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織》是《聊齋志異》中最好的作品之一,不足兩千字,卻被譽為是短篇極品,不僅是因為它絕佳的藝術造詣,還是因為,它辛辣而又透徹地反映了社會現實。
促織,就是蟋蟀。蟋蟀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見到,斗蟋蟀,現在也存在,在古代,同樣是風靡一時的公子哥游戲。但在蒲松齡筆下,普普通通的斗蟋蟀游戲,卻是一件與普通百姓命運休戚相關的大事情。
《促織》講了什么故事?因何而好?好在哪里?且聽我一一道來。
一、故事梗概
說,明朝宣德年間,“宮中尚促織之戲”,因此,民間每年都要進貢大量的蟋蟀,以供京城的公子哥們玩耍。而一些貪官污吏,為了討好上司,不惜一切代價,盤剝百姓,“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一頭蟋蟀,讓好多普通人家破產,可見其流毒。
而陜西省華陰縣的縣令,更是卑劣異常,為了巴結好上司,拼命尋找機會。但是華陰縣蟋蟀并不多,為了找到優質的蟋蟀,便責令當地百姓,限期交供。
成名一家,是地道的老實小民,于是便成為了被壓迫的對象。
為了捉到蟋蟀,成名受盡了苦頭,后來,他終于捉到了一只還不錯的蟋蟀,卻被自己的兒子,意外弄死,害怕心慌的兒子,竟然選擇投井自盡了。
成名知道蟋蟀死后,怒不可遏,但是當發現兒子尸體后,又悲痛欲絕。奇妙的是,兒子竟然因此幻化成了一只蟋蟀,這只蟋蟀雖然個頭不大,卻兇猛異常,連公雞都不是它的對手,自然,這只蟋蟀被送到了宮里,成名也因此被獎勵而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其實故事整體結構很簡單,但是,在蒲松齡筆下,卻寫得十分生動曲折,思想性和藝術性均佳,小說以蟋蟀為線索,巧妙新奇,引人入勝,細節處理地更是絕妙,而且還將社會的黑暗和丑惡,全都寫入其中,令人一唱三嘆,是《聊齋志異》中最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之一。
二、絕妙的短篇佳作
《促織》有著極佳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主要概括來說,有以下幾點:
(1)故事情節引人入勝
蒲松齡精心組織情節,將故事寫得一波三折,妙在這些情節合起來,又能很好的為主旨起到服務作用。
小說中充滿了波折和變化,將順、逆兩境交疊來寫,剛陷入絕望時便燃起希望,剛有了希望又陷入絕望,具有極強的吸引力。
具體來說,小說開頭,便寫了“征蟋蟀”的厲害,而主人公成名又有“為人迂訥”的性格特點,所以當縣令將任務交到成名手中時,處境便糟糕之極。(先寫逆境)
成名只好每天拿著捉蟋蟀的工具,早出晚歸,毫無辦法,兩腿被打得流血,成名想自殺,可又絕處逢生,問卜后讓成名成功捕捉到了一頭好蟋蟀。故事轉悲為喜,處境也由逆轉順。(由逆境轉順境)
但成名九歲的兒子因為好奇,死了蟋蟀,兒子害怕自殺,成名歸來后,聽說蟋蟀沒了,大怒,又聽說兒子因此而死,由怒轉悲,又害怕到期交不出蟋蟀,陷入了更大的困境中。(由順境再轉逆境)
接著再由困境轉順境,原來成名兒子還未斷氣,且當天還捉到了另一只蟋蟀,雖然小,但是戰斗力超群,公雞都打得過。后來,這只小蟋蟀順利被送到宮中,皇帝大喜,撫軍因此升官,縣令也因此升官,成名也因此而過上了“田百頃,樓閣萬椽,牛羊蹄躈各千計”的富足生活。(由逆境再轉順境)
故事至此也結束了。《促織》的情節就是這么一波三折,,令人目不暇接,大起大落中牽動著讀者的心,極具有可讀性。
(2)細節處理很生動
《促織》的細節處理,更是一流的。書中多次采用對比、烘托等方法,寫得活靈活現,靈動異常。
比如,寫成名兒子幻化成的蟋蟀時,開始給人不起眼的感覺,而別人的蟋蟀卻是體大身長,威武異常,對比之下,如何不令人感到不中用?
而當放入斗場之后,更是呆若木雞,對局的人更加捧腹大笑起來。
可是,轉折來了,這只小蟋蟀突然發怒,一口咬了大蟋蟀,贏了。
正當成名高興時,一只大公雞又來了,且一口啄向成名的蟋蟀,成名這下嚇壞了。
結果,轉折又來了,小蟋蟀跳到了大公雞的雞冠上,咬住不放,終于一戰成名,成名大喜。
對比、烘托、襯托、心理描寫,可謂炫技非凡,極盡委婉曲折之能事。
(3)心理描寫巧妙
細致入微的心理描寫,也給文章增加了藝術性。除了剛才說的蟋蟀打斗時成名的心理之外,還有更加典型的地方,那便是成名回家后聽說蟋蟀死了的反映。
開始,他直接氣的“如被冰雪,怒,索兒”,發現兒子死在了井中,“化怒為悲,搶呼欲絕”,半夜發現兒子居然沒死,“夫妻心稍慰”,可兒子昏迷不醒,蟋蟀也丟了,不能如期上交蟋蟀,又“氣斷聲吞,亦不復以兒為念”,就這樣在擔心和惶恐中,一夜失眠,直到看見另一只蟋蟀,才“喜而捕之”。
短短幾行字,卻曲折往復,活靈活現,簡直就是國家一級表演藝術家!
(4)辛辣透徹的諷刺
如說過以上三點還是偏重藝術性上,那么在思想性上,這篇文章也絲毫不輸。
小說以“宣德年間”為背景,寫公子哥愛斗蟋蟀,這其實是有依據的,民間因此而受害也是實情。
小說結尾很有意思,說成名因為獻蟋蟀有功,撫軍進爵,縣令加官,成名脫離了窮人的行列,這就極具諷刺意味了。
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都是因為皇帝高興了,而成名所做的,只是進貢了一只善戰的蟋蟀,這個玩物,讓皇帝高興,然后撫軍加官進爵,華陰縣令也因此而獲得功績“卓異”的標簽,這些大小官吏,毫無一點實質性的功績,沒有為民做事,只是討好上司而已,卻都得到了權力和財富,當時的統治有多么不堪和黑暗,還用說嗎?
《聊齋志異》的主旨之一,便是諷刺當時的封建社會和愚昧人間。
這篇語言很出色,當時高中學習的時候不知不覺中全文都背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