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是怎樣做到叼著自己的孩子走路,又不會咬傷它們的?

因為只是輕輕的叼起來而已,不是用力咬下去。

動物通過叼著的幼崽的姿態運輸幼崽的行為在很多動物中都被觀察到,除了常見的貓狗之外,獅子、老鼠等都有這種行為。而且在被叼起來后,幼崽會陷入一種靜止狀態,它們會蜷縮起身體,一動不動地被叼著。

關于這個現象,俄亥俄州立大學部臨床獸醫學的Tony Buffington教授曾經做過一個研究,他研究了31只1到5歲不等,不同性別的貓,結果顯示這是一種自然形成的現象,目的就是方便成年貓運輸小貓,在此過程中小貓并沒有任何不適。

2013年,日本的神經生物學家又進一步對其進行了研究,它們通過對幼鼠脖子后面的神經進行處理,發現如果麻痹了動作感受神經,幼鼠就不會表現出強烈的靜止鎮靜效果,如果移除了部分大腦,讓小鼠感受不到被叼起來,那么它們就不會蜷起身子,如果阻止小腦接受信號,那么幼鼠就不會表現出順從的行為。

因此,科學家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成年動物的叼的動作誘發了幼年動物的一系列神經反應,讓它們陷入了靜止而蜷縮的狀態,因為幼年動物不掙扎了,所以成年動物也就不需要用特別大的力氣咬著了,因此不會咬傷幼崽。

值得一提的事情是,這種現象在人的身上也被觀察到了,如果輕輕捏住嬰兒的后脖子或輕輕晃動嬰兒,嬰兒也會出現類似幼年動物的反應:停止哭泣、順從及心跳減速。

此外,如果你家養貓,你可以試試在貓的后脖子夾一個夾子,即使是成年貓,也會表現出幼貓被叼住的反應,很呆萌哦!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你自己試著咬東西不咬壞不就知道了

  2. 要我說這些專家閑的蛋疼,哪著高工資高福利待遇,去研究動物是怎么叼孩子

  3. 有一只母貓叼著自己的孩子正在跑,突然半路竄出來一只狗,嚇了一跳同時小貓咪被自己咬死了。

  4. 它有它的絕招

  5. 說了多少遍了,那叫銜著[打臉]

  6. 回答很好,受教了,謝謝[贊]

  7. 會用手抱住小崽就不會用嘴巴了。動物也只能那樣。

  8. 通過很多年很多次的實驗,只有咬那里,自己的孩子不會死而且最舒服。如果咬脖子咽喉部位,那是攻擊行為,不能養成習慣,否則別的動物也咬那里就會有誤會。動物其實也會學習的,只是慢了一點。

  9. 事實上沒那么復雜,動物對自己的咬力是能夠感知并精準控制的。我養過兩只狗都曾有過偷雞蛋的行為,它們都能夠銜住而不咬破的把雞蛋轉移到安全地方再開吃,叼個幼崽就更不是問題

  10. 脖子后沒有疼痛神經,說的那么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