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過后,青川縣城為什么不搬遷至竹園鎮?

這又是一道關于人類與地理環境如何協調的問答,汶川大地震,青川縣受災非常嚴重,傾刻之間變成了一片廢墟,我們怎么恢復青川縣,這涉及到災后重建問題。有的專家表示,與其重建,還不如整體搬遷,在一塊新地方建一個新縣城,這才有了青川縣搬遷至竹園鎮的說法,最終結論還是原地重建。我們先看看二者的位置及周邊的地理環境,最終為什么會這樣選擇。

上圖是筆者利用百度地圖清繪了一張青川縣地圖,竹園鎮位于青川縣南,最南側位置,而青川縣城大致位于縣區中心位置,有比較好的區位優勢,縣城作為整個縣的政治中心,給政府提供管理之便,從交通上可以節約很多行政成本。竹園鎮比較偏,在邊界線上,區位優勢并不明顯。那么為什么大家還要有搬到竹園鎮的想法?我們再看一張關于青川縣周邊斷裂帶分布情況:

上圖小圓圈代表發生過的5級以上地震,從上圖可以看出,青川縣城與竹園就位于北川——映秀斷裂帶兩側,只是竹園位于斷裂帶遠一些。從地震分布來看,青川縣城地震非常多,很密集,這些都是汶川大地震以后發生的余震,最大一次是2008年5月25日的6.4級地震。青川縣城就在北川——映秀斷裂帶上的不遠處。

從地質構造來看,青川比竹園相差很多,北川——映秀斷裂帶非常活躍,往往被拖累,而竹園地震要輕一些。為此有很多地質專家建議在竹園新建縣城,從而引發了媒體熱議。北川縣城遷到竹園其目的是為了躲地震。

那么竹園適合建一座縣城嗎?我們看看兩地周邊環境。

竹園位于河流山谷中,海拔大致600米谷地中,高度并不是太高,有一條清水河穿過。青川縣城與竹園地理環境相似,海拔在800米左右,喬莊河穿城而過,只是青川縣河谷面積要比竹園大一些,從長遠來看,青川縣到處是山脈,城鎮的發展受河谷面積大小制約,找一個河谷更開闊的的河谷,更適合青川的未來發展,所以竹園作為縣城的搬遷地并不占太多優勢,只是地質構造要好一些。

問題癥結是青川位于斷裂帶附近,地震多,我們為了躲地震究竟應該不應該搬遷,如果單純為了這個因素影響,是否值當,因為搬遷一次牽扯的成本特別高,青川縣相應的配套設施也無法再次利用,如公園、城市下水道管網,電暖設施等,其次這里還有再一次發生大地震的可能嗎。

歷史上發生過大地震的城市很多,唐山大地震變成了一片廢墟,震后也曾討論過向北遷移,但市政府還是原來的位置重建,城市的中心并沒有隨之向北遷,只是建立了一個豐潤新區,一些工業生產部門遷到了新區,降低了主城區的人口密度。

隨后的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唐山越來越繁華,人口密度越來越大,樓越建越高,竟然出現了30層高樓,至今發展成為了河北省經濟中心,GDP產值位于河北省第一,全國第二十八。

其它城市也是如此,歷史上有些城市也發生過大地震,如西安唐朝期間曾發生過8.0級大地震,至今西安發展成了上千萬人口大城市,可以說人類從來沒有懼怕過地震而搬遷的,因為城市是幾千年的發展過程,凡是有城市的地方,都有優越自然條件,適宜人類生存的環境,一次大地震,并沒有改變城市的發展,影響城市的發展規模,況且沒有發生地震城市幾乎是沒有的。

地震似如飛機空難事件一樣,也沒有因一次空難,這條航線就會取消,況且地震的概率遠遠低于空難事件。

青川沒有搬遷,并不等于我們沒有防震,這次重建,把一些相關的人口密集的職能部門,搬遷到竹園鎮,震后把青川第一中學,高職類學校、教師進修學校、人民醫院、中醫醫院遷到竹園鎮。上圖

2008年汶川地震時,僅青川縣死亡人數高達4695人,木魚中學,全校867名學生286名遇難,所以這次重建青川,降低的居住密度,留用疏散通道,并把人口密度大的學校,醫院遷到了竹園鎮,從環境容量角度來說,新建后的青川是一座更防震,更適合宜居、功能更完善的城市。

下圖是現在的重建后青川縣城: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下寺比普安更偏

  2. 感謝回答[玫瑰][祈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