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為有你這樣實際文化水平沒超過國中的人存在,所以“孔乙己大約的確是死了”才成為“病句”
也因為你這種人存在,賈淺淺才敢稱自己為詩人。
不讀書不是你的錯,明明沒讀書還出來亂說話就是你的不對了!
這么正常的一句話,怎么就成病句了?
……
好了,原諒我的直率。
現在來理性的分析一下這句為什么不是病句。
樓主之所以覺得這是個病句,無非就是把“大約”和“的確”這兩個矛盾的詞疊一塊,腦子一下轉不過彎來。
簡單點,我們換個日常一點的用語,把“大約”改成“可能”,把“的確”改成“真的”,這句話就變成這樣說了:孔乙己可能真的已經死了吧。
“可能”表示我沒有親自看見,所以沒法肯定。但是從種種跡象表明,他“已經死了”的這事沒跑了,所以才說“孔乙己可能真的已經死了”。
往深一點說,這句話的背后,其實還隱含著作者的更深一層心理:希望孔乙己沒死,希望還有奇跡,希望這個可悲的人沒被那個吃人的社會真的吃的一點骨頭都不剩。
所以,如果你在那個場合,你說孔乙己大約的確是死了的話,內心深處,確實是希望自己被打臉的——可惜沒有。
再造一個句:“他可能真的不愛你了”……“他大約的確不愛你了”!
這樣的句子生活中比比皆是,和誰說的無關。
現在夠清楚了嗎?
僅看這一句,的確是病句。若在整篇文章里面去讀,也未必是。主要是我們要看看這句話在整篇文章里面所表達的意思和含義。僅我個人的理解
魯迅是浙江人,他用白話寫文章的時候會有很多和北方用詞方式不一樣的地方。比如我跟老丈桿子哈拉,他問我問題,我回答完,他總用“啊”(二聲)來回我。我總以為是沒聽清我說的是什么,結果他說“啊”就是嗯的意思。你肯定句為什么要用疑問句呢,我到現在不明白。
所以說,有些人只讀懂了文字,卻永遠讀不懂文學,比如魯迅的“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凡是攻擊賈淺淺的人,可分為兩種人,一種是看懂了人,這部分人是極少數,一部分是看不懂跟風罵,這部分人是極大部分人,而看懂她的詩而不罵她的人,占了99.99%…
相信那個提問應該是識字的,只是沒有思想罷了!
有啥好爭論,這大約的確是個病句。[呲牙]
我不覺得是不病句[贊]理由和作者的一樣。
說簡單點這句話就是,大概孔乙己真的死了。
我覺得答主這學歷也不咋地,孔乙己在文章中代表的是封建社會的思潮。社會當時都在唾棄這種封建流毒。這句話他想表達的跟你說的恰恰相反,他是希望這種人不要存在了,但是實際上還有人想著“復辟”。所以用了大約來諷刺,表面上好像沒了,其實還深刻的釘在很多人心中
不提別的,這句的確是病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