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就是一代親,如兄弟姐妹這一代還是很親的,到了侄兒侄女,表侄表侄女這里一般就不再親。這里面的原因其實有多種。
記得我當年二十剛出頭,我與生產隊另一個社員(現在叫村民),一起到糧站賣公糧,當時收公糧的檢驗員說稻子不夠干,我們就把稻子攤在糧站的水泥地上曬,到了中午沒有吃的,兜里又分文無有,就弄了幾斤稻子加工成米,想到糧站的食堂里換口飯吃,但食堂師傅拒絕了,恰巧我二舅的兒子過來打飯,他當時是壯工班班代,我就把想換飯吃的想法告訴他,請他幫忙,但是他一口回絕。我感到非常難堪,趕緊往外走,食堂里有人問,是你親老表嗎?他說不要管閑事。那年代人特別肯餓,就這樣我們餓肚子倒晚上,從此這個事情就是我心里的結。現在,我的舅舅家那邊的老表們都說我傲慢,其實不是,心里一直有個結,又不能說出來,所以關系也就那樣。這個事情說明,親戚之間身份等同非常重要。
其次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親戚其實就是一個大家族,這需要一個有凝聚力的人把親戚們攏到一起。如我們的岳父母早就不在了,我們七個連襟(大姐夫去年83歲過世了),還有兩個小孩舅舅都處得很好,我們每年除了春節相聚,平時也會輪流邀請大家聚會,氣氛非常融洽。但我們的下一代就接觸極少,他們都有自己的事情,這就是又一個原因,其實,親戚也是需要經常走動相聚的。所以,我們老家這邊就有:親戚越走越親的說法。
現在,我們下一代的小孩子們走動的少,而且也由于時代進步的原因,親情的確是在逐漸淡化,加上我們的下一代血緣關系又略微遠了一點,所以就沒有那么親了。而現實就是,當我們這一代人都不在的時候,他們也就成了名存實亡的陌路親戚了。
貧富決定親疏,。以前親情重,是因為打谷插秧、筑基建房等事情一家人無法獨立完成,又因現金收入少,互幫互助成為必然,三親六戚相互抱困,造就高緊密度。現收入增加了,能用錢擺平的事那不再叫事,親戚間相互需要的程度逐漸降低,也就不再如此緊密。小孩在其不會吃、不會走、不會賺錢時,對父母的依耐度高,長大后就獨立了,道理是一樣的。
我認為這和幾輩沒關系,和人有關,我家農村的,從我記事起和我親叔親嬸家就不和,就住隔壁,父輩打了一輩子,直到我考學來了城里,戰爭算結術了,現在見面就象老鄉打著乎,和鄰村的表親(我媽的叔伯表姐妹)。卻從娘親那輩繼承下來,走動的比我親姨還親,家里有困難,對方第一個沖出來,。現在我們親姐弟六個,父母都過世了,我在城里生活,姐姐們都在農村,每年過年裝滿一車年貨,兜里揣滿現金,各家都有份,一個娘肚子里掉下來的,小的時候姐姐們象男孩一樣護著你,現在她們老了,盡我所能讓她們高興,這算還債吧,下一輩處的怎么樣咱管不了,也不想管,管好自己吧
一般是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不來往了。
這個社會除了爹媽任何人都有利益關系。姐弟也不行。
我以前是農村人,特別是春節兄弟姐妹總會聚會的,今天這家,明天那家,吃好吃壞真不是主要原因,那是一片情,現在農村拆遷了,但每年聚會被大家一致同意保留了下來,這是親情的凝聚,但小輩表兄妹們似乎難以抱團,見面客套以后聯系的并不多,原因我認為現在啃老和不問家事的年青人多,人情世故主要由父母操辦,很多年青人把精力放在工廠和單位同事上,很少考慮表兄弟姐妹們之間的事,其實都沒惡意,慶幸的是我和表兄弟姐妹們關系不錯,經常聯系和聚會,以前村里要好的兄弟們也經常聚會,我認為,善意總會被接受的。
去年十月一號我爸爸的阿么的娘家侄孫的兒子結婚請我全家去喝喜酒,我父母和他家老人還能聊聊,我和他家年輕人就是打了個禮貌的招呼,和路人甲沒什么區別。
有的一代也不親,窮了哥姐笑話你,比哥姐富了,他們恨死你了,讓你把錢分給他們,傷心啊,。人情冷暖啊
現在的人口流動性太大,很多人都在外地甚至外國。一年到頭也見不到幾次,下一代人怎么搞的清親戚關系呢。比如我在外地定居,我兒子對老家的人壓根搞不清,我老婆也不是本地的,所以孩子對外婆那邊的關系也是搞不懂。親戚真是越走越親,人都沒有見過怎么會親呢
我們家就是一代親,而且是非常親,四個孩子關系很親近,走動頻繁,過得一般的那個時常得到三個好的幫助,生大病住院三個孩子包攬一切,就是囑咐好好治病其他不用管,但跟彼此的下一代聯系確實不多,家里群那些小輩都不吱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