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神演義中,許多人其實是不想上封神榜,姜子牙封神之時,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就是昔日商朝的太師聞仲,在聽到封神的敕令之后,竟然不愿下跪聽封,原文是這樣解釋的:畢竟他英風銳氣,不肯讓人,率領二十四位正神徑闖至臺下,也不跪。
其實原著的這個解釋比較牽強,聯系前文,這個聞仲一直都不愿意上封神榜,在絕龍嶺被云中子燒死之后,聞仲的魂魄不愿飛往封神臺,而是去了朝歌托夢給紂王,久久不愿離去,后來是柏鑒用百靈旙再三催促下才回。可見,聞仲不愿下跪,表面上看是他"英風銳氣",而實際上是他對封神榜的憎恨。
畢竟,封神大戰之后,闡教大勝,而截教卻分崩離析,原本三教共立的封神榜由闡教一教說了算,所以封神榜的開頭就是:太上無極混元教主元始天尊敕曰。也就是說,所有死去的截教門人都要聽從元始天尊的冊封,這讓通天教主的嫡徒孫聞仲情何以堪?所以性格硬氣的聞仲以"不跪"表示心中的怒氣。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師必有其徒,我們知道,聞仲的師父是截教通天教主的二弟子金靈圣母,其法力遠勝闡教十二金仙,而且她的性情高傲,輕易不服人,曾代師父主持萬仙陣,以一人之力大戰文殊、普賢、慈航三大士,后來被躲在后面的燃燈道人用定海珠偷襲,結果正中頂門身亡。
闡教以三對一已是不公,而且還搞偷襲,那就更加不齒。金靈圣母之死,比起她的徒弟聞仲,自然要冤屈得多。作為通天教主門下唯一進入封神榜的親傳弟子,金靈圣母的法力堪列封神榜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的第一名,按理,在姜子牙封神之時,她應該比聞仲的反應更加強烈才對。
我們來看看金靈圣母究竟怎樣面對姜子牙的封神:不一時,只見清福神引金靈圣母等至臺下,跪聽宣讀敕命。大家看到沒有?金靈圣母的反應非常正常,而且老老實實地跪地聽封,要知道,這個敕命可不是自己師父通天教主的敕命,乃是師父的死對頭元始天尊的敕命。可以這么說,金靈圣母死后,竟然已經放棄門戶之見,開始認命了。
為何金靈圣母的反應與徒弟聞仲有如此不同?
我們還是從原文中找答案,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爾金靈圣母等,道德已全,曾歷百千之劫;嗔心未退,致罹殺戳之殃;皆自蹈于烈焰之中,豈冥數已定輪回之苦。悔已無及。"在這段話中,點出了金靈圣母的修為境界,那就是"道德已全"。
封神演義中的"道德",與我們日常的解釋不同,除了品德高尚之外,還指法力的境界,所謂的"道德真君"、"道德之士"、"道德天尊"等都是這個意思。因此,金靈圣母的這個"道德已全"是很高的評價,需要經歷"百千之劫",闡教的十二金仙都未達到這個境界。
因此,因一時被"嗔心"所誤的金靈圣母很快看破天機,她比自己的徒弟聞仲更懂得"知順逆"的道理,所以才說她"悔已無及"。既然已經后悔,又豈會與元始天尊唱對臺戲?也正是因為這個轉變,封神榜將其封為周天列宿之首、北極紫氣之尊,掌管八萬四千群星惡煞,成為最實權的天庭正神。
宇宙間不但有規則也有維度,神與神之間也有層次的差別,在同一層次再高的道行,到了另一個維度也是渺小和局限的,顧聞仲雖有其道行認知和追求,但也有看不到的世界。
金靈圣母對戰三大士,此一節讓很多人認為金靈圣母以一敵三(或六)顯其了厲害神通,但仔細品味這一節本就不太像仙家之戰,感覺就像三英戰呂布一樣只是在拼武力,而這正是她死亡的原因。三大士所顯法身進行對戰,一是為了保護自已,二更是為了形成眾多不同角度,不同武器的不間斷攻擊,讓金靈圣母忙于應付,無睱施展其神通和法寶,并希望造成其忙中出錯,為燃燈的致命一擊創造條件。而事實上也是達成了這一目的。\n另外,擊殺金靈圣母可能也是封神事業的戰略需要。因為昊天上帝的原始旨意是要三教的仙首十二稱臣,就是要三教中除了教主之外的修為神通最強的十二位仙人。后雖修改為365位正神,但要求修為最強的仙首這一精神只是弱化了而并沒放棄。如果所封之神中沒有真正的修為絕高的仙首,那元始天尊主持封神的任務就并不圓滿。而金靈圣母也是命逢其時,她不僅修為絕高,其時還主持萬仙陣以統帥截教萬仙作戰。如此絕高的修為和強大的威望,正好是封神榜上威望和地位最高的那一位置的絕佳人選。所以原始天尊才安排出超強陣容將其滅殺之。也就是說,截教中的任何一位一流弟子,只要被安排為主持萬仙陣,都絕難逃脫這一命運!
有骨氣的貴族,誰會跪一個反賊?
截教毀于四個字:道兄留步
封神演義最服聞大師
翁仲???
清虛道德真君不是十二金仙之一??
封神榜完成以后,似乎天下太平,一片祥和,那些以前你死我活針鋒相對的死敵,似乎一夜之間都消逝不見了!
封神演義中各路神仙的作為、好像闡教是愚弄民眾的邪教、而截教倒成了英雄好漢[捂臉]
聞仲為啥叫趙公明道兄?應該叫師叔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