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奇才韓信之死被一群宮女用竹子捅死,成就了兩個什么成語?

韓信不僅是個軍事奇才,而且是個有故事的人,且不是一般故事,而是能發人深省、振聾發聵的成語故事。最讓人稱道的是,這類故事在他身上隨處可見,可謂是“一步一故事”的成語專業戶。比如早年受鄉霸欺凌誕生了“胯下之辱”;日后報答漂母賜食之恩又有了“一食千金”;蕭何所交口稱贊的“國士無雙”;感劉邦恩惠的“解衣推食”;自詡能力爆表的“多多益善”;圍殲項羽的“十面埋伏”等等,不一而足。

(韓信劇照)

上述成語均源于韓信生平事跡,而在他去世后,還誕生了兩個著名成語,足見他在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一面。究竟是那兩個成語呢?我們須從韓信的一生說起。

初遇蕭何,走上成功之路,

韓信早年落魄,空有一腔志向,仗劍項梁軍后本想大展鴻圖,但混跡數年,依然渾渾噩噩,毫無建樹。經一番思考,豁然明白,原來自己站錯了位置。因為項羽本身就是一個自負且能力超強的將軍,自然也不給韓信“拋頭露面”的機會,那怕是一次牛刀小試都不行。

窮則思變,人只有不斷尋找新的機會才能有更大的作為。因此,韓信郁悶過后,決定“良禽擇木而棲”。而縱觀天下袞袞諸公,將來能成大器者也就是敢同項羽明爭暗斗的劉邦。因此,當項羽于咸陽封分諸侯東歸后,韓信選擇了同劉邦進入巴蜀之地。

秦漢時期的巴蜀邊陲還屬蠻荒之地,曾經同劉邦一起入關的那些關東兵士大都不愿意再去“開荒”。所以,一路上開溜的人比比皆是。但是韓信的意志很是堅定,一路跟隨劉邦到達南鄭(今陜西西南)建都。

(夏侯嬰劇照)

到達南鄭不久,韓信就了犯錯,論罪當斬,幸虧太仆夏侯嬰(劉邦的趕車司機)及時將其救下。隨后,經一番深度溝通,夏侯嬰終于感覺到韓信絕非“池中之物”。于是請求劉邦重用韓信。

而劉邦雖然對夏侯嬰信任有加,但對韓信為人卻并不甚了解。為了不撥夏侯嬰的面子,劉邦干脆給了韓信一個治粟都尉的官職。何謂治粟都尉?簡單說就是糧庫庫管。明顯,這是大才小用,韓信覺得自己被用錯了地方。但是抱怨歸報怨,但韓信還是花一小點兒功夫把復雜的工作完成的井然有序。如此一來,韓信便引起了劉邦大總管蕭何的注意。

(蕭何劇照)

經蕭何暗中觀察發現,別人每天費九牛二虎之力、忙到焦頭爛額的工作,到韓信手里盡然探囊取物一般輕松。因此,出于好奇,蕭何開始主動關注韓信。經過閑下交談,蕭何確信韓信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大才,遂決定向劉邦舉薦。但是還沒等蕭何去向劉邦開口,韓信就拎包開溜了,因為他看不到出頭之日,不愿意就此埋沒一生。如此可急壞了蕭何。所以,蕭何也顧不上同劉邦打聲招呼,便匆匆去追韓信。

好在韓信沒走太遠,幾天后被蕭何趕上。蕭何向韓信保證,必在劉邦面前鼎力推薦,讓其統領千軍萬馬。韓信相信蕭何在劉邦心目中的地位,遂一起返回。劉邦當然不明白其中緣由,認為蕭何不辭而別,見面就是一頓臭罵。經蕭何解釋,劉邦還對韓信將信將疑,不肯委以重任,但蕭何愿以身家性命作擔保。如此,劉邦才認為蕭何是認真的,并沒誆騙自己,于是決定給韓信封壇拜將。

(劉邦劇照)

事實證明,蕭何成就了韓信,而韓信成就了劉邦

西元前205年,項羽前往齊國平定田橫兄弟叛亂,劉邦趁機率軍殺出關中,直取項羽都城彭城,韓信則于“三津”一帶繼續圍剿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等人的殘部。劉邦彭城兵敗后,開始于滎陽、成皋、廣武與項羽展開對峙,而韓信則一路北上滅魏國、代國、趙國、挾迫燕國投降,然后吞并齊國,從而在戰略上掏空了項羽的大后方。

不僅如此,韓信還于澭水一戰全殲項羽20主力大軍,被項羽視為左膀右臂的龍且也殞命疆場,致使項羽只剩下10萬人馬的家當勉強應對劉邦。因此到目前為止,楚漢之爭的勝負以見分曉,項羽不得已做出讓步,同劉邦定下“鴻溝之約。”然后率軍東撤。顯然,劉邦認為這是消滅項羽的絕佳機會,于是命韓信南下布局,全殲項羽。

西元前202年秋,韓信率30萬大軍南下,并親自指揮劉邦、英布、劉賈、彭越、周殷等軍團做為策應,一張合圍項羽于垓下的大網鋪天蓋地而下。項羽苦戰數日,無奈回天乏術,于是自刎于烏江。項羽落幕,韓信功成名就于齊王。

鳥盡弓藏,功敗垂成

然而,當韓信剛剛返回定陶大本營不久,劉邦便尾隨而至,并且趁韓信毫無覺察的時候奪了其將印,順便連齊王之位也一起擼下。好在劉邦就地稱帝,又封韓信為楚王,都下邳。

楚國雖是韓信故鄉,但于富庶廣袤的齊國自然不能同日而語,但于韓信還夠得上是心里安慰。于是,韓信怏怏不樂、衣錦還鄉。但是,還沒有等韓信在楚地“生根發芽,開枝展葉”,又被劉邦用陳平的“偽游云夢澤”之計抓到長安,再次貶為淮陰侯。

劉邦此舉并不是讓韓信坐享輕福,而是如犯人一樣囚禁,所不同的是尚有一些人身自由。此時,韓信才知道自己被劉邦戴上了“緊箍咒”,越掙扎越緊,插翅難飛。但是韓信雖被“廢了武功”,而只要活著,于劉邦就是一種威脅。不光是韓信的能力讓劉邦忌憚,而且最現實的問題是自己垂垂老矣、行將就木,韓信則年富力強、生龍活虎。

所以,劉邦一旦去世,韓信極有可能沖出“牢籠”,甚至威脅到漢室江山的安全。而呂后對于這一切早已了然于心,并未雨綢繆。所當,劉邦于代國一帶平定國陳豨叛亂時,呂后遣蕭何將韓信誘騙到長樂宮,斬殺于長樂宮鐘室之中。

一代名將,意氣風發之年,沒有馬革裹尸于沙場,卻死于宮女的竹竿之下,其命運結局讓人唏噓不已。

兩個成語流傳后世

到此,韓信的人生結局可用兩個成語概括,即“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與“鐘室之禍”。顯然,如果沒有蕭何這個伯樂賞識,韓信這匹千里馬極有可能一生默默無聞。但是,最終蕭何把韓信推向神壇,但又親手將其埋葬。因此才有流傳千古的“成于蕭何,敗于蕭何”的成語典故。

而鐘室之禍,更多的是對韓信命運多舛的一種惋惜。因為,他曾經為劉邦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打下半壁江山,本應該安享榮華富貴,但卻因功高震主、備受猜忌。最終,飛來橫禍,功敗垂成。

感謝朋友們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我記得蕭何是在月下騎腳踏車追的[靈光一閃]

  2. 就不該幫劉邦打敗項羽,只要漢楚十年八年打下去,劉邦就離不開韓信。

  3. 為何韓信那么膩害自己卻做不了君主?很好奇,哪時候雜七雜八的君主可不少

  4. 韓信不夠聰明,應放項羽一馬。有項羽,韓信可保,項羽死,韓信必死。

  5. 韓信沒司馬懿看的遠

  6. 飛鳥盡,彈弓絕,一曲悲歌寫春秋

  7. 韓信!軍事上是巨星,政治上是幼兒。歷史無法假設,但假設韓信當年在清剿項羽時具有一點政治常識,給項羽留點生存空間,但又翻不大浪的話。那么能很好地保護自己。這就和水滸傳后期一樣,梁山宋江人馬接受招安沒錯,但錯在非常死心地投靠朝庭,非常拼命地去剿滅其它武裝。把其它武裝滅掉了自己也走到盡頭了。

  8. 韓信要是有司馬懿那么聰明,上演幾場空城計,至少也能終老。

  9. 成敗一簫何,\n生死兩婦人。

  10. 韓信之死,不在簫何,而在劉邦,在劉邦私欲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