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奔主題別廢話,最討厭嘚啵嘚啵嘟嘟嘟嘟遠遠道來湊篇幅。大陸人不吃的東西有三大理由:一是有毒或者難吃。有毒的像馬錢子、巴豆、鬧羊花這些中藥不可能出現在餐桌上,當調料都不行。如果出現在你的食物里一定是你得罪人了,而且至少是抱著人家孩子跳井的仇。難吃的像草根樹皮樹葉這些玩意兒,怎么做都不好吃就不吃了。當然有一些草根樹葉是能吃常吃的,但絕大部分都是不到餓死的份兒是不吃的,但凡老百姓吃草根樹皮的年景那一定是餓殍遍野了,年輕人問問家里的老人,也許六十年代家里老人試過。第二個就是宗教信仰問題,比如燕子。大陸本地宗教是道教,影響很深的是佛教伊斯蘭教。咱大陸人信教愛迷信,大多數人都會把各種教派混在一起信。燕子就是這么保護下來的,別說吃,捅燕子窩都瞎眼睛,不吉利。別提燕窩,那是南洋人捅的,不是我捅的報應不到我這兒。三是文化崇拜,比如八哥、畫眉、百靈這些籠中鳥還有蛐蛐蟈蟈這些陰蟲陽蟲。這些都是當年八旗子弟的寵物,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那個年頭養這些的都是文人雅士當然不吃自己的寵物。當然也有附庸風雅的,那也不能吃,傳出去讓人笑話不是。還有第四個或者不算第四個的理由就是貴:這個我拿不準,因為我周圍的吃貨經常為了吃都不在乎五花馬千金裘了,貴似乎擋不住吃貨。聽好了,我周圍的吃貨,我在中間[呲牙]
來來來說金魚!
我們大陸吃貨不吃金魚就是上面三個或者四個理由:
一、有毒或者不好吃。好不好吃不知道,應為以我為核心的一群吃貨都沒吃過。但是估計不好吃,估計的啊,信不信由你。有病不至于,但是肯定也好不哪去。養過金魚的都知道金魚特愛得病,經常各種藥水往魚缸里倒,弄急了還撈出來放高錳酸鉀里泡泡,那魚缸里的水……您愛吃不吃,反正我是想想都惡心。我家里還有一缸金魚,您要是像吃我連水一起送您燉湯。
二、宗教信仰。金魚這玩意最早是寺廟放生池養的,最早的放生池在洛陽白馬寺,漢代就往里放鯽魚瓜子。晉代發現金魚老祖宗也是在放生池里。過了盛唐到宋代金魚有了雛形,但是也是寺廟放生池里多,那時候揚州寺廟的多放生池多金魚也多。那就好解釋了,吃貨們燕子窩都不敢捅誰敢去放生池里撈魚吃啊?對了,宋高宗趙構這時候也愛上金魚了,挖了個大池子養金魚。皇上買馬的錢不能花,池子里的魚一樣不能吃。可以肯定的是明清以前沒人敢吃的原因大部分是由于宗教。
三、文化崇拜。轉眼到了明末,金魚的尾巴開始分叉了,而且有的竟然有三叉。金魚尾巴不都是分叉的嗎?不是,明末以前金魚除了顏色跟鯽魚還是差不多的,尾巴大變異始于明末。然后清代開始了大發展模式。清代養金魚才開始產業化。如果說金魚明代開始“鬻于市”,那清代金魚產業才是市場化的年代。那時候北京南邊有個地方叫金魚池(解放以后填平了。)那地方真的就是養金魚的池塘,而且風景優美還有園林建筑,多有騷人墨客匯聚于此,算是五A級景區吧?不知道要不要票。這些文人雅客就是當時養金魚的主力軍。那時候北京街上也有賣小金魚的,吆喝的就是小金魚(想聽的話去聽郭德綱相聲)。為什么吆喝小金魚呢?因為街上買給庶民的金魚真是小,好品種不讓賣,士大夫階層專供。這時候流行的是提籠架鳥斗蛐蛐養金魚,但是只限于士大夫和八旗階層,文人雅士居多。我們中華民族向來是崇拜文人的(現在被公知毀了),那文人的寵物文人自己不吃庶民能吃嗎?好不容易學人家養倆小金魚還沒大個兒是的,咋吃啊?所以明清時期不吃金魚更多的是文化崇拜。
第四個或者不是第四個原因還是說一下吧。金魚游進尋常百姓家是解放以后,以前真的是王侯將相堂前案頭之物,真貴啊,能不吃還是不吃吧。
我就知道這么多,說的對您點贊,說錯了我也不改。
對了,我家那一缸金魚和水誰要?
錦鯉的味道與普通鯉魚的味道類似,別問我為什么,我老板喜歡養錦鯉。
文風有趣,贊了[大笑]
金魚其實是鯽魚的變種,實質上就是鯽魚。金魚繁殖多有“捏尾”現象,就是單尾巴的,其實就是金魚的返祖現象。
屎瓜肚子沒有啥肉,長的還小,魚缸養出來的口味還差,比鯽瓜殼還難吃
不吃金魚唯一的理由就是,不好吃。刺多,貴[淚奔][淚奔]
小個的只能打包燉湯,大個的一條夠吃一年普通魚的,本身它也沒什么特殊風味。如果金魚味道更勝一籌,那它長的再好看也不配當寵物只能當食材
免費的話,魚缸我要了
[捂臉]我咋感覺是因為:肉少,刺多,做著費勁呢?
金魚怎么可能不好吃,本質上金魚就是金色的鯽魚而已,鯽魚啥味金魚就啥味,養金魚的有時候就得防著點家里不靠譜的親戚別把自家金魚給燉了[捂臉]
錦鯉我還真吃過,但是肉質真的不好,可能是廚子不會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