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創造了燦爛的文明,為什么沒有統治世界?

關于題目問的這件事,美國學者科馬克.奧.勃里恩做過專門探討。

他認為:“答案遠比問題本身復雜”。

他還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作為古代最燦爛的文明之一,埃及的衰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概括地說——

第一,早期埃及周邊沒有什么可值得促使或迫使其向外擴張的足夠理由。

第二,埃及“地理位置同周邊的絕緣性”,使其向外擴張很不方便。

第三,當周邊出現新的文明之后,埃及正自顧不暇解決自己內部的爭斗。

第四,尼羅河為埃及帶來了長久的富饒,用學者的話說,這使埃及人天生就不是戰士。

第五,古埃及并非沒對外打過仗,但在興盛的同時,就已經在走向衰落。

約西元前300年前后,埃及祭司兼編年史學家曼涅托用希臘語寫了若干著作。書中說,埃及的“早王國時期”,開始于西元前5900年,此時為“半神統治期”。

但現代史學家們,大多認為,埃及曾于西元前5000年興起過“巴達里文化”;約西元前4000年又出現過“阿姆拉文化”或稱“涅迦達文化I”;西元前3500年出現了“格爾塞文化”或稱“涅迦達文化II”,這是埃及尚無文字的前文明時期。

史學家們還確認,埃及歷史開始于西元前3000年前后。

“埃及”,原來分為“上埃及”和“下埃及”兩個“王國”。西元前3000年,納爾邁(Narmer)統一了上下埃及的“紅土地”和“黑土地”,定都孟菲斯城。

(納爾邁調色板)

史學界認為,此時至西元前2625年,屬于埃及的“早王朝”時期。

這一時期,埃及周邊,只有美索不達米亞出現了更早的文明,不過不是單一“國家”,而是規模很小、分散的“城邦”模式。

從西元前2625-前2130年,是埃及的“古王國時代”。

這一時期里,先是伊姆霍特普為國王左塞修建了階梯金字塔;約前2530年,胡夫在吉薩修建了大金字塔。

此時,埃及周邊仍然還只有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文明。

埃及人即便想去征服周邊,大概也苦無對象。

奔流浩蕩的尼羅河,被形容像一條晶瑩閃亮的綠光帶子穿過埃及沙漠,在地中海之濱形成了一塊巨大的三角地帶。

這就是埃及。環繞尼羅河的是肥沃的農業區,被稱作“黑土地”;與之相映襯的,是死氣沉沉暗褐色的沙漠,被稱為“紅土地”。

尼羅河就是埃及。周期性的尼羅河洪水泛濫和消退,為兩岸帶來大量淤泥,成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極具營養的肥沃土地。這使當地的“雙粒小麥”——由“祖先”單粒小麥與山羊草雜交而成,還有大麥,比其他多雨地區的產量高3倍以上。

除此之外,尼羅河的最不同尋常之處在于,在于其形成了使埃及同周邊的絕緣性。

世界上的史學家和其他相關學者,曾長期爭論一件事,即是否美索不達米亞文化及文明對埃及的影響,是否美索不達米亞的最早城市促成了埃及的崛起。

大多數學者最后意見趨于一致,認為,不論是蘇美爾,還是巴比倫,都不具有埃及的優勢——美索不達米亞,恰好處于縱橫交叉著貿易路線和入侵通道;而埃及周圍干旱的不毛之地,成為了天然緩沖的屏障,可以不受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流域頻繁戰爭的襲擾。

但是反過來看,埃及想要進犯和“統治”周邊甚至世界,同樣也是困難重重了。

(階梯金字塔)

如果從西元前3000年納爾麥統一埃及算起,到西元前30年的埃及第三十二王朝終結,成為羅馬一個行省,前后跨度有3000年。

但實際上,這3000年中,內部也曾爭斗不斷,并非“一脈相承”歷史連綿不絕。

前面說到了,前3000-前2625年,屬于埃及的“早王朝”時期。從前2625-前2130年,是埃及的“古王國時代”。

這之后,從前2130-前1980年,就是一個漫長的“內斗”時期,史家稱為埃及的“第一中間期”。

從西元前1980-前1630年,是埃及的“中王國時代”。

(吉薩金字塔)

然后,從前1630-前1539年,又是一個混亂的“內斗”時期,被稱為“第二中間期”。

從前1539-前1075年,是埃及的“新王國時代”。

前1075-前664年,又是一個漫長的混亂期,被稱為“第三中間期”。

前664以后,就被稱為“后埃及”階段了。

西元前343年,最后一位埃及本土國王奈克塔尼布二世統治結束。再由本土人管理埃及,就是1952年了。

古埃及3000年的歷史里,有1500年左右處于內部動蕩狀態;再減去300年被外族統治,每當“復興”都要經過一個比較長的恢復期,埃及也就沒有什么“精力”和“實力”去“統治世界”了。

當然,埃及也曾試圖對外征服,但很快就被自己折騰垮了。

學者們認為,實際上,埃及的衰落始于西元前1352年。

前3000年,納爾邁統一埃及后,成功地將國王與神結合在了一起。埃及人深信,他們的國王是太陽神“拉”的直系后裔。“法老”既作為國王,又是神的代表,這對于統治埃及是最重要的保證。

后來的歷次內斗內亂,都因為“法老”的“權威性”受到懷疑和削弱。

第十八王朝時期,埃及人趕走了入侵的喜克索斯人,這令“法老”的尚武精神大漲。

圖特摩斯三世發動了對亞洲的17次遠征,以控制更多的資源。其中一次戰爭的戰利品就有894輛戰車、2000多馬匹和200副盔甲。塞浦路斯和敘利亞都曾被埃及征服,各地不斷送來貴重金屬和各種奢侈品。

埃及法老用掠奪來的財富開始一輪接一輪的紀念碑建筑熱潮。

(圖坦卡蒙)

但是到安曼賀太普四世前1352年即位后,則一切都改變了。

他開始了“宗教革新”,命名自己為“阿克何納托”,意為“阿頓的代言人”。他宣布,“阿頓”是唯一的神,其他神包括太陽神“拉”都是“偽神”。他把都城改名叫“阿克何納托之城”,還實行了新的政體,這使埃及不僅偏離了延續近兩千年的“正統”,還激化了大陸的多種矛盾,對外擴張也停止了。

“阿克何納托”死于前1336年。下一任“法老”兩年就死了。再下一任,就是著名的“圖坦卡蒙”,他試圖挽回被“阿克何納托”搞亂了的一切,重新奉太陽神為神,但不久也去世了。

第十九王朝,最著名的“法老”是拉美西斯二世,他曾同赫梯人激烈作戰,保持了對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的控制。這一時期,被認為是埃及的黃金時代,拉美西斯站到了輝煌的頂點。

(拉美西斯二世像)

不過,他也沒能挽回“阿克和托納”造成的破壞。在他之后,埃及就“一天不如一天”“一日不如一日了”,動蕩不安,外侵不斷,慢慢走向衰亡了。

4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注意看小塔的風化程度

  2. 洋洋灑灑千萬語,不抵考古露真顏!

  3. 呵呵,所謂古埃及應該把古去掉

  4. 你知道卡迭石戰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