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來看看中央電視臺哪些主持人是蘭州的?
朱軍,甘肅蘭州人,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節目主持人。
李修平,甘肅蘭州人,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主持人。
水均益,甘肅蘭州人,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記者、主持人。
張莉,甘肅蘭州人,央視《軍事天地》主持人。
孟盛楠,甘肅蘭州人,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
張騰岳,甘肅蘭州人,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主持人。
再看看非蘭州籍的甘肅主持人:
裴新華,甘肅天水人, 中央電視臺CCTV-1 《天氣預報》主持人 。
和佳,甘肅天水人,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新聞直播間》《法治在線》《午夜新聞》 等欄目主持人。
馬斌,甘肅武威人,中央電視臺《前沿》《第一時間》欄目主持人。
馬光遠,甘肅靜寧人,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評論員。
郭霽紅,甘肅天水人,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副導演、《大陸旅游》欄目主持人。
耿薩,甘肅隴南文縣人,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朝聞天下》、 《新聞30分》主持人。
這些就是被大家譽為中央電視臺“甘肅兵團”的節目主持人陣容,可謂個個令人耳熟能詳,都是萬眾矚目的公眾人物,不能不說甘肅是一個出“口才”的好地方。
為什么蘭州能出這么多的著名主持人?
這與蘭州的外來移民有很大關系。自古以來,蘭州就是一個移民城市,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國家發出了“建設大西北”的號召,來自東北、上海、天津等地的大批建設者奔赴蘭州,這也是蘭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移民,而且是水準最高的移民,建設者大都是有知識的城市青年,從此奠定了蘭州城市的文化水準。
當時蘭州城市人口有40萬人,僅僅一年多時間,就有超過10萬人進入了蘭州,而且,國家還從上海搬遷了許多工商企業入駐蘭州,蘭州從此進入了速度發展最快的階段。這些支邊人員不僅為蘭州的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改變了蘭州的“交流語言”。
來自不同地方的人交流,為了彼此都能聽懂,最好的就是說國語,包括蘭州本地人也不得不放棄方言,改說國語,慢慢的國語就成了蘭州的“官話”。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演變,蘭州成了一個不說本地方言的城市,大家都在用國語交流。
正因為蘭州有良好的國語基礎,這里的人不會從小受到一些地方方言的干擾,說國語相對標準,也為以后成為主持人提供了良好的語音條件。所以,蘭州乃至蘭州以外的甘肅其它地區,會產生這么多著名主持人也不奇怪。
當然,能成為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肯定與他們自己的努力分不開,但也不能忽視了他們從小成長的語言環境。
蘭州沒有本地方言?那么蘭州話是什么?
我的童年,少年時代在蘭州度過,父母都是支援大西北去的蘭州,那時我家在東方紅廣場統建一號樓附近。上學時同學也說蘭州話,我認識以前在甘肅電視臺的張莉,還向她借過錄像帶看電影。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回到祖籍大連,但心心念念忘不了蘭州的黃河,皋蘭山,白塔山,太多的記憶留在了金城蘭州,2016年,陪母親回蘭州探望親朋,下飛機第一件事就是疊了一碗牛大。二細,辣子多些……親切,解饞。同學們聽我回來組織多次聚餐,頓頓給我上釀皮子和手抓羊肉,太好吃了,臨走,再來一頓漿水面,散飯攪團,哈哈哈
雖然央視有個“甘肅軍團”,可對甘肅的宣傳好像并不給力,午間新聞結束后的天氣預報,其他省市都有旅游城市的天氣預報,唯獨甘肅,連一座城市也沒有。甘肅被“孤獨星球”評為亞洲最佳旅游地,難道就沒有一座能被央視看好的旅游城市嗎?央視各個頻道的節目,與甘肅有關的內容太少了,在央視眼里,甘肅幾乎被忽略了……
蘭州出名嘴
和我大洛陽,尤其是澗西區很相似啊,都是移民城市。來自五湖四海的建設者們當年扎根在此,為方便交流,都說國語。我的親戚朋友同學老師,江浙滬,廣東四川河北北京東北陜西湖南湖北等等祖籍各個地方的人都有。
全國,最標準國語在新疆石河子市,
也許央視的臺長是咱們蘭州人呢
遺漏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大批的轉業軍人,消化補充在了蘭州,建工集團,蘭州鐵路局、鐵道部第一工程局恰逢國家第一、二個五年計劃項目重點項目在甘肅,包含鐵路、電力、冶金、石油化工部隊官兵是主要骨干力量……。大學部原甘肅工業大學部、蘭州鐵道學院都是外遷蘭州的、含蘭州大學部化學系部分專業都是全國各地各地的專業頂尖的專業,乃至世界上各別專業都是名列前茅的。本文主題中央電視總臺。但是說科技界就更多的是非本地人。促成了人員融合發展,奠基了蘭州文化的基礎!供參考!我會撰文總結一下,講述歷史蘭州!
1985年到過甘肅天水地區一個小鎮,被那里的文化氛圍震驚了!走到每個家庭看到,墻上有字畫,有中堂,房間有傳統方桌和圈椅,桌上有金魚缸,屋里屋外窗明幾凈,院子里種滿了各種花卉和樹木。甘肅地處偏遠內陸,保留了傳統文化,同時也提高了人的素質。農村如此,省城更勝一籌。甘肅人的勤奮和質樸,也成就了改革開放以后的年輕人。
蘭州,自古是一個移民城市,移民讓這個城市多元而富有魅力,人杰地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