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五虎上將誰的智慧最高?各人武藝有什么特長?

正史中,蜀漢沒有封“五虎上將”,因《三國志·蜀書》把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云的傳記列在一起,《三國志平話》才據此把這幾人寫成了“五虎上將”。而且,排序也與正史不同,關羽、張飛在前,以下是趙云、馬超、黃忠。后來,羅貫中作《三國志通俗演義》,采用了《三國志平話》五虎上將之說,排序也是一樣的。毛宗崗父子整理的《三國演義》,這一處也沒有改動。

其實,我倒覺得,《三國演義》的這個排名比較合理,把這幾人寫成蜀漢“五虎上將”似乎也沒有多大問題。從蜀漢的戰將來看,無論從資歷、戰功方面而言,恐怕還沒有人能全面超越這五人。這也是陳壽修志時所持的觀點,專門把這五人放在一個檔次上立傳。那么,從正史和演義兩個不同的記述方式來看,關張趙馬黃之間誰又最具智慧,他們的武藝又有何特長呢?

最具智慧者非趙云莫屬

智慧,俗話也叫做“聰明”,耳聰目明者謂之“聰明”。這樣,就得給五虎上將們論一論壽數了。五虎上將都是人中豪杰,年輕時,誰都是耳聰目明之輩,且遠超常人。沒有過人的天賦,眼不疾,耳不聰,缺乏天賦,武功便達不到這樣的境界。臨陣對敵,亂軍之中求生存,耳聾眼花之輩早就陣亡了。

五虎上將中,黃忠算是高壽之人,雖然黃漢升出生年月不詳,去世時間卻很清楚。建安二十五年(應為彰武元年,西元220年)去世,《三國演義》中說,此時,黃忠已經七十五歲。這么大年紀尚能沖鋒陷陣,戰敗潘璋,從韓當、周泰、凌統、潘璋的圍困中沖殺出來,只因中箭而殞命,說明黃漢升當時依然能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抵擋四面之敵。黃忠的聰明,五虎將首屈一指。

趙子龍出生時間也不清楚,死的時候是蜀漢建興七年(西元229年)。《三國演義》說,趙子龍力斬五將時,是“年登七十”。這時,是諸葛亮第一次興兵討伐中原,即蜀漢建興五年(西元227年)。也就是說,趙云死的時候,大概是七十二歲。雖然“失街亭”之后,趙云便沒有再隨軍征戰,沒有像黃忠那樣死前還在陣上殺敵,但也與黃漢升很有一拼。

趙云沒活到黃忠那般年紀,七十歲過后就“偃旗息鼓”不上疆場了,聰明程度稍遜于黃忠。但是,馬超四十七歲就因病去世,自然就不能與趙云、黃忠相比了。張飛死時五十五歲,關羽也沒活過六十歲,假若他們都活到黃忠、趙云這把年紀,估計也是可以大殺四方的。可惜,他們的“聰明”沒能讓世人見識。“小時了了,大時未必”,老時更加未必。

趙云雖然與黃忠比,稍微弱點。但是,縱觀其一生,其成就當在黃忠之上,可謂最具智慧五虎上將。現在,有很多質疑正史中的趙云,說他根本就沒有演義中的常山趙子龍那般神乎,甚至還得出劉備保鏢、家將的結論。正史中的趙云不見得比演義中的趙子龍弱,把五虎將都放在歷史真實中考察,趙云的事跡在演義中被放大的程度恐怕還不及關羽、張飛。

當陽長坂坡救主,保護阿斗、甘夫人安全撤離戰場,后來,截江救阿斗,都是有歷史記載的。劉備入川遇阻后,諸葛亮與趙云溯江而上馳援,“云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于成都。”因為平定成都有功,趙云被加封為翊軍將軍,大致是“飛將軍”的意思。這個軍銜是劉備首創,被賦予了特殊意義,“翊”就是“飛猊”。后來,趙云與鄧芝在箕谷抵擋曹真,掩護諸葛亮取祁山,雖然因為兵弱失利,但卻斂眾固守,不至大敗。奇怪的是,趙云完成了掩護任務,回到成都之后,卻被貶官。

趙云被貶,一則說明諸葛亮是一貫的甩鍋大俠,失街亭怪罪馬謖,一伐中原失敗,趙云也跟著吃瓜落。子龍與鄧芝原本就是率領弱兵虛張聲勢的,諸葛亮取祁山失利,趙云卻背了鍋。另一方面,說明趙云很有智慧,知道胳膊拗不過大腿。所以,馬超郁郁得病早亡,關羽敗走麥城這樣的大災大難,趙云都避免了。

趙子龍的事跡還散落在《云別傳》、《三國志》其他傳記和人物事跡中,“子龍一身都是膽”等,都是歷史真實。趙云打仗厲害,有勇有謀,也善于自我保護,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劉備平定益州后,準備把田舍房產分賞有功諸將,趙云卻以霍去病的話勸說劉備,把耕地歸還給農民,以休養生息,以為國力根本。劉備、諸葛亮對趙云的人品評價很高,趙子龍無疑是“五虎上將”中最具智慧之人,也是名副其實的“聰明人”。

五虎上將的武藝有何特點

陳壽在《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中,給“五虎上將”都下了評語,關于武功方面是這樣說的:

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馬超阻戎負勇。黃忠、趙云強摯壯猛,并作爪牙,其灌、騰之徒歟?

從這幾句簡短的評語中,不難看出,五虎上將以關羽、張飛最厲害,都是“萬人敵”的級別,也就是演義小說中常說的“萬夫不當之勇”。馬超憑借勇力,抵抗羌戎,武功也是相當厲害的。黃忠與趙云一樣,武力值達到了灌嬰、馬援的水準。

陳壽是后輩,沒有親眼見過五虎上將的真功夫。因而,在他們的傳記中,多次引用與五虎上將同時代人物的評價,來評判他們的武功。

程昱說趙飛雖然“亞于關羽”,但“咸稱羽、飛萬人之敵也”。楊阜曾經對曹操說:馬超有信、布之勇”,馬孟起的武功簡直可以與呂布相比。黃忠則“忠常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趙子龍自不必說,劉備一句“子龍一身都是膽也”,便可概括趙云的武功水平了。

《三國演義》中,關羽是被神化了的,其他四人也有不同程度的夸張演義。小說中,關羽的兵器是八十二斤(《水滸傳》說是八十一斤)的“冷艷鋸”,又叫青龍偃月刀。這件兵器應當是《三國演義》中少見的重武器,似乎還沒有人的兵器能達到這個重量。所以,關羽的膂力是十分驚人的,青龍偃月刀揮舞起來,呼呼生風,刀光霍霍,令人膽寒。都說關云長武功有一部分來自赤兔馬,馬快刀塊,才是其武功的最高境界。然而,不要忽視了關羽的力量,溫酒斬華雄,完全是以非凡的氣勢先將對手嚇傻了。

臨陣對打,關云長也沒落下風,也從無敗績。但是,若論陣戰,關羽在勇猛方面,恐怕還不及張飛、馬超這兩人。因而,關云長的武功特點更著重于力量氣勢,以及赤兔馬的腳力。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關云長此招屢試不爽。后來,估計是這招太出名了,大家有了防備,也就不如當年那么靈了。

張飛的兵器也很特別,用的是丈八蛇矛。這是一件長兵器,一丈零八寸,揮舞起來同樣需要非凡的膂力。若是力氣不行,丈八蛇矛的離心力恐怕會導致脫手,甚至連人都被帶下馬去。所以,張飛的武功除了槍法套路外,勇力也是其特點之一。《三國演義》的張飛十分的勇猛,打起仗來不要命,葭萌關大戰馬超,場面十分生猛。這也說明,楊阜說馬超有呂布之勇,同樣適合張飛。

馬超從小在西涼長大,勇猛是其性格特點,也是武功特點。《三國演義》中,裸衣斗許褚,夜戰張翼德,都顯示了馬孟起過人的勇武。但是,此人的特點又是其弱點,馬超死就死在有勇無謀上。陳壽說:“馬超阻戎負勇,以覆其族,惜哉!”張飛雖然是粗人,也是以勇猛著稱與三國,但張翼德還善于用點智謀,除了與劉備關系很近這個原因外,武功綜合實力強于馬超,也是他穩居五虎將第二位的重要條件。

黃忠的武藝有兩大特點,大刀迅猛,膂力充沛。同時,一手好弓箭,《三國演義》中似乎就是第一射手了。黃漢升的武藝不用多評論,其特點在戰長沙、定軍山斬殺夏侯淵時已充分體現,其刀術不在關羽之下。

趙子龍一桿長槍所向披靡,臨陣作戰不囂張,大將風度躍然紙上。子龍更不缺乏勇猛與膽略,“常山趙子龍”令敵膽寒。同時,趙云的弓箭技術也是十分了得的,長江之中能一箭射落對手船帆,射術不讓黃漢升。假若以綜合實力評價五虎將武功,按照《三國演義》甚至是《三國志》中的表現,趙云當居五虎將第一。

當然,五虎上將是一國的,不能自相挑戰。關羽不承認黃漢升,不是因為武功,而是不愿與老卒為伍。張飛與馬超交過手,實力相當。其他沒有交過手的五虎將,大概都是同一個級別的高手,各有特點而已。

諸葛亮認為“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五虎將的排名,原來還受這些因素的影響,武功高低倒是次要的了。

五虎將智勇排名

從智慧、武功特點兩個層面理解,“五虎上將”各有千秋,若是捉對單挑,誰也不能說有絕對把握能贏誰。但是,若以綜合實力,尤其是考慮到武功基本持平的前提下,以智慧打仗,恐怕就可以衡量出個高低來了。

馬孟起是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后,本不缺乏智勇雙全的基因。但父親馬騰久居西涼,馬超也自小在強悍的羌戎長得,養成了強悍勇猛的性格。這地方迷信武力,智謀反倒等而下之了。進入中原作戰后,馬超幾乎就沒有占得過便宜,基本上淪落為打手了。陳壽評價黃忠。趙云為“爪牙”,這樣的評語其實安在馬超身上更為合適。

馬孟起有勇無謀,楊阜說他有呂布之勇,涉嫌夸張。呂奉先明擺著《三國演義》第一高手,《三國志》中也是一員難逢對手的猛將。而且,呂布十分善于打仗,《三國演義》中說他剛愎自用,不聽良言。這也是有“謀”的表現,馬超達不到這個層級,還沒有混到呂布獨霸一方的程度。

張飛曾經智取瓦口隘,鬧得張郃六神無主,不斷掉入猛張飛的圈套,差點就讓曹洪給斬了。這是張飛最為精彩的一次用謀,張翼德雖然生猛,但不缺乏智慧。隨諸葛亮馳援劉備時,張飛義釋嚴顏,一改猛打猛沖的個性,招降劉璋守將,竟然比諸葛亮先到見到劉備。陳壽說:“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并有國士之風。”

關羽的智謀雖然在《三國演義》中顯得很大氣,實際上恐怕還不及張飛。作為一方面軍的首領,關云長毫無大局意識,將“聯吳抗曹”的正確策略置諸腦后。關羽剛愎自用,不顧“隆中對策”,擅自向北進攻,最終失掉了荊州,劉備、諸葛亮便不得不舍棄這個戰略要地,任由關云長折騰而不發救兵。關云長雖然有水淹七軍的智謀之戰,但卻不能掩蓋其短智、短視失掉荊州戰略要地的過失。《三國演義》中說,云長攻拔襄陽郡,其實,關羽只是攻占了樊城而已。

假若襲取樊城之后,關羽能夠重視東吳方面的存在,先期穩固吳蜀聯盟,歷史當有可能在此拐彎。

陳壽說:“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關羽、張飛這樣的致命短板,非智謀之士所能有。這兩人的智謀絕對難以與黃忠、趙云相比,他們也就活不到黃忠、趙云那把年紀,以“耳聰目明”來印證自己的聰明智慧了。

黃忠并非以智謀見長,但能夠識時務,投降劉備,成就了一番事業。這是人生大智慧,正合“識時務者為俊杰”這個在三國時期衡量人才的標準。黃漢升投劉備后,極少擔任方面軍將領,唯一一次單獨率兵對戰曹操,就連施反客為主、敵疲我打的計謀,斬殺曹營名將夏侯淵,占據了天蕩山,打開了漢中門戶。

趙云自不待言,他是五虎上將中智慧最高的人。此處,再講一件事,來總結一下趙云武功、智慧方面的綜合素質。

蜀漢彰武元年,劉備欲起兵攻打東吳為關羽報仇。趙云勸說道:“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趙云站在“國家”的層面,力陳大義。同時,也從戰略高度,提出先魏后吳的主張,與諸葛亮的“聯吳抗曹”戰略目標是非常一致的。劉備沒有聽從趙云的勸阻,悍然發動夷陵之戰。因為趙云持不同主張,劉備便不帶他出征。但是,劉備又有愛趙云的勇猛,便把他留在了江州。

夷陵之戰大敗后,劉備逃到秭歸,趙云及時出動出擊,率兵攻擊前進至永安,擊退了東吳追兵。《云別傳》的這段故事在《三國演義》中也有呈現,趙云的勇猛善戰,忠誠果敢,應當不亞于關張。

蜀漢之興,賴于桃園三結義。蜀漢之亡,也始于桃園三結義。這個短暫的王朝,早早的注入了這樣的基因,趙云這樣的智勇忠貞之士沒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與此大有關聯。

有時,我想,假如劉備讓趙云守荊州,恐怕會堅持“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戰略決策,荊州便有機會守住。若此,三國又將如何“演義”呢?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云吹,你說龐統用計怎么樣?怎么會死在落鳳坡

  2. 第一張圖是水泊梁山五虎大將

  3. 奇怪魏也沒有五子良將呢,為什么沒人說?

  4. 三國也寫得漂亮[贊]

  5. 趙云有儒將之風,智勇兼備,忠心可嘉,但被劉備雪藏了,惜哉!

  6. 這里說馬超“有信、布之勇”,應是指馬超有前漢兵仙韓信、勇將京布之勇吧?

  7. 趙云忠而不儒,勇而不驕,精細里又不乏大局觀,其實就是充滿智慧的體現,其它四虎均不能比。

  8. 正史進武廟的蜀國只有關張和諸葛亮!其他都是浮云

  9. 趙云主要還是起到超級保鏢的作用,單獨領兵時候較少,實戰未知。但趙云具有較強政治理想和獨立人格,蜀漢政權成立后貌似與劉備關系疏遠了,劉備也有冷落甚至打擊趙云的意思。劉備在時趙云職位其實較低的。

  10. 美文,優質回答[贊][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