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蒲松齡的《鳳陽人士》是最不可思議的一篇小說?

鳳陽有個讀書人叫楊三郎,一日遠游,他告訴妻子李氏,自己很快就會回來,然而過了半年之久,仍然沒有消息。

李氏獨守空房,有些想念丈夫,思想間,更是輾轉難眠。這時忽然聽到窗外有響動,跑出去看,一女子緩緩的向她走來,對她說:“姐姐這是想念自己的丈夫了吧,你跟著我,我帶你去見他。”

李氏還在猶豫,那女子卻拉著她就走。女子走得極快,李氏有些跟不上,于是說想回家換鞋子。那女子說:“姐姐不如穿我的鞋子吧?”李氏穿上鞋子之后果然合腳了許多,步子也邁得更大了些。

二人不知走了多久,忽然見前面有一人身騎白馬而來,妻子定睛一看竟是自己的丈夫,連忙上前與丈夫相見,丈夫見妻子竟然來了,非常驚訝,二人正說話間,那女子對他們說:“我家離此地不遠,你夫妻二人闊別已久,不如去我家小敘一下吧。”

夫妻二人推脫不開,于是跟著那女子去了她的家里。三人行走間,見一小村莊,左拐右轉間就來了一庭院之內,那女子進去喚醒了丫鬟,讓他去準備酒菜,轉身笑著對夫妻二人說:“今夜月光皎潔,在外面的小石桌上坐著正合適,就不進去了。”

楊三郎將白馬拴在身后的槐樹上,三人坐在小石桌旁聊著天。不一會兒,丫鬟端上了酒肉,三人邊吃邊聊。

可說來也奇怪,那丈夫許久未見自己的妻子,本該互訴衷腸,此時卻不怎么理會,目光灼灼地一直盯著那女子看,那女子眉目間也頻頻暗送秋波,二人更是頻繁推杯換盞。

沒過一會兒,二人就喝了兩壺酒,妻子只是坐在席間一言不發,本來肚中有些饑餓,看著自己的丈夫和那女子哈拉,有些氣不過,就沒了胃口。而自己的丈夫三兩壺酒下肚以后,和那女子舉止行為更加放肆了,二人眉來眼去,絲毫不將妻子放在眼里。

丈夫突然開口對那女子說:“不如你給我唱首歌吧。”那女子拿著象牙箸,對著石桌開始敲打,口中唱起了隱晦的歌謠:

黃昏卸得殘妝罷,窗外西風冷透紗。聽蕉聲,一陣一陣細雨下。何處與人閑磕牙?

望穿秋水,不見還家。潸潸淚似麻。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紅繡鞋兒占鬼卦。

一曲唱罷那女子害羞地低下了頭,不斷的用余光看著楊三郎,李氏在一旁看的一清二楚,卻怎么也沒有辦法。

良久之后,那女子裝醉退席,說想要進內房休息,楊三郎此時已被迷得神魂顛倒,也趕忙跟了進去。二人在房間內追追鬧鬧,說著一些曖昧的話語。

楊三郎說話間,將自己與妻子的所有私事全告訴了那女子,妻子在窗外聽的羞憤欲死,恨不得找一個地縫鉆進去。實在聽不下去,只能氣鼓鼓的離開了。

可是剛走沒兩步,迎面碰到自己娘家的胞弟。便向他傾訴這件事,胞弟聽完后氣得直跺腳,拉著姐姐,就去找楊三郎。

回到那庭院,楊三郎果然還和那女子在房內私會,胞弟聽著他們的話語,氣得更甚了,拿起旁邊的石頭就朝窗戶那砸去,只聽房間內那女子大叫:郎君,“你的頭怎么破了?”

李氏聽到此話急的打轉,埋怨的對胞弟說:“我只是讓你給我出氣,可沒讓你將他打死啊。”

那胞弟見姐姐此時還在維護自己的丈夫,轉身就走:“讓我來出氣的是你,埋怨的也是你,我不管你了,你自己看著辦吧。”

李氏見胞弟要走,趕忙抓著袖子不放:“此地離家這么遠,你若走了我該如何回去啊?”

胞弟還在生她的氣,把她往后一推,自己便翻身上馬了。李氏被推的一屁股坐在地上,恍然間夢醒了,自己還躺在床上,原來剛才那一切不過是一場夢。

正思考間,突然聽到門外有響動,出去看,竟然是丈夫騎個白馬回來了。

沒過多久,胞弟也來了,說昨晚夢到姐夫,趕忙來姐姐家看。

三人坐下一起哈拉,這才發現原來昨晚三人做的是同一個夢,只是三人怎么也搞不明白,那女子究竟是何人?

暮有話說

其實在這篇小說中,我們能夠看到,很多蒲松齡用來反映封建社會時期女性地位的情節。

比如說,丈夫和那女子在推杯換盞并且相互調情,作為妻子的她坐在旁邊卻不敢說話。

其次,丈夫都和那女子一同進入房間了,他在外面也只能生悶氣,而不敢阻止。

最后,她的胞弟給她出氣,在這種情況下,她居然擔心的是丈夫是否受傷。

也許蒲松齡可能只想寫的是,那女子作為妖怪的一系列行為,可是我們能從字里行間體會到封建社會時期女性社會地位的低下。

(強烈建議讀蒲松齡原著《鳳陽人士》,北暮再細致的描寫和改編,都不及原作萬分之一)

我是北暮,喜歡我的文章,就點贊關注吧!

5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聊齋》讀過多遍,從蒲松齡生活在那個時代來看,他的婦女觀已很不錯的了,就這一篇來說他對此婦人還是同情的,當然有些篇章贊美女子顯得更突出。用白話介紹文章的做法效果也很好,不過文言講成白話總有點茶變水的感覺。

  2. 那女子即是妻子的紅繡鞋所變化的,女子的歌詞中有暗示,而且妻子中途鞋不合腳,女子便和她換了鞋,其實就是妻子自己的這雙紅繡鞋,要不是自己的鞋怎會合自己的腳呢?三人同做一夢不奇,奇的是紅鞋牽線夫妻團聚

  3. 若蒲松齡寫的!那么古今同理,男人都要出外博取功名,做生意(或者創業,工作),妻子都會覺得丈夫出軌,男人在外可能會遇見可心的人也可能沒有,妻子一般都和自己娘倆人結盟對付丈夫(如果是皇家,那么就是外戚專權),其結果一是妻子和娘家人勝利得利,雙方慘敗女人就僅僅得到一個結果丈夫陳世美,男人失去一個好妻子,其結果二平局,如書中結局盡管都知道了但是各人擔起家庭的責任,更佳珍惜對方!

  4. 會不會是女子覺得丈夫好久不回,擔心他在外面有了其他女子,可又不知道他在那里,于是便有了此夢,夢中又不敢出面勸阻,妖怪看她善良所以便把他丈夫送回來了[微笑]

  5. 黃昏卸得殘妝罷,窗外西風冷透紗。聽蕉聲,一陣一陣細雨下。何處與人閑磕牙?\n望穿秋水,不見還家。潸潸淚似麻。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紅繡鞋兒占鬼卦。這歌謠寫的好形象

  6. 這篇文我感覺是揭露了封建社會對女性意識的壓迫之深以及女性在封建思想的荼毒下內心的矛盾。一方面妻子希望自己像那個女子一樣能夠盡情釋放作為女人天性的嫵媚妖嬈,讓丈夫更愛自己,但是封建思想又讓她覺得這樣太放蕩,還是保守一點才像良家婦女。其實那個女子就是妻子內在被壓抑的天性。真我的她既享受跟丈夫纏綿的美好,被集體意識影響的她又覺得這種事很羞愧,所以就出現了丈夫跟女子開心的講他們的私事,她在外面聽卻羞愧難當。胞弟也是她內在的一面。如果她用嫵媚妖嬈獲得丈夫的愛,內心又會覺得丈夫是個愛美色的人,會容易被美色誘惑,這又會讓她感到很憤怒,胞弟就代表了她的這種憤怒。但是她又會壓抑這種憤怒,因為覺得那是她的丈夫,即使丈夫辜負了她,她也會原諒,因為封建思想下,女人沒有自我,就是男人的一件附屬品,所以當憤怒傷害了丈夫,她反而會埋怨自己的憤怒。其實這篇文章現在看來仍舊有很大的警示意義,雖然封建社會已經過去多年,但是封建思想在當代人類集體意識中仍舊還有殘存。這篇文即使放在當下看也是一篇好文,揭露了一些人類集體意識的桎梏。

  7. 總覺得穿了那女子的鞋子,那個地方有些奇怪,有什么暗示作用嗎

  8. 那女子就是這女子。女子想用溫情喚回丈夫,同時又想丈夫自覺自愿的善待自己。蒲松齡把一個女人內心的矛盾兩方面分解成了兩個角色。這么想,是不是幾乎所有的事都能解釋了。

  9. 蒲松齡是世界級的魔幻現實主義大師

  10. 大家喜歡這種關于蒲松齡小說的改編,可以關注我,以后還會有更多有趣的內容分享。[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