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與魯智深一見如故,為何上了梁山后形同陌路?

大約在冬季,林沖上了梁山。翻過年來,到了五月間,楊志在黃泥岡被劫了生辰綱,便與魯智深聯手打下了二龍山。這期間,也可以如題主所言,梁山上的林沖與肯定與魯智深疏遠了。

后來,三山聚義打青州,魯智深上了梁山,與林沖重逢。從書中的情節看,林沖確實和魯智深顯得十分疏遠、冷淡了。

那么,這一對有著世交之誼的結拜兄弟,在經歷了各自的磨難后,重逢之時為何會變得如此疏遠呢?我想,施耐庵這樣寫,有兩個意思。具體怎么講呢?

林沖千真萬確的出賣了魯智深

卻說魯智深看管大相國寺的菜園子,每日與張三李四等潑皮喝酒講武。這一天,花和尚正在菜園子演練禪杖,林沖不期而至,站在缺墻處喝彩。

經潑皮們介紹,喝彩之人就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林沖。魯智深于是把林沖請了進來,兩下一寒暄,魯智深說,他小時候到過東京,見過林沖的父親林提轄。兩人越說越近,意氣十分相投,便在菜園子里喝酒拜把子。當時,林沖是三十五歲,魯智深年長為兄。

后來發生的故事不用多講,林沖被開封府脊杖二十,刺配滄州。魯智深義薄云天,在林沖誤入白虎堂之后,便四處打探消息,得知兩個解差不懷好意,要在途中結果林沖性命,便一路暗中護送。果然,在野豬林,董超、薛霸動手了。

林沖命在頃刻之間,魯智深忽然殺出,救了林沖,還要一路護送去滄州。

董超、薛霸收了陸虞候的銀子,又是高太尉的差使,一見沒有機會再對林沖下黑手,便試圖打聽魯智深的來歷,以便回去交差。

在一家酒店里,董超、薛霸當著林沖的面問魯智深是哪個廟里的,卻被魯智深一頓搶白:

你兩個撮鳥問俺住處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灑家?別人怕他,俺不怕他。灑家若撞著那廝,教他吃三百禪杖。

魯智深這話顯然是沒好氣的罵人,聲音不會小,同在一桌的林沖必定是聽到很清楚的。但是,當一行四人來到滄州大道時,魯智深說自己已經打聽清楚,前面并無僻靜處,兩個惡差再無機會下手害人,便告辭而去。

臨行前,魯智深一禪杖打斷了路邊的一顆松樹,警告董超、薛霸,如果再有歹心,便如此樹。董超、薛霸當時嚇得吐出了舌頭,魯智深走后,這兩人直說好個莽和尚,一下就打折了這顆松樹。林沖立即接過話頭,說:“這個值什么,相國寺一株柳樹,連根也拔將出來。”林沖一句話,就把魯智深的來歷告訴了董超薛霸。

金圣嘆說,林沖這是無心之失,說出了也不要緊,因為董超、薛霸早就猜出了魯智深的來歷。

我卻認為,金圣嘆是強詞奪理,林沖的行為就是赤裸裸的出賣。為什么?

魯智深冷淡了林沖,林沖沒資格冷淡花和尚

董超、薛霸在野豬林沒有殺掉林沖,便思想著如何回去交差。要想交差,就得說出救林沖的人是誰。董超、薛霸不認識魯智深,但卻知道大相國寺新來了一個胖大和尚,于是,便把魯智深與大相國寺新來的和尚聯系了起來。

這兩個惡差并沒有猜錯,但卻不能坐實,心是虛的。所以,從試圖從魯智深的口中套出實情。當林沖一句話交代了魯智深就是大相國寺新來的那個胖大和尚時,書中非常細致的描寫了董超、薛霸的表情:

二人只把頭來搖,方才得知是實。

施耐庵在書中如此明白的告訴讀者,林沖的行為就是出賣,這沒有什么好辯白的。

林沖絕對不是無心之失,而是故意出賣。官府拿人、判案,林沖的話就是旁證,這難道還不是出賣嗎?即便是董超薛霸猜出了魯智深的來歷,林沖從旁佐證,等于是幫助這兩個惡差鎖定了“嫌疑人”。

林沖在明知魯智深不愿意說出行藏的情況下,為了繼續巴結討好高俅,掙扎著回去,便不顧兄弟情義,把魯智深的救命之恩瞬間拋在腦后,這樣的林沖實在令人齒寒。

滄州道分別后,林沖與魯智深在三山聚義打青州后,重逢于梁山。魯智深見了林沖,這樣問道:“灑家自與教頭滄州別后,曾知阿嫂資訊否?

這句話中,魯智深稱林沖為“教頭”,等于是割袍斷義了。而且,魯智深并沒有問分別之后林沖的情況,而是關心的林娘子。在魯智深的眼中,林娘子與林沖大不相同。這里,也回應了讀者的一些爭議,林沖休妻就是不仁不義的自私行為。

回頭再看看滄州道上魯智深辭別林沖時的情景,魯智深對林沖的失望與冷淡,是多么鮮明的對比。當時:

(魯智深)擺著手,拖了禪杖,叫聲:“兄弟保重。”自回去了。

寥寥十幾個字,就把魯智深對林沖的兄弟之情,以及花和尚的深厚義氣與豪爽氣魄表現得淋漓盡致。魯智深把林沖當做心腹兄弟,不惜舍命相救,林沖卻出賣了這樣的兄弟,能不讓花和尚寒心?所以,施耐庵以梁山重逢時魯智深改變稱呼,回到了菜園子初次見面時,以路人相稱的從前,說明魯智深已不再認林沖這個兄弟了。

林沖的出賣魯智深是毫無疑問的,魯智深被如此出賣,當然要對林沖冷淡了。所以,應當是魯智深冷淡了林沖,而不是林沖冷淡了魯智深。

林沖、魯智深最終還是兄弟

文本故事是這樣寫的,魯智深冷淡林沖,不認這個兄弟了。但是,施耐庵還是讓這兩人重歸于好,再做生死兄弟。書中哪里這樣寫了?

梁山聚齊一百單八將,便按照石碣天文排定了座次。林沖上應天雄星,排在了第六位,魯智深上應天孤星,坐了第十三把交椅。大聚義后,宋江提議對天發愿,所有頭領便在宋江的率領下,歃血盟誓:

聚弟兄于梁山,結英雄于水泊,共一百八人,上符天數,下合人心。自今已后,若是各人存心不仁,削絕大義,萬望天地行誅,神人共戮,萬世不得人身,億載永沉末劫。但愿共存忠義于心,同著功勛于國。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梁山好漢原本就是被大唐洞玄國師鎮鎖了幾百年的妖魔,正是“天數”所定。林沖、魯智深同樣是天罡地煞之數,“前世”便是兄弟。經歷了各自的劫難,“還道”于梁山,聚義于水泊,林沖不再存心不仁,魯智深也當與林沖共存忠義。

所以,在梁山完成大聚義后,容與堂本《水滸傳》有一首贊詩,其中這樣說道:“八方共域,異姓一家。……其人則有帝子神孫,富豪將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獵戶漁人,屠兒劊子,都一般兒哥弟稱呼,不分貴賤。……爭斗冤仇,皆一樣的酒筵歡樂,無問親疏。”

林沖、魯智深當然要與所有的好漢以哥弟相稱了,而且,所有的爭斗冤仇也一筆勾銷,林沖出賣魯智深,那只是“妖魔”行為,梁山一百單八將一齊結拜,林沖、魯智深又是兄弟了。

梁山好漢人人平等,不分親疏,不計恩仇,所以,就沒有小團隊的私情了。宋江、武松在江湖上何等的恩義,但到了梁山,卻不再論江湖義氣,宋江、武松也是極“冷淡”的。

因而,魯智深對林沖的冷淡,除了講清楚江湖恩怨,凸顯梁山一百單八將無親疏遠近而外,也是為大聚義埋伏筆。即便是林沖不出賣魯智深,兩人重逢于梁山,也不能再計較江湖情義,必須在“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共同目標下,攜手并肩,同生共死。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魯達,寬大的衣袍里包裹著一顆溫暖善良,粗中有細,快意恩仇,正直包容的心,不畏強權,嫉惡如仇是真正能給弱小帶來溫暖的人,當今社會也需要這樣的人!

  2. 上梁山后,很多細節就不寫了,菜園子母夜叉夫婦,對武松也是有恩的,武松對施恩也是有恩的,沒看到他們之間有多親熱。

  3. 看文中林沖說相國寺一席話是在“魯智深走后”,魯智深如何知嘵?

  4. 解說的很到位細致,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水滸梁山好漢 宋江 吳用陰謀家,老陰逼 虛偽,為了拉擾人故意設計,讓別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如 :唆使晁保正劫生辰綱,害了火燒莊園;給盧俊義算命題藏頭反詩;攻打扈家莊,把扈三娘家人殺完再好心收留,故意放走高俅氣死林沖……\n林沖太軟對朝廷報幻想,對自己妻子兄弟很絕情對官府要加害他的小小解差都仁慈的過份,偽善。

  5. 林沖靠出賣魯智深來巴結高俅,說實話我很不理解有這種思維的人是怎么想的,首先,林沖和高俅的矛盾源于高衙內和林娘子的糾葛,直到后來不死不休的地步,我想問你魯智深除了救林沖他還能起到什么作用?林沖把魯智深送給高俅又能起到什么作用?說白了整個事件最后就是高俅與林沖的恩怨,難道林沖出賣了魯智深高俅就能轉過頭來把對付林沖的手段用在魯智深身上從而放過林沖?

  6. 魯智深身份是董超薛霸猜出來的與林沖無關

  7. 有評水滸的認為晁蓋被射毒箭屬林沖的嫌疑最大,如果殺王倫是獻晁蓋的投名狀,那殺晁蓋就是送宋江的投名狀,而且林沖殺死王倫時晁蓋還謙讓不當頭領,結果林沖一句“誰敢不從,王倫就是下場\

  8. 結尾不對。大聚義后,搞個人小團隊,屬實為體制所不容 ,所忌諱。但上山后,就分成了各個不同的派系。魯智深武松形影不離就從不估計宋江這個老大的想法。我認為,魯智深對林沖,武松對宋江,都是道不同不相為謀。林沖的毒,不宜走的太緊。

  9. 魯達是可以為了別人殺人的人,林沖是為了自己都不會這么做的人,一定要被人逼上絕路才會反擊,走投無路的時候上了梁山,卻因為不能忍受王倫的小肚雞腸而替晁蓋殺死自己的老大,著急獻上投名狀,實在令人不能欣賞。魯達欣賞林沖武藝超群,林沖卻不是魯達般豪爽的英雄,時間久了自然會疏遠

  10. 魯達是真正的豪俠 智勇雙全嫉惡如仇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