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太尉高俅、樞密使童貫、太師蔡京,三人的官職哪個更大?

宋朝官制比較復雜,且進行了多次改革,許多官職變化巨大,《水滸傳》中也出現了Bug,就北宋時期而言,太尉、樞密使、太師的官職究竟哪個更大?書中和歷史上有一定的出入,官級排序不太一樣。

太尉

太尉原本是個很高大上的官職,不管是以前作為最高軍事長官,還是后來成為對元老級功臣的加封榮譽,基本上都是位列三公,位極人臣,但到了北宋情況就不一樣了。

政和二年九月,宋徽宗下詔廢除了舊“三公”,改以“三師”太師、太傅、太保為新“三公”,并稱:

“太尉,秦主兵之任,皆非三公,并宜罷之。”

至此,“太尉”原來的尊貴地位不復存在,作為官位也撤銷了,而是將太尉改為冠武階,也就是說“太尉”這個稱呼并沒有消失,只要是夠一定級別的武官,都可以被叫做太尉。故而北宋時期太尉泛濫,《水滸傳》中就至少有6人被稱為太尉。

高俅的具體職務,在書中并沒有詳細說明,只是籠統地寫道做了殿帥府太尉,被人稱為“高殿帥”或“高太尉”,按照北宋的官制和他的地位來推斷,高俅的職務準確來講,應該是殿前司都指揮使,品秩為正二品。

樞密使

宋朝設有樞密院和中書門下,號為“二府”,分掌軍令與政令。樞密院為最高軍事領導機構,掌握軍權及軍令,樞密院的最高長官就是樞密使,品秩為從一品,地位略低于宰相。而平時統帥兵馬的最高軍事指揮機構有三個即“三衙”:殿前都指揮司、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各司的主要長官為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分別稱為殿司三帥、馬軍三帥、步軍三帥。從《水滸傳》中描寫一些細節來看,高俅正是殿前都指揮司的最高長官。

這樣的機構設置,將兵權分解成了發兵權管兵權,起到了相互制衡的作用,而且樞密院的地位在“三衙”之上,消解了武將擁兵自重的可能。童貫作為樞密院的最高長官,不僅權傾一時,在職務上也算是高俅的上司。

然而,《水滸傳》中卻將這一上下級關系弄混了。在第七十六回,樞密使童貫奉旨剿掃梁山,出發前高(高俅)、楊(太監楊戩)二太尉設筵餞行,在叮囑了一番之后,書中童貫有這樣兩句話:

“重蒙教誨,刻骨銘心,不敢有忘。”

“下官到彼,見機而作,自有法度。”

這里的童貫畢恭畢敬,語言謙卑,完全是一副下屬的姿態,顯然與歷史事實不符,也許是因為高俅與皇帝關系過于密切,施耐庵有意這樣寫也不得而知。

太師

太師這一官職,歷史上一般有兩種情況:一個是太子的老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另一個是高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權。

但是在宋徽宗時期,太師這個官職的性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宋徽宗廢除舊“三公”之后,“太師”成為新三公之一,蔡京以實權太師擔任北宋的宰相,品秩為正一品,總領門下、中書、尚書三省之事,號稱“公相”,協助皇帝處理所有的朝政事務,成為當時最有實權的頭號大臣,“太師”不再是以前的空銜職務了,終于輝煌了一把,迎來了歷史上唯一一次的權力巔峰。

結論

綜上所述,太尉、樞密使、太師這三個官職,在《水滸傳》中,太師蔡京的官職最大,其次是太尉高俅,樞密使童貫官職最小,而在北宋時期的真正歷史上,太師官職最大,其次為樞密使,太尉官職最小。


請關注@琳瑯文齋,我的世界里希望有你。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一部水滸寫得好,好在專一頌投降,\n宋江尸首它美化,宋江 作犬它 鼓掌。\n一一打一字:繁體淚字

  2. 這個問答審核了2個多小時[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