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中的情節在1991年,怎么會這么窮?是否電視劇過于渲染了?

大概98年前后,我坐車去甘肅蘭州路過興仁(就是那個種出寧夏硒砂瓜最早最好的原產地),當時興仁好像是屬于西海固的海原縣管吧,正是開春時節漫天黃沙公路兩旁都是戈壁灘,光禿禿不見綠色眼望處都是石頭。在路上可能水土不服早早和開車師傅打過招呼就在公路邊停了車準備方便一下,車停的地方沒有啥遮擋感覺不太禮貌抬頭看到稍遠的地方有間類似窩棚的泥草建筑就走過去了,草房子很小大概幾個平米,工藝極度粗糙就是土坷垃磊起來頂子用草苫土湊活起來的(按著我的看法),男人方便小解速度快,我整好了衣服快轉身的時候聽到了身后草房子里傳來的響動,感覺很奇怪,轉過身往回走的時候看到草房子有個小門就推開門往里面瞅了瞅,房子里是有人的,很小的空間里大半拉是個土坑,土炕旁邊有個簡單的鍋灶,一個年齡不大的回族婦女帶著三個孩子窩在土炕……南部山區的口音我基本都聽的懂,這是從剛剛從海原山里自己搬出來的一家人,她男人在水利工地上打工,公路旁邊的戈壁灘是她掌柜的(對自己老公的稱呼)從某個個村里承包來的,石頭挖掉就可以種玉米,……回到車上和同事們說了不太相信,有個同事也下車去看了一次。大家湊了湊大概湊了幾百塊錢,幾包熊毅武速食面,幾件車上預備的天氣冷穿的大衣,有個女同事自己的棉披肩和大寶蜜,讓那個女同事送了去。

多少年過去了,不經意間老能想起那一幕:簡陋的房子,黑乎乎的土炕,一個女人帶著三個孩子,泥土鍋灶上的一個沒有鍋蓋的鍋和幾個豁牙子碗,還有那個女人說起話來眉眼間的光彩“這地方比老家好,能拉上吃的水,雨水也狂”……

2016年還是開車去蘭州,也是老路線,公路兩旁都是漫山遍野的硒砂瓜,當年看到小草房的那個地方已經是幾十戶人家的居民點了都是一磚到頂的大瓦房!我想這個世界上再沒有比大陸人還能吃苦耐勞逆來順受的人了,只要有一點點希望這些普通再不能普通的人就會活出精彩來!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14年左右走過興仁堡這一帶。路邊的地里一層小石塊,種的小西瓜。因為干旱,瓜秧稀稀的,只見一個個拳頭大的小西瓜。路上有送水的車。干活的人都帶著帽子和遮臉的圍巾。路很好,現在應該更好些。

  2. 看的想哭,2017年去甘南,在一片荒草原上我們一家三口下來拍照,氣溫已經零度以下了,我們都是羽絨服。三個穿的很單薄的藏族小朋友,到我們旁邊看我們 大點的說話給我們要好吃的。不遠處,一個藏族阿媽背了個嬰兒不敢過來,我給了幾百塊錢,孩子說不要錢,就要好吃的。淚目。

  3. 以前只是聽說西部貧困,環境惡劣。沒有真正見到,再怎么苦難的生活,對于我也就是個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形容詞。電視里的情形我總恍惚是六十年代。我們援藏干部團去過的落后地區,和這個情形不同。我想,我們的工作一定有不到位的地方。支援大西北有多必要,重要,看過電視劇的人一定會明白,但愿,踏踏實實。

  4. 這幾天狂追《山海情》更新太慢慢啦,作為一個東部地區出生的80后,沒吃過劇中的苦,看后更加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

  5. 我2002年去過銀川,在中衛住了兩天,當時沙漠已經侵占到了縣城邊上。出了縣城就是一片沙海。五月份的天氣,賀蘭山一片蒼茫,沿黃河兩岸有農作物和樹木,其他地方基本上都是植被稀少的鹽堿灘。

  6. 電視上描寫的好像是五幾年到六幾年的事吧?

  7. 可想而知,我們國家的扶貧政策多么必要

  8. 一大早被你這個評論感動到,最后那句話讓人想流淚。。

  9. 我老家是甘肅白銀的,就是在戈壁灘上,你寫的很真實,不過我們家里是煤炭企業的工人,日子能好過一些,我們那里有很多從西海固那邊來小煤窯打工的人確實特別窮。另外,戈壁灘上很多土地上的小石頭,除了是風沙的原因,也有部分是故意放上壓住地里的土的,否則風會把地上刮的寸草不生,連地皮都會刮掉一層。那里的風沙真的是一年四季不停,特別是春季里的沙塵暴更是童年噩夢啊。

  10. 這就是大陸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