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漢已經七十多歲了,每逢集日總會出現在菜市場。面前總是會擺上蕃茄、辣椒、紅白蘿卜等大眾化的幾種菜品。集罷了,常常會來我店里買10個饅頭,還說要去縣城兒子家,再回老家。這卻是為何?
張老漢與我是鄰村,很早以前這個村子便有種植蔬菜的傳統。雖然說村里有大棚蔬菜基地,對于返季節蔬菜,不少農民還是有強烈的排斥情緒。因為農民多少也有點川水地,種點蔬菜,既方便自己家里吃用,也可以到市場去賣,多少會有點收入。
張老漢女兒已經出嫁,兒子又是“美的”空調的代理商。老家建有“小康屋”,縣城也買了一套樓房。就憑兒子的生意,還個房貸也不是啥難事。兒子也覺得父母年齡大了,該享享福福,老家住著也行,來城里接接上學的孫子更好。彼此有個照應,也好讓他安心做生意。
可是張老漢卻不這么想,還非呆在老家。說實話,是擱不下那幾畝地,特別是還不到一畝的水澆田。其實,張老漢也盤算好了,種糧費時費力費錢,還基本賺不到錢,如果將這點地種上蔬菜,就是無公害的。市場價格高一些,出手也快,秋季種植蘿卜、白菜,那是農村人過冬腌菜的最愛。做好冬貯,開春了也是市場的“緊俏貨”。
于是張老漢每年都在地里栽植辣椒、蕃茄、黃瓜,種植小蔥、菠菜,到了秋季換茬時節,大白菜、紅白蘿卜套種起來。多年的種植,他有種菜的經驗,蔬菜會早早的上市。只有逢集,他便騎上由動三輪車,拉上蔬菜,在集市上一字擺開。他并不高聲叫賣,農民一看菜色菜品,連價也不還,你賣他買。張老漢也因此會早早收攤,去買點水果、饅頭之類的生活必需品。
我也挺的納悶,便問張老漢,你咋閑不住非要種菜賣菜呢?張老漢說,老了沒事干,也舍不得土地,種菜比種糧食劃算。趕一趟集,也能賣200多元。兒子縣城的房是按揭的,孩子壓力也大啊,我能湊點是點。他說每集賣完菜,將錢交給兒子。
看見一些農村老年人經常擺攤賣菜,原來是這些原因
想為子女減輕經濟負擔。在街上、集市上擺攤賣菜的老年人,一般來說都是與街道、集市比較近的。他們這些老人未必就是孤寡老人,也不全是子女不孝順的。從一定意義上說,他們也并非是生活條件不好的。但是,這些老人覺得現在的孩子上學費錢,家庭各項開支大,子女們掙錢不容易。他們理解兒女的難處,也不愿向子女要零花錢。于是,在自己還干得動的時候不愿閑著,掙點是點,總想為自己的兒女減輕一定的經濟負擔。
難以割舍的土地情懷。農村的老人大半輩子與土地打交道,他們對土地有著濃厚的情感。雖然他們老了,可仍然摯愛著土地,不愿讓土地荒著,也不讓自己閑下來。老年人只要自己的身體好,還是要種點效益比較好的蔬菜,家里也不再買菜,省點錢,多余的錢拿出去賣了換些錢。也許賺錢不是很多,但至少可以慰藉自己的心靈,也把這當作一種生活的方式。
自身及子女的原因。有些孤寡老人可能是失獨的,或者是“五保戶”,這些老人的生活沒有過多的依靠,盡管有政府發放的補助,但還是有限的,無法保證自己的生活開支,這些老人為了生活寬裕點,種點菜,賣點錢,來增加自己的經濟收入。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農村也不排除有不孝敬父母的兒女存在,也有可能是兒女身體不好。這樣對老人的生活會帶來一定的困難,無法保證自己的養老需求。在這種情況下,老年人也只能通過自己的勞動換點錢。種菜賣菜便成為這些老人的首選,可能賺錢不多,但還是可以補貼家用的。
蔬菜是人們一日三餐離不開的生活必需品。有需者,必有賣的。別小看了這不起眼的蔬菜買賣,那可是穩賺不賠的。對于不同的老年人,他們的老年生活也不一定順心,如果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憑借自己的雙于,有一點收入,一定為自己辛勤付出而高興。是故,在農村,會看到一些老年人經常擺攤賣菜也就習以為常了。
回答的很全面。
支持[贊][贊][贊][贊][贊][贊]
文筆不錯,正能量作品,學習了!
其實也利民,好過大棚菜的健康
能做點就做吧,老人家閑不住的
農村的老人,在力所能及的時候,都會親力親為的。
說的真好!點贊優答![贊][贊][贊][玫瑰][玫瑰][玫瑰]
老人吃過苦,又都很善良,知道子女掙錢不容易[祈禱][祈禱][祈禱]
[贊][贊][贊]這個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