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和韓國文字一樣嗎?

從歷史資料來分析,北韓和韓國的議字是一樣的。

為了解決韓民族書寫文字的問題,1443年,北韓王朝第四代國王世宗大王李祹與其子第五代國王文宗大王李珦主導召集了集賢殿鄭麟趾、申叔舟、崔恒、成三問等學士,根據北韓語的音韻結構以及大陸音韻學創制了專門紀錄北韓語音韻的文字,這期間北韓學者曾幾十次前來大陸明朝進行關于音律學的研究。當時這種文字的名字叫做“諺文(即韓文)”,但是頒布這種文字的時候,卻稱之為“訓民正音”(훈민정음),于是這個名稱逐漸的普及開來。創制的北韓語文字,又稱諺文(언문/諺文 Eonmun),今多稱韓文、韓字、北韓文、北韓字。原有28字,其中元音字母17個,子音字母11個。該書完成于北韓世宗25年(1443年)末或北韓世宗26年(1444年)初,于北韓世宗28年(1446年)正式出版。西元15世紀以前,韓語只有語言沒有文字,以漢字為書寫工具。由于韓語與漢語是完全不同的語系,使用漢字記錄韓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能夠學習和使用漢字的多是貴族階層,普通民眾多為文盲,非常不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雖然這種文字是當時上流社會人士創制的,但是它卻遭到了上流社會人士的排斥。有的官員甚至要求世宗廢除此種文字,他們怕這種文字流傳入大陸,被當時的大陸人嘲笑為“夷字”,而將北韓看做是蠻夷之一。當然也有不少的官員在私人的環境里面用這種文字紀錄北韓語,比如寫家書就一般都用這種文字來寫。需要說明的是,韓文在字型結構上利于跟漢字夾寫,但是當時的北韓人是嚴格區分“韓”“漢”兩種文字,在實際使用韓文的時候并沒有夾寫漢字。另一方面,由于婦女普遍較少機會接受教育,她們即使會書寫,也大多只會韓文而不會漢字。所以,到了北韓中期,雖然官場上仍然使用漢字,但民間及婦女普遍都使用韓文來書寫。而到了宣祖末年,當時的御醫許浚更著手把漢文的醫典用韓文編寫解讀,以使醫術能在民間普及。這些都是韓文在民間流傳的一些證據。韓文在燕山君時期,曾一度被禁止使用。燕山君被推翻后,雖然禁令撤銷,但使用韓文的人仍然不多。北韓半島被日本占領以后,韓民族開始覺醒,他們開始將韓文看做是自己民族的文字,自己民族的驕傲,并開始提倡使用。這個時期受到日本語書寫方式的影響,人們在書寫韓文的時候,也夾用了漢字,形成了“韓漢夾寫文(或韓漢混用文、國漢文)”。

“吏讀式紀錄法”不僅用漢字紀錄漢字詞匯,而且還用漢字的音或意來表達北韓語的助詞和語尾的發音。根據紀錄這種紀錄法是由新羅時期的薛聰首創的,后世的人們又不斷的改善此種紀錄法的漢字使用方式。這種紀錄法一直延用到19世紀末。北韓半島被日本合并以后,基于北韓半島民族情緒以及民族主義的產生,這種紀錄法被韓漢夾寫文代替。

1945年,韓國從殖民地統治中解救出來。新生的韓國提倡國粹主義。表音字學者站在弘揚民族精神的最前列,提出全部使用表音字等于愛國。1948年政府一成立,立即制訂了《表音文字專用法》,規定公文全部使用表音字。但是,公文的附加條款允許漢字與表音字并用。 韓國法律規定,以表音字為專用文字。1948年獨*立之后,為了弘揚民族精神,政府制訂了北韓拼音文字專用法,規定公文只能用表音字書寫。但是鑒于歷史的緣故,暫時允許兼用漢字。從1970年起,韓國國小、中學教科書中的漢字被取消,完全使用北韓表音字。在其后的30年當中,國小完全取消了漢字,國中高中僅向學生

教授1800個漢字。這一原因造成韓國20–40歲的人幾乎完全不懂漢字。他們被稱為”表音字的一代”。

受到政府語言政策的不斷變化,漢字政策也遭遇了廢除與復活交替的命運。但是漢字政策在總體上還是比較連貫。韓國的漢字政策主要體現在教科書用字上(在韓國稱做教育漢字)。1950年韓國文教部公布了一千個教育漢字。七年后,教育漢字擴充到一千三百字。1972年文教部公布了一千八百個基礎常用漢字。1991年4月1日大法院又公布了2731個“人名用字”。在韓國,受到純韓文教育的影響,各級學校的漢字教育不斷弱化,但是多數韓國人還是有能力認讀常用的漢字。除了專門學科的要求或者專門訓練,一般的韓國人已經不能熟練的書寫漢字。如今漢字在韓國僅僅是輔助文字,韓國的主要流通文字還是韓文,特別是網路時代,韓文的便捷輸入讓漢字徹底退居次席.漢字在韓國的主體作用已經一去不返,今天在韓國,使用純韓文已經成了主要趨勢。

帶給這代人的后果,是古典文化修養欠缺,與傳統脫離,完全脫離了東亞文化圈,深陷孤立與凄楚之中。韓國青年一代連漢字讀法都不清楚,書寫漢字就更困難了。很多人用漢字寫不出自己的名字,父母的名字也寫不出,走出學校進入社會之后還要自學漢字。韓國面向成人的漢字函授機構遍布各地。

1945年,金日成發出的指示,要求北韓共產黨(今日北韓勞動黨的前身)黨內所有出版物不要夾用漢字,而應該使用人民大眾看得懂的韓文印刷。第二年,北韓就有部分的出版物不再夾用漢字。1947年,北韓的“勞動新聞”開始在部分版面里使用純韓文印刷,而到了1949年則徹底使用純韓文印刷,這也意味著韓漢夾用書寫北韓語的時代在北韓正式結束。由于北韓特殊的政治體制,廢除漢字的政策并沒有受到民間與學術界的強烈反對,這項政策一直被北韓政府強制推行到了今天。

北韓也從1949年起全面廢除使用漢字,逐漸過渡到一律使用表音字。不過1968年在金日成指示下,修改了一律使用表音字方案,逐步恢復漢字教育。目前北韓國小生從五年級開始學習漢字,至高中畢業止學習1500個漢字。大學部期間再學習1500個。共計教授3000個漢字。同樣是在1968年,韓國的樸正熙總統下令從1970年起,公文中禁止使用漢字,強行廢除教科書中使用的漢字。在樸總統堅決推行使用表音字的背后,強調的是土著民主主義以此解釋自己的偏執。當時的樸總統企圖終身獨*裁****,于要求實行歐美式民主的人們針鋒相對。以倡導土著民主主義,竭盡全力強調各國各自的土著制度和精神,在此基礎上推行文字拼音化。總統的一句話就廢除了漢字教育。

當然,由于歷史原因,當韓國和北韓廢除漢字以后,確實對生產和生活方面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有的地方一個漢字能夠表達的意思,但是在韓語里卻要用很多個音節來表達。所以只有極個別的地方,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北韓半島用漢字的地方。

在韓國,民眾與學術界里面反對純韓文的勢力與支持純韓文的勢力相當,并且每任總統對漢字與韓文的看法又不一致,所以韓國政府時而恢復漢字的使用或并書,時而又用政令的方式要求使用純韓文,一直搖擺在這兩個政策之間。隨著接受純韓文教育的新世代不斷步入社會以及習慣閱讀韓漢混寫文的人的老去,今天在韓國,使用純韓文已經成了主要趨勢。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