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徒和投降是在區別的,在三國時期,諸侯紛起,各有地屬,各地人才,就近就業,再據各自的價值觀和境遇,再分陣營,選擇各自的明主,算是正常現象,不好以是否“從一而終”來定是否叛徒,否則,三國演義中有半數以上人物,都得算是“叛徒”,這就極端啦!
叛徒,是絕對的貶義,指起因為一己之私,初心為道德所不容,為人不恥才夠叛徒之名。
以演義情節看,還真有一些夠格的叛徒,信口一列,不知能不能湊夠十個。
一,呂布。三姓家奴,殺丁原因為赤兔馬,殺董卓因為貂蟬。這是演義中刻意豎的道德反派,著名叛徒,還因為這反復無常的性格丟了性命。
二,許攸。這是曹操官渡之戰以弱勝強的頭號功臣,可許攸背叛袁紹的原因,卻是因家族貪臟枉法。而后以功臣自居,狂妄自大,被許褚一刀砍了。
三,蔡瑁。為自己家族利益,將荊州拱手讓予曹操,犧牲了自己的姐姐和外甥,最終還是得不到曹操的信任,被周瑜離間計所殺。
四,張松。劉璋手下,安心賣主。在曹操處賣主求榮被拒,仍死性不改,將入蜀地圖獻于劉備。可終沒等到心中“明主”,被劉璋所殺。
五,馬超。渭水戰敗后,馬超投了張魯,被張魯派去救援劉璋,對戰劉備。葭萌關雖盡力與張飛一戰,可最終卻叛了張魯,還幫劉備攻下成都,救援對象成了馬超的投名狀。
六,孟達。先由劉璋降劉備,再叛劉備投曹操,這讓蜀漢北伐中原只有出秦嶺一條路線。最后想要更多的利益叛魏近蜀為要挾,被司馬懿所滅。
七,魏延。先叛劉琮,再叛韓玄,被諸葛亮判定是腦后有反骨之人,在諸葛亮死后,果然又現叛意,由諸葛亮留的后手馬岱所殺。
八,文欽、文鴦父子。文欽、母丘儉以勤王之名,起兵反叛司馬師,兵敗后投吳,2年后隨諸葛誕伐魏,文欽與諸葛誕不合被殺,文鴦重投魏國。
九,夏侯霸。從強魏投弱蜀,夏侯霸是被迫害不得已,可震動巨大。投蜀后,夏侯霸成了姜維副手,兩位降將掌控蜀軍同老東家作戰,這是極少見的。
十,鐘會。作為滅蜀總司令,居然叛魏,抓了滅蜀功臣鄧艾父子,因手下諸將不從,反叛失敗,與姜維同死。
就這十個吧,歡迎評論。
魏延不是謀反,自然不算季漢叛徒。是作亂罷。
魏延最后那次 我覺得不算叛徒 應該是反賊
個人感覺魏延并不算叛徒,只是想為北伐出一份力而已,只是諸葛亮總是怕他反
劉備是三國演義里最大號的叛徒!
不是十分贊同,我覺得叛徒應該是主公未亡,且還算厚待與他,他轉身投敵并至主公于死地的。從演義來說呂布,賈詡,華歆,許攸,張松,法正,孟達,糜芳,譙周,鐘會。
只要不死人投降有什么不好
司馬懿呢?
劉備難道不算,投靠別人比大奉先還多
蔡瑁是投降,夏侯霸是逃亡,文欽父子是內斗,鐘會是謀反,這幾個有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