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大陸GDP前十強城市出現大洗牌,最為顯著的一個變化來自于天津。
2019年,天津GDP總量出現大幅調減,由1.8萬億減少至1.4萬億,排名也從全國第六下降到第十;今年前三季度,天津又被南京反超,由此排名跌出了前十。
天津的排名變化,其實也是近些年大陸經濟發展格局變化的一個縮影。
很多人可能都已經發現了,全國城市GDP前十強里,北方城市僅剩下北京這一顆獨苗,不知不覺中,大陸地區經濟發展態勢已經由東西差距轉變為南北差距。
傳統意義上,大陸南北方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
廣義上的北方包括東北、華北以及西北“三北”地區,而南方則包括東南、華南以及西南地區。
分省份看,北方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內蒙、山東、河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新疆等省區以及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而南方地區則包括了除上述以外的所有省市區。
南北差距并非突然出現,而是有一個相對較長的演變過程。
這種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體量上的差距。
(1)從前十強城市的南北方分布情況來看:
改革開放初期的1978年,前十強城市里,北方城市占據了六個名額,分別是北京、天津、長春、哈爾濱、沈陽和大連,而南方僅有重慶、廣州、武漢三座城市。
隨后,南方城市躋身前十強的數量逐漸增加,到1988年,除了重慶、廣州以及武漢之外,蘇州和杭州也躋身前十,南方城市增加到五個;2019年,前十強城市里,有八座城市來自南方,今年前三季度,這一數字又變成了九。
(2)與之相對應的是,南方十大城市相比北方十大城市,在規模上也更有優勢。
從上表可以看出,2019年,南方十大城市入選標準為GDP達到11985億,前十強GDP均達到萬億級別,而北方排名第十的唐山為6890億,其中超過一萬億的城市只有四座;
南方城市中,GDP超過2萬億的城市四座,北方則僅有北京。
整體上,南方GDP前十強城市的經濟體量明顯更大,平均下來可以達到南方城市的2倍左右。
(3)而從整個地區的對比來看:
自改革開放以來,大陸南北方地區GDP在全國的比重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自上圖可以看出,從2012年開始,南方GDP所占比重從60%左右開始快速拉升,到2018年增加到65%左右;與之相對應的是,北方所占比例也出現了一定的下滑,由40%下降到35%左右。
2.增速上的差距。
無論是城市的GDP體量還是整個地區經濟所占比重,南方地區的優勢都很明顯,而這背后,也是南方地區近些年經濟發展速度的提升。
2009-2019年,大陸GDP累計增長率最高的十座主要城市中,合肥、貴陽和拉薩都超過了300%,而這三座城市均屬于南方,前十強里,南方城市占據了九個名額,鄭州則是唯一入選的北方城市。
近些年,大陸經濟發展格局中,中心城市是帶動地區發展的龍頭,因此,主要城市的發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著地區經濟的發展態勢。
過去十年城市累計增速前十強的分布情況,無疑也是大陸南北方經濟發展情況的體現。
無論體量還是增速,南方地區都處于領先水平,那么,為何改革開放以后,大陸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勢頭會如此迅猛,從而形成了所謂的南北差距呢?
個人覺得,主要原因有下:
1.南方地區的區位優勢更好。
過去四十年,大陸經濟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參與全球經濟產業的分工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南方地區擁有漫長的海岸線以及上海、廣州、深圳、寧波等諸多優良港口,在對外貿易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2020年1-10月,大陸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排名中,上海港、寧波舟山港、深圳港以及廣州港等南方港口包攬了前四,而排名前十的港口里,南方也占據了六個。
從大陸角度來看,南方地區擁有長江、珠江兩條黃金水道,其龍頭長三角、珠三角也可以借助成本極低的水運方式與華中、西南等內陸地區進行物資、商品等經濟要素的交流,從而帶動廣闊的內陸腹地發展。
相比之下,北方地區雖然擁有黃河等大江大河,但卻無法通航,沿海與內陸的交流不像南方地區那么方便。
2.南方的產業結構更加合理。
改革開放前,北方地區由于歷史原因,再加上北方各省煤炭、鋼鐵以及石油等資源儲量豐富,因此大多工業發達,尤其是東北地區,堪稱大陸最為重要的重工業基地,對大陸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后,南方地區迅速崛起,各主要城市基本上都形成了自己的優勢產業,比如廣州的商貿、深圳的互聯網和金融,杭州的電商等,浙江、福建民營經濟發達,江蘇也形成規模龐大的制造業,相對合理的產業布局,帶動了整個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
與之相比,北方地區除了少數中心城市外,大部分地區都缺乏產業布局,哪怕有一定產業的地方也都普遍還是資源型產業以及勞動密集型產業,產業結構相對要落后不少。
產業布局的區別,也造成南北方經濟發展勢頭的不同。
3.南方具有先發優勢。
這一點無需多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大陸的經濟特區大多都位于南方,包括深圳、珠海、汕頭、廈門以及海南等。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代表著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國家級新區,也是首先在上海的浦東開始。
這就可以看出,南方地區在政策支持以及改革開放方面都擁有先發優勢,因此經濟能夠先一步實現快速發展。
整體上看,南北差距客觀存在,但國家已經注意到了這一現象,并出臺很多戰略和政策,未來南北差距有望縮小。
大陸南北方經濟差距是客觀存在的,但國家也早就發現了這一現象的存在,并出臺了很多針對性措施。
比如提出黃河發展戰略,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以及關中平原城市群都上升為國家級城市群,為此國家也投入了大量的政策及資源支持。
另外,現有的九個國家中心城市中,北方地區也有北京、天津、鄭州以及西安四個,沈陽、濟南等城市入選國中的呼聲也很高,未來北方地區的國中數量有望與南方持平。
相信在國家一系列的政策及戰略支持下,北方地區經濟一定會迎來高速發展,大陸南北差距也會逐步縮小。
河南快把許昌、洛陽、焦作、新鄉、開封劃歸鄭州,鄭州那個玩意不就進前十了?
南方人勤勞
還有一點:城市建設處于開發狀態,拉動GDP。
青島和天津什么時候改南方城市了?
GDP跟富裕不能劃等號。
山東算北方還是南方啊?
北方等政策、靠優惠、政府干預多,南方重發展、優勢產業多,差距拉大的趨勢近期難以扭轉
我一直以為西藏是北方的!
北方的優勢主要是資源和重工業,但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發展受限,而南方的輕工業,海、河運輸以及服務業因氣候和環境的影響優勢比北方大好多,因此在目前的產業結構中北方較南方先天優勢不足。另外官僚裙帶問題北方更嚴重,阻礙了經濟活力和人才的發展。北方要想加快發展就必須因地制宜,找到優勢因素,開創新的產業和發展模式,但這做起來確實不容易。
北方人會享福,南方人是勞動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