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事是你來到上海之后才知道的?

我就是傳說中的上海土著,至少四五代人在郊區生存發展到現在。經過多年觀察,有一些心得體會。

我在郊區城區長大的,甚至一直到大學部都沒有出過郊區,只是換了一個區(大家應該猜到了是哪個區)。小時候以為世界就這么大了,郊區市區沒什么差別,只是少了一些購物商場和飯店。過年過節的時候會去市區買年貨吃大餐,其他日子在郊區自給自足(當然不是種田的意思)。很多市區人對郊區的印象還停留在種田養豬,當然還是有相當一部分阿公阿么那一輩的人務農了一輩子,年輕人就幾乎沒有了。

有意思的是雖然戶籍是上海,但是我們似乎沒有把自己當成上海人,因為我們把去市區叫做”上上海”。我們的方言也和上海話不一樣,我們都能聽懂上海話,市區人聽不懂我們的方言。我還記得上國中高中的時候,特別是理科老師,說著說著就開始說方言,而同學們甚至沒意識到他們開始說方言了。郊區就像一個封閉的小世界,外面的人不會來,里面的人也不想出去。每一代人在這里出生長大結婚生子,甚至沒想過去市區闖一闖。國中畢業去市區玩連坐捷運都不會坐,而家鄉的捷運是這幾年才通的。

后來漸漸長大和市區的往來就變密集了,等我意識到區別的時候是找工作的時候,因為不想跟爹媽一樣找個穩定的鐵飯碗,就去市區面試了很多工作。交通的便利,各種公共設施比如醫院學校娛樂等等,要知道從我家到市區坐捷運都要至少一個半小時,而市區之間的交通很少有超過一小時的。家鄉只有一個二甲醫院,身體真遇上什么大問題還得去市區的三甲醫院,而且不同醫院的專場項目不同。到了大學部更是翹課哪怕來回要4.5個小時也要去市區逛逛街。身邊很多小伙伴到了高中就去市區讀書了,到了大學部很少有同學會去北方的學校(特別好的大學部除外)。這個時候有些埋怨父母當初為何不留在市區發展,也許我現在的生活可以便利許多。當然我依然熱愛我長大的這片土地,至少讓我有一個獨特的視野來回答今天的問題。

最后還是要認真總結一下排外的事,作為郊區人我也受到過市區的偏見,作為上海戶口沒少享受過它帶來的福利。作為90后(當然也不年輕了),我觀察的是至少我的同齡人大部分和我一樣,既充滿包容性,又忍不住抱團,但我們的抱團是出于老鄉見老鄉的心情,畢竟現在的上海不論市區郊區,本地人越來越少了。特別是大家都說國語的情況下,交朋友只看人品,哈拉只看話能不能投機。有時候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朋友來自哪里,即使已經認識很久了。

又要過年了,這個時候應該是上海人最想念外省人民的時候。整個城市瞬間空了,也失去了運轉的動力。昨天坐飛機到上海,不用地圖我也知道我到家了,因為只有這個城市凌晨依舊燈火通明,如星云密布,機上許多外國人都忍不住拍下這浩瀚的景象。這樣大的工程,如果沒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又哪來上海的今天呢?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去上海 郊區人起碼到90后還沒改掉[捂臉]

  2. 在上海去930私房菜吃了一次本幫菜,一頓飯下來感覺一點味也沒有[淚奔]太清淡了,沒有一樣有辣味的,太甜太淡

  3. 儂是南匯啥地方人?吾跟儂一樣,屋哩廂一直是農村人。吾屋里是拉北蔡,外婆家拉南匯東海公社,現在是歸祝橋管了。吾一家門世代農民,,一直有糧食田,蔬菜田。春麥秋谷。糧食要賣給國家,蔬菜賣給國營菜場。才是國家規定額,后來勿是了,開放了,可以自由買賣了。我們村里寧,隊里寧一道踏部加重腳踏車,書包架子上掛倆只鐵筐,里廂裝滿蔬菜,起碼倆百斤以上,踏到浦西額馬路菜場賣菜,來增加收入。鈔票有了嘛就造房子,討娘子,養兒子,抱孫子。

  4. 青浦、奉賢、崇明的確是這樣說的,去市區就是去上海啊,我以前不懂現在懂了,小時候去親戚家,在奉賢不懂一直以為是出外地了,其實還是在上海

  5. 現在變了,現在是郊區人看不起上海人,因為我現在就在郊區住的小區,他們土族人一般都擁有三口之家,都有用三套房子,四套房子,我是把他們的其中一套買下來的

  6. 奉賢人吧?大學部松江的?

  7. 郊區就像一個封閉的小世界,外面的人不會來,里面的人也不想出去。這句話讓我想到一本書

  8. 你是頭條我見過的唯一一個真正高素質的上海人,字里行間不但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反而使人感到親切和包容。佛說,沒有了分別心,就不再有煩惱。愿你笑口常開,生活愉快。

  9. 寫的好,把上海郊區的人勾畫完全,

  10. 評論沒有一個猜到的……看來我們這旮旯真的是太封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