),洛江萬安,臺投,晉江城區(九十九溪南岸的西梅青羅、陳埭及西濱):人口約115萬。是當前條件下泉州的基礎設施最為現代化的地方。應當利用人員、資本和資訊優勢,建設環灣的總部商務區,同時督促金融產業與物流資訊集散地的建設。設東海、城東(華大)、萬安、陳埭(北片)、西濱(陳埭南片)、青陽、梅嶺(西園)、羅山、洛陽等九個街辦,東園(百崎)、張坂等兩個鎮。

——或名晉江/刺桐區

  • 石獅,晉東(新塘、龍湖、英林、深滬與金井):人口約105萬。是傳統的服裝紡織中心。如上文所述,應當大力發展紡織材料研發和服裝設計銷售產業,并利用祥芝、深滬和圍頭灣的設施建設客運和物流港口設鳳里(新塘)、寶蓋(湖濱)、靈秀、祥芝(鴻山)、蚶江、深滬、英林等七個街辦,永寧(錦尚)、龍湖、金井等三個鎮。

——或名石獅/泉南區

以上是已有成片建成區的城市核心地帶,區劃調整應從這些地區開始。

  • 晉南(內坑、磁灶、靈源、永和、安海與東石),下南安(官水石):人口約90萬。已初步具有城市副中心形態,核心城區是安海與水頭,城區六普人口約30萬(多扯一句,此區域曾經在明末為了控倭,有建立縣制的打算,后清朝建立,旋廢);副中心有官橋、靈源、石井、東石。代表產業是建材水暖制造,同樣面臨著向材料設計研發和數控工藝開發產業發展的要求。設水頭、五里、安海、永和(靈源)、官橋等五個街辦,磁灶(內坑)、石井、東石等三個鎮。

——或名成功/安平區

  • 惠安十二鎮及泉港沿海(剔除涂嶺、界山部分內陸區域):人口約95萬。建筑、石化,及食品、生活用品制造為代表,六普示惠安城區人口15萬,泉港城區人口6萬;副中心有東嶺、崇武。由于面臨落后產能的遷移,石化工藝、環境監測保護和海產品開發加工顯然具有更加高的附加值。設螺城、螺陽、山腰(峰尾)、崇武(青山)等四個街辦,黃塘(紫山)、東嶺(東橋)、涂寨(山霞)、凈峰(小岞)、前黃(輞川)、后龍(南埔)、界山(涂嶺)等七個鎮。

——或名惠安/泉港區

這些區域距離目前的中心城區有一定距離,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填補建設空白區,將能夠建設成具有增長活力的副中心。

圖2:區劃調整示意。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南安北部山區面積廣大,同時與洛江北部(羅溪、虹山)聯系甚密,存在市中心三街鎮(柳美美)、侖蒼、洪瀨、梅山等鄉鎮的支撐,按當前發展水平較難全幅納入中心城區的服務范圍,因此保留縣級市建制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圖3:新南安縣級市的副中心服務區域

改革轄區的同時還需對基層鎮街進行調整,力圖使每個鎮街的人口在10到15萬左右。即合并及重劃畸小的鎮街(如鯉城臨江、海濱,晉江西濱、紫帽),拆分過大的鎮街[如晉江陳埭,常住人口(2010)已達34萬]等。上文已就基層組織的劃設提出些許建議。

頂層設計的架構

由于市區相較于下轄縣市實力有限,要做好相關政策的統籌實屬不易。

由于在近現代未經過集中的殖民統治,也沒有受到粵軍新制度的移植,泉州的政治氛圍相比起廈門和漳州會比較連貫保守。這既是一件好事,即在政策思路上具有較明顯的一貫性(如本世紀初市政府頑強地保護老城區,避免房地產對古城風貌的改變,這點是應當感念的);但是也帶來了一些弊端,就是遇到機遇時縛手縛腳,不愿先聞新聲。

在宏觀層面上,雖說福州與廈門由于行政層級優勢,確實能在省里爭取更多資源;但是政策從來都是自行爭取,只有勇于創新才能夠讓自身最終受益。新時代的泉州當局,認識到行政層級的限制是一個客觀問題,即在普通的地級市身份下,對代管縣級市僅有非強制的建議權。因而如何在大環境下不斷推陳出新,學習榕廈的管理理念和發展觀卻是非常緊要的問題。畢竟單純擁有高經濟總量卻沒有相應軟實力支撐,這樣的省內中心城市難免被邊緣化。

所以為了提升社會治理水平,領導集體在審理需要,盡可能為泉州爭取良好的資源背景,包括但不限于恢復自貿區的規劃設置,引進高等院校時優先考慮,議定出省通道的規劃設置(如興泉線、泉州新機場、泉州港區),完善高等級醫療設施的配備等。同時在對跨縣區的政策制定方面,當需要向高層輸出統一聲浪時,科學嚴謹論證、公開聽證決策以及提升行政效率職能的發展上, 泉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圖4:湄洲灣貨港

至于微觀層面,應加快整合市內資源,通過政策優惠、文教宣傳、設施建設互聯互通等方法引導各縣市的向心力。雖然部分群體向往并入當前軟實力更強的廈門等地,或可暫時帶來一些政策利好(當然也是人之常情)。但由于空間距離的限制,廈府幾乎不可能把經濟中心押在十分靠近另一個城市的晉江流域,因為“天子守國門”的行為不適用于網格狀的經濟資源分配理念

因此,動用合法有效的手段把各個片區的資源進行整合,對經濟較發達的晉石予以恰當的財稅安排,同時簡化辦事流程,并使沿海各縣市區的交通、醫療、教育等逐步一體化,才是穩定人心、聚力發展的當務之急。

圖5:覆蓋沿海各縣市的快速路系統設置建議

綜上,從許多角度來講,泉州當前的發展模式存在諸多槽點。如何維持既有優勢,并在下一輪產業洗牌仍屹立不倒,則十分考驗執政團體的智慧定力,和居民企業的努力堅守。東隅已逝,桑榆未晚,既然在先前的產業布局上已現頹勢,只有奮起直追、勇于變革,才能笑對變局,從容前行。

歡迎讀者們討論和批評!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