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說荊州是累贅,諸葛亮說荊州是蜀國一統天下關鍵,誰高誰低?

引言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雖是出自演義,倒也并非毫無道理。在三國的大時代背景下,無論是臥龍諸葛亮,還是鳳雛龐士元都是各方都想要極力爭取的人才。

只不過人才也會有自己的選擇,最終花落誰家那就要看誰更讓這兩位人才所青睞。

很多人都說,龐統雖然與諸葛亮齊名,但事實上,他的能力遠不及諸葛亮。這其實并沒有什么有效的證據。

龐統一生好用險,其早早殞命,讓他喪失了在后三國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而諸葛亮個性穩重,再加上后來他獨自撐起蜀漢大旗,所以給人的感覺就是諸葛亮要強于龐統。

臥龍、鳳雛孰強孰弱,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畢竟,兩個人沒有什么太多可以進行橫向對比的事跡。但如果僅僅以兩個人對荊州的看法,就判斷二人的強弱,未免有些偏頗。

分析

  • 再現龐統的原話

要想分析龐統這句話的意思,那我們就必須重新再來解讀一下龐統這句話。那么,龐統所說的原話是何面貌呢:

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

看完這句話,我們來自信的分析一下這句話。

1、龐統所說是否屬實:眾所眾知,在經歷了赤壁之戰后,荊州一代,也沒有了往日的欣欣向榮。所謂的荊州殘荒、人物殫盡,正是戰爭后的事實展現。

那么東有吳孫、北有曹氏,更是地理上的真實表現。荊州之地,的確面臨著孫權、曹操雙向的威脅。雖然此時孫劉聯盟并無破裂,但破裂也是遲早之事,無法避免,龐統擔憂絕非多余。

2、龐統此說目的何為:我們來看龐統最終的落腳點“鼎足之計,難以得志”。龐統最后的落腳點絲毫沒有問題。

龐統的意思是,如果要僅僅憑借荊州一地,鼎足之計,必然難以得志。事實也的確如此,如果劉備真的不把眼光看長遠,他經營荊州再好,也難以超越劉表。那么依舊是沒有大展拳腳的機會。

龐統之所以這么說,真實的目的是為了讓劉備奪取益州,擴大戰果:

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處必具,寶貨無求于外,今可權借以定大事。

這是龐統的后半句話。

簡單而說,龐統是在向劉備進言,提出合理化意見,助其完成政治抱負。也是劉備必須要走的一步棋。

  • 簡說《隆中對》中諸葛亮所制訂的計劃

《隆中對》是絕對意義上的千古名策。且不論后期執行的效果如何,單從理論上的合理性來說,排在歷史前五,那是沒有問題的。

那么,我們就來看看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的言論: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諸葛亮所言,正是當時劉備最需要的。此時的劉備雖有英雄之志,但苦于沒有地盤得以發展。于是,諸葛亮就給他制訂出了發展計劃。

第一步:以“巧取豪奪”的方式,從劉表的手中獲得荊州。我們看一下諸葛亮所說的話: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這是什么意思呢?劉表無力占據荊州,讓劉備盡量以兵不血刃的方式,來奪取荊州。

但人算不如天算,曹操攻打荊州,孫劉無奈進行聯盟,這就有了后來的赤壁之戰。而赤壁之戰的結果就是,劉備不僅沒有兵不血刃的拿下荊州,而且荊州還被瓜分了。

此外,劉表多年經營的這片“樂土”,也在刀光劍影中失去了往日的風采。這個是始料不及的事情,諸葛亮不可能在《隆中對》的時候,就預見到這一結果。

第二步:拿下益州。因為益州之主劉璋無能,而且益州之地又是“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所以,諸葛亮的計劃中,拿下益州是必然行為。

這一點龐統與諸葛亮的觀點是一樣的。都是要奪取益州的,可謂是英雄所見略同。

  • 豈可以此分高下

龐統與諸葛亮是否能分高下,我無法給出結論。但絕不能因為這件事而分出高下來。

1、龐統進言時候的背景,與《隆中對》時候的背景已經不同。天下格局又完成了新一輪的洗牌。諸葛亮對荊州后來的境況并沒有預料到,所以他在《隆中對》時對荊州的重要性做了大量的闡述。

而龐統在向劉備進言的時候,荊州的確也已經遭遇了戰火的襲擾。整體的情況與《隆中對》不再一樣了。客觀來說,龐統所說,更加與時俱進。

2、龐統并未否認荊州的重要性。龐統的話,的確是說出了荊州的問題。但龐統所說,也是從荊州的當時的面貌而說。

我并未感覺到龐統認為荊州是累贅,我只是覺得龐統在向劉備闡述一個事實。龐統從來也沒有說過荊州可以忽略,從來沒說過荊州不重要。他闡述事實的宗旨都是為了奪益州服務的。

3、在益州方面,龐統與諸葛亮是英雄所見略同。龐統出仕劉備的時候,劉備已經獲得了荊州的部分地盤,而依照劉備當時的實力,想在荊州有更大的作為,顯然是不可能的了。

那么劉備就需要把目光盯向其他的地方,既然北方的曹魏和東邊的孫吳,劉備沒有實力同他們虎口奪食。那不如就把戰略擴張定向益州。事實也證明奪取益州對蜀漢非常重要。

后來的發展也證明,龐統的擔心并不多余。危機四伏,而又一直被人惦記的荊州,時刻處于危險當中。

我們做一個假設,如果劉備沒有奪取益州,那么在關羽大意失荊州后,劉備就又沒有了根據地,還得過上顛沛流離的生活。

結語:

龐統從未說過荊州是累贅這樣的話,他的話只是在擺事實,為了讓劉備把益州提到日程上,這樣才可以讓劉備得以更快的發展。

而且龐統所說的也非常可觀,如果劉備想憑借荊州一地發展的話,那的確是“鼎足之計,難以得志”

在對劉備勢力擴張的計劃上,龐統與諸葛亮基本上還是一致的態度。而且龐統也從未表述過荊州是累贅的意思。

二人之所以會出現不一樣的言論,完全是因為說話時候的背景發生了變化。僅僅以此來判斷二人高下,并不客觀。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關羽鎮守荊州就是極大的錯誤,魏延,王平即可。

  2. 龐統用兵霸道,諸葛一生過于謹慎,龐統死得不值!完全可以避免!若是諸葛守荊州,龐統出漢中取雍涼,下長安,關羽配諸葛誰能破荊州,龐統配趙云黃忠馬超張飛,又有劉備在后面支持,西涼望風而降,長安哪里守得住?

  3. 若荊州還在,何必六出祁山,每次為了點糧草退兵

  4. 在演義里,諸葛亮巧取荊州時就埋下了隱患。再說,華容道時諸葛亮能知道曹操走華容道,關羽為報恩會放走曹。那么,關羽守荊州諸葛亮就沒有估計到有什么問題嗎?

  5. 龐統是大才。荊州兵家必爭之地,不如讓給孫讓他和曹火拼。讓關羽臨走時和漢中曹操一樣。遷移城中百姓。留一個空城給孫。集中益州之力可以集中精力全力對付北上。這樣五虎上將兵分三路集中攻打長安。拿下雍州東去可以直入洛陽,宛城,許昌。龐統的規劃為統。諸葛亮的規劃是保。整體規劃有本質區別。

  6. 個人感覺真實地歷史龐統比諸葛亮要厲害 劉備看人還是很準的 剛得諸葛亮時依仗諸葛亮 可后來得了龐統以后 取西川這么重要的事他竟然帶的是龐統 可見龐統的能力

  7. 三國時期最看不上的就是呂蒙,這個家伙破壞了吳蜀的根本生存之道,吳蜀聯合才是最正確的道路,死一個另一個肯定死,唇亡齒寒的道理都不懂,呂蒙是三國終結的罪魁禍首,當然現在也看不上劉備,劉備這個人對比祖上劉邦差的簡直不是一星半點,從失去荊州攻打東吳就能看出來,毫無戰略眼光,看看人家劉邦,親爹被敵人抓去了是怎么處理的,看看劉備,死了一個二弟就哭的不要不要的。回到正題,居然有人說放棄荊州是正途,這是得有多傻啊,簡直傻得不要不要的啊,還什么放棄荊州去奪取涼州,那么我請問如果放棄了荊州沒有奪取到涼州怎么辦?涼涼嗎?[打臉][打臉][打臉]

  8. [捂臉]當初喊趙云諸葛亮張飛隨便一個守荊州屁事沒得

  9. 荊州最開始是立足之本,同時更是一塊跳板,守住是為了更好進攻曹操,威脅東吳,這就是兵家必爭,前沿陣地,因此經歷連年戰亂,經濟凋敝也是沒辦法的事。站穩荊州,西取川蜀之地,以獲糧支,同事更作為兵源之地,如果取下川蜀之地的同時,荊州沒有丟,最后絕對是魏蜀平原大戰決定天下歸屬。取了川蜀之后,就無懼東吳偷窺,更不會丟失荊州。東吳是偷取荊州,那時候關羽全軍攻打樊城,劉備回來了肯定坐鎮荊州,重兵把守又怎么可能丟。川蜀歷史幾千年都是打不進來攻不出去,何以爭天下?

  10. 龐統的建議是放棄荊州,讓吳魏相爭,劉備乘機奪取涼州,涼州多戰馬,以益州涼州為根據,奪取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