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道乙傷武松不是《水滸傳》中的故事,而是續書《征四寇》中的一個橋段。續書作者不懂施耐庵的原意,可以說是瞎編了武松被包道乙飛劍所傷。若是按照《水滸傳》的原文伏筆,武松絕對不會有此劫難。
那么,續書作者為何要寫這個故事呢?為何包道乙只能傷武松而傷不了魯智深,《水滸傳》中又是如何設計武松結局故事的呢?
簡說《水滸傳》續書
《水滸傳》的版本十分繁復,一小段問答是講不清楚的。大體上講,前七十回書是施耐庵的原著,后面的就是續書了。這么講恐怕還稍嫌籠統,還得依據現在通行的兩大版本體系來稍微講細一點。
以容與堂本為主的系列版本來看,《水滸傳》只剩下七十回半書,也就是第七十一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的前半部分是原著,從“起頭分撥已定,話不重言。原來泊子里好漢,但閑便下山,或帶人馬,或只是數個頭領各自取路去”這段話開始,往下就都是續書了。
金圣嘆偽造的貫華堂本,同樣是七十回半是施耐庵的原著。金評本在結構上進行了調整,把容與堂本的“引子”、第一回以及第二回的開頭部分合并,單獨立了一篇“楔子”,也就是“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金圣嘆斬掉了袁無涯百二十回本后幾十回書,改寫第七十回,增補了“梁山泊英雄驚惡夢”這段故事。
我雖然十分不贊同金圣嘆對《水滸傳》的篡改和亂批,但金先生腰斬續書這件事,我卻是十分的贊同。因金圣嘆的腰斬,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讀者讀到了比較真實的原著,也大體上識別了續書是偽作。因為此,在1972年之前,《水滸傳》基本上采用的是七十回金評本,續書以《征四寇》單獨刊行,幾乎被讀者遺忘。
續書是徹底的反《水滸傳》的偽作,它顛覆了原著精神,把反對宋徽宗,抗擊金兵的梁山英雄好漢寫成了無恥的投降派。同時,也惡意曲原著思想,站在忠君的立場上,以無恥的筆墨瘋狂反擊梁山好漢的聚義造反。所以,武松的受傷,以及梁山好漢悲慘的下場,便是續書作者對梁山好漢的極端懲罰。
不過,僅從文筆和故事情節而言,我覺得梁山對童貫、高俅的作戰,招安,以及征方臘這些章回還是寫得不錯的,雖然與施耐庵的原著相比要差得太遠,簡直判若云泥。但是,卻比佂遼、滅田虎、剿王慶的故事寫得好得多。
所以,我很愿意回答這個題目,通過包道乙只傷武松,沒傷魯智深這個細節,揭穿續書惡意傷害梁山好漢的無恥謊言。
包道乙為何只傷武松
續書“睦州城箭射鄧元覺,烏龍嶺神助宋公明”中寫道,花榮箭射鄧元覺,宋江奪取了烏龍關,揮兵直取睦州。夏侯成逃回老巢向方臘報告戰況,方臘大驚,便派太尉鄭彪前去救援。于是,鄭彪請出了靈應天師包道乙。
這一處描寫,續書作者便露怯了。《水滸傳》中只有張天師可以稱為“天師”,“張天師”是整部作品中最關鍵的線索,因而,書中只能是“張天師”而不能有其他的“天師”。既然續書自稱是《水滸傳》的續書,那就得按《水滸傳》的規矩來寫,否則就是瞎說。
鄭彪曾經拜包道乙為師,也是會法術的,號稱鄭魔君。師徒二人一齊出戰,第一仗便以槍法加妖法殺掉了王矮虎、扈三娘夫婦。師徒兩人的妖術讓梁山吃了大虧,宋江也在陣中被迷,竟然做了一個夢。宋江在夢中遇到了邵秀才,這才驅散了妖霧。當宋江從夢中醒來時,災難便降臨到武松的頭上了。
書中寫道,魯智深、武松當先,從外圍一路殺來,武松直取鄭魔君。此時:
包天師在馬上,見武松使兩口戒刀,步行直取鄭彪,包道乙便向鞘中掣出那口玄元混天劍來,從空飛下,正砍中武松左臂,血 暈倒了。
按照這段描寫,武松在前,魯智深在后,所以,包道乙的飛劍首先砍的是武松。這個細節交代得很清楚,武松被飛劍所傷說得通。但是,接下來就出問題了。
魯智深一見武松傷了,便揮舞禪杖殺了過來,救下了武松。魯智深察看了武松的傷勢,又去奪玄元混天劍。武松醒來,自己用戒刀割掉了受傷的左臂。此時,戰斗還在繼續。但是,包道乙卻不出手了。
這么一大段時間中,包道乙完全有機會再次飛劍,殺掉或者砍傷魯智深。難道說包道乙的飛劍只是免洗筷?或者說,包道乙良心發現,不忍心再傷害僧人?
其實都不是,續書如此寫,就是因為該作者沒有讀懂《水滸傳》。
武松上應“天傷星”
包道乙之所以只傷武松,不傷魯智深,大約是因為這兩人的“星號”起了作用。施耐庵在《水滸傳》中以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對應梁山好漢,魯智深上應“天孤星”,武松上應“天傷星”。續書作者不明白其中的意思,更出于嚴懲梁山英雄的惡意,把“天傷星”解讀為武松受傷。
武松的“天傷星”究竟是什么含義,難道是要斷一條手臂嗎?假如是這樣的意思,那么,李逵上應“天殺星”,為何黑旋風沒有自殺呢?更進一步講,李逵是被宋江以毒酒殺掉了,如此,是不是說所有戰死的梁山好漢都是“天殺星”呢?同樣,所有受傷的好漢,豈不都是“天傷星”了?
我這樣講并非抬杠,而是續書絕對是沒有理解“天傷星”的含義是什么,更沒有讀懂梁山好漢上應天星的真正結局。
施耐庵早在“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這回書中,為梁山好漢設定了結局。一百單八將都是玄武大帝降伏的妖魔,被“霹靂大仙”指使張天師放出來后,經歷“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曲折歷程,然后回歸紫府,上應天星。也就是說,梁山好漢以妖魔的身份演繹江湖故事,齊聚梁山替天行道。梁山好漢“還道”而替天行道,得成正果,其實,這就是一個“修仙”的過程。
梁山大聚義時,公孫勝主持羅天大醮,照應張天師的故事,按照石碣天文這個榜單“封神”。此時,武松等一百單八將都已經成了“天星”。
包道乙不過是個妖道,他的法術就是妖術,妖術怎么能傷害天上的星煞?武松是天罡系列的“天傷星”,有天罡護體,誰能傷他?同樣,梁山一百單八將也是不可能有死傷的,更不會病死,也不會分道揚鑣,他們必然是“生生相會,世世相逢,永無斷阻”,一同回歸北斗七群。
后來的《封神榜》模仿《水滸傳》故事,只不過是把梁山好漢生前封神,改為《封神榜》中人物死后封神而已。
武松上應“天傷星”,說明武松已經封神,他就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難道說,這顆星煞回歸紫府時是一個殘廢?
續書為了瞎編,竟然篡改智真長老預言的魯智深正果,讓他孤獨的自殺——所以,包道乙便不殺“天孤星”了。原著中,智真長老講得十分清楚,魯智深的正果是五臺山自長老以下的僧眾都不及他。也就是說,魯智深將與智真長老一樣,做到大寺院的住持方丈。別說包道乙不敢殺天孤星,誰也不可能讓花和尚在浙江自殺了。
“天傷星”的真正含義
從武松江湖上的故事來解讀,武松從來都是傷別人的,無論猛虎惡漢,還是無恥宵小,招惹武松,不死既傷。因而,“天傷星”的含義是傷別人、傷猛虎。續書作者惡意顛覆《水滸傳》,試圖嚴懲梁山好漢,竟然把“天傷星”寫成了武松傷自己,讓一個妖道以妖術砍斷了武松的左臂。
做了行者的武松,其實是回歸到他“優婆塞”的本尊,此時的武松似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但是,武松畢竟是“天傷星”,傷人傷虎的故事肯定不會終結于二龍山寶珠寺。因而,在蕩平曾頭市的故事中,武松再度上陣廝殺。
梁山兩次攻打曾頭市,實際上是七十回書之后梁山好漢抗金的大伏筆。蕩平曾頭市之役,梁山好漢只是殺了金兵前驅“曾家五虎”,以及擒斬了兩個效命于金國人的漢奸。梁山好漢尚未與正規金兵交戰,照夜玉獅子的主人金二王子并沒有遭到嚴懲。
因而,施耐庵在書中寫了二龍山三大頭領在追擊蘇定時,會師于“北地”。而以歷史真實中的“招安巨寇”楊志為線索,武松也將與楊志一樣“一刀一槍”去邊上搏殺立功。這個邊上,就是《水滸傳》中“北地”。
因而,七十回書之后,必將有武松在抗金保境的戰場上揮舞戒刀,大傷金兵。如此,才不負“天傷星”的威名,才是施耐庵筆下真正的英雄好漢武二郎。
武松不會被包道乙砍斷左臂,魯智深也絕不會在浙江坐化,他們是施耐庵“佛道合一”,佛道聯手“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宗教思想的一大象征。
按照施耐庵的伏線,魯智深將成為東京大相國寺的住持方丈,與“京國顯英雄”的林沖一道,參加東京保衛戰。而“景陽岡打虎”的武松,也將在此深入“景陽鐘響”之地,再顯打虎英雄本色。
這就是施耐庵原著中的“天傷星”,如猛虎一般的金兵金將,遇見武松不死即傷。
續書作者居心叵測,竟然放出來一個妖道傷害“天傷星”。這也證明了這等忠君思想的怯弱與無能——都到了借助妖術吊命的地步,如此忠君其實就是妖魔,妖魔很快就被掃平蕩盡了。
如果沒有征方臘的慘烈結局 ,前70回只是一部文筆不錯的武俠短打小說。“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毛潤之
五百年以來,《水滸傳》全部被讀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