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凡是有重大功勞者,一般都會對其封侯,以示獎勵。不過看了魏延和諸葛亮的侯爵,我們卻會非常奇怪,作為蜀漢二把手的諸葛亮,在侯爵上僅僅是個鄉侯,而作為諸葛亮的下屬,魏延卻是一個縣侯,這是為什么呢?難道說諸葛亮的武鄉侯實際上也是個縣侯?
我們先看看侯爵有哪些等級?漢朝的侯爵一般有縣侯、鄉侯、亭侯、關內侯四個等級,魏延是南鄭侯,而南鄭是漢中郡下的一個縣,所以說魏延的南鄭侯是一個縣侯。諸葛亮的侯爵是武鄉侯,從字面意思上看,就是一個鄉侯,這就引出了大家對諸葛亮侯爵的猜測和疑惑,認為以諸葛亮的功勞來看,不應該僅僅是個鄉侯,所以也有人說,諸葛亮的武鄉侯,這個武鄉其實是一個縣,諸葛亮的侯爵其實是縣爵。
按照古代的封爵習慣,一般會在這個人的出身地附近找一個地方來進行封侯,或者在他鎮守的地方來找一個地方。諸葛亮主要待在成都,肯定和不會在這里找地方封侯的,很可能是從他的出生地來找。
諸葛亮出生地是瑯琊陽都,但是三國時期瑯琊郡根本就沒有武鄉縣,當時的瑯琊郡只有開陽、臨沂、陽都、繒、郎丘、華、費、安丘、劇等九縣,所以說武鄉是一個縣其實并不準確。事實上,真正的武鄉縣出現于西晉時期。所以說諸葛亮的爵位武鄉侯確實僅僅是一個鄉侯!這就讓人很奇怪了,為啥諸葛亮這么大的功勞,僅僅是一個鄉侯,而魏延作為他的屬下,卻是一個縣侯呢?其實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侯爵獲取難度大
爵位的獲取,其實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打贏漢中之戰時,蜀漢大多數人其實都是沒有爵位的,只有劉備、關羽、張飛、馬超等少數人有爵位,其中劉備是宜城亭侯、馬超是都亭侯、關羽是漢壽亭侯、張飛是新亭侯,這個時候的他們都還僅僅是亭侯,比鄉侯還低,而此時的諸葛亮,更是連爵位都沒有。
到了劉備稱帝后,諸葛亮其實也還是沒有爵位的,沒辦法,劉備承繼漢室,必須按照漢室的方法來封爵,諸葛亮當時主要是屬于后勤人才,沒啥軍功,所以不能給他封侯。諸葛亮真正的封侯時間其實是劉禪繼位以后,按照正常的軍功來說,此時諸葛亮也是封不了侯的,但是新皇繼位,總要普天同慶,收買人心嘛,所以就給一批人封了侯,諸葛亮就在其中。
而說到魏延,他之所以能封為縣侯,其實也是他一步一步打出來的。劉禪登基后,本來是封魏延為都亭侯的,比諸葛亮的鄉侯爵位低一級,但是后來魏延戰功確實很大,所以他的爵位不斷上升。
建興八年(230年),魏延出兵掃蕩了曹魏的涼州地區,更是在陽溪一戰中,大破魏國的費瑤和郭淮,這可是深入敵境作戰啊,還擊敗了敵軍的主力,屬于是打出了蜀漢的國威。魏延也因此大功被提拔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為南鄭侯。可以看到,魏延的爵位都是軍功換來的,這其實是無可置疑的。
也有人奇怪了,諸葛亮五次率軍北伐,也為蜀漢立下了大功,按理說也應該給他提升爵位啊。其實這主要因為諸葛亮是作為主帥指揮北伐的,雖然多次出征,但確實是并沒有取得非常大的戰果。魏延這些將領可以憑借局部戰役,斬首繳獲來論功勞,但是諸葛亮不行,他身為主帥,是需要對整場戰爭負責的,只有整場戰爭大勝,他才算獲得了大的戰功!而事實上五次北伐,并沒有獲得很明顯的大勝。
二、諸葛亮淡泊名利
諸葛亮之所以一直是鄉侯,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諸葛亮把這些虛名看得不重。在劉備時期,他甚至爵位都沒有,但并不影響他對蜀漢的一片忠心。而他掌權以后,反正都大權在手了,根本就沒必要在乎爵位這種虛名。
作為統帥,諸葛亮的目標其實是非常遠大的,他的口號是“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不取得大的戰果,不徹底擊敗魏軍,諸葛亮是不愿意接受劉禪的封賞的。甚至于說,如果在戰場上出現了失誤,諸葛亮都會主動接受懲罰。街亭之戰后,諸葛亮就自降三級,目的其實就是為了給大家做一個表率,激勵大家英勇作戰,為匡扶漢室拋頭顱灑熱血,他諸葛亮根本就不在乎什么鄉侯、縣侯,他要的是王師北定中原!
結語
諸葛亮的武鄉侯爵位確實僅僅是一個鄉侯,而之所以會出現魏延是縣侯,爵位比諸葛亮高,一方面是因為魏延確實軍功很大,另一方面則是諸葛亮不貪慕這些虛名,他要做出表率,激勵蜀漢眾將,勇猛作戰,封爵指日可待,就像魏延一樣!而他自己,在沒有完成北伐大業前,其實是不愿意接受這些封賞的。
沒寫到點子上。最高領導人是給下屬授勛表獎的,而不能給自己么功請賞的。諸葛亮位居丞相,國家軍政大權集于一身,如果他以此向后主要求封賞,必然被人看成有篡位意向,會因此而損壞自身名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