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農村“白事”攀比愈演愈烈花費驚人,你怎么看?

按照農村人說法,人一生最重要的三件事:出生,結婚,死亡。所以,這三件事的發生,對農村人來說,都是大事。

但再重視,也不能攀比擺闊,鋪張浪費吧?何況有些農民家庭,并不富裕,之所以這樣,就怕不這樣做外人會笑話。所以砸鍋賣鐵也要大操大辦。

個人覺得這種做法不可取。孝敬老人,還是要在厚養上下功夫。

山東地區,受孔孟儒家思想影響,“白事”規矩很多。從我最熟悉的膠東我的家鄉來看,禮節的東西絕對不能亂,這是祖輩傳下來的規矩。但下葬這天,飯菜以吃飽為主,并沒發現有太夸張的現象。

膠東農村規矩,“紅事叫,白事到”。人一“倒頭”,根本不需要自家人張羅,本家叔伯弟兄妯娌,很快就到了。幫著布置靈床,做上供的光頭餑餑,通知主事,通知各處的親戚朋友。一般一個村有個主事的安排,誰去報信通知親戚,誰去打墳,誰去聯系什么,各種的安排,井然有序。

在我老家農村,二十幾年前最簡單的“白事”飯菜,就是來幫忙的本家妯娌們,用大鐵鍋熬一大鍋白菜豆腐燉粉條,再燜一大鍋的白飯啥的,能吃飽飯就行了。

但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白事”吃的飯菜,也漸漸多了花樣。由燉大鍋菜,變成了炒大鍋菜。菜的品種也由一個變為8個(8人一桌)。

只是,本家叔伯兄弟妯娌們一齊動手幫忙干活的習俗沒變。燒火的,擺碗筷的,挖菜的,端盤子的,添茶倒水添飯的……都是本家人。

這是支在外面的大灶,灶底木柴燃得正旺,農村廚師在掌勺炒菜花。因殯葬回來較晚,下午2點才開始開火炒菜上桌。

切好的蔥姜蒜和香菜,也裝在大盆里。

炒好一大盆菜花,農民廚師快速端過一大盆芹菜來。旁邊桌上,是拍好的一盆黃瓜,待會兒用蒜泥加豬頭肉涼拌。

旁邊,有人圍觀炒菜,交流幾句。

本家媳婦們在幫忙把大鍋菜分盤。膠東農村規矩大,哪怕吃最簡單的菜,也得盛放好,一桌一桌都坐好才開始吃。

看,就是這樣簡單的餐桌,簡單的凳子。餐具也很簡陋,但酒杯、茶壺、茶杯、煙、酒、飲料、餐巾紙一樣不缺。

以菜為主,沒有太貴的菜肴。炒青菜,炒青椒,炒玉瓜,炒菜花,白菜燉豆腐,炒豆芽,涼拌黃瓜,唯一一個葷菜,是炒雞塊。

一桌八人,吃這樣一餐飯,在我們這邊農村“白事”里,屬于中等標準。膠東農村最重視的喪事比較重要的日子,一個是“五七”,再一個是“燒三周年”,要擺祭,扎庫扎馬,大操大辦程度,不亞于婚宴。

個人感覺,主家新喪,這樣簡單節儉的吃飯方式,既是對死者的尊重,也是對主家悲痛心情的體諒,同時也符合我們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人死不能復生,攀比之風要不得,還是量力而行比較好。您說呢?

9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應該立法治一下了,浪費呀?爹媽死了請歌舞,吹湊,真的孝嗎????

  2. 孝順的兒女怎么辦都不丟人,不孝的兒女活著不孝死了想出好名生?可能嗎?大家都傻呀?不過孝與不孝老人過事都不應該請歌舞,對逝者不敬,留那錢生前多盡孝不好嗎

  3. 你那里差遠了,看我們滄州,白事8個盤喝酒,雞鴨魚蝦肉蛋菜,8個大碗老扣碗吃飯。喝好酒,吸好煙。大操大辦,攀比成風。

  4. 淄博周村最簡約白公事一天辦完

  5. 如此操辦喪事很好,節儉又不失親情!

  6. 人在這個復雜的社會,往往許多事身不由己,我們老家安微白事比紅事要浪費很多,老人去世不管什么親都要到場,村里的人去看一下,每人一條毛巾,去吃飯的人每個人家中有多少人每人條。香煙兩包,做子女的誰也不想被人家講話

  7. 活著不孝,死了亂叫。

  8. 渭北逝者過三年和安葬相反,過三周車很簡單,燒紙,孝服換藍衫。// @朝幫: 我們豫東也是這樣的,最講究的是三周年得大操大辦,半不好親戚朋友都不給你來往。

  9. 現在過事,慢慢變味了,不應該攀比,這是惡性循環,紅事我覺得無所謂,白事就沒必要太鋪張浪費,關鍵是老人在世一定要善待老人,盡量在老人有生之年多帶老人轉轉,有時間盡量多陪陪老人,讓子孫多陪陪老人,其實道理大家都懂,就是真正做得到的人并不多,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