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哪些人物屬于聰明人辦蠢事?

《三國演義》中的主要角色多數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能夠在亂世的史書上留上一筆本身就是能力的證明,所以,作為現代人或者說后輩本是沒有資格品評古人的。

但是,他們中真的有很多,明明是聰明人,卻做了一些所謂的“蠢事”,有的是真的蠢,有的卻是對信念的一種執著。

十大蠢人和“蠢人”

十 楊修

楊修聰慧而有才華,楊彪之子,為曹操主簿。演義中對他的評價是恃才放曠,為了表現他知曹操心思,于是屢次將曹操內心所想戳破。

同時,楊修與曹植交好,曹丕、曹植奪嫡一事,除了他們各自的屬臣,曹操麾下幾乎沒有人站隊,只有楊修屢次為曹植出謀劃策,結果不爭氣的曹植又漏了餡。

大軍出征,因曹操將暗號設定為“雞肋”,故而楊修判斷出曹操有退軍之意,夏侯惇深信不疑,在曹操還未下令時開始收拾行裝準備撤軍,這也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楊修以惑亂軍心被斬。

楊修了解曹操,所以他屢次戳破曹操心思,但是,他真的了解曹操嗎?如果是,又為何會觸犯上位者之逆鱗?

所以,楊修聰慧卻也愚蠢,他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

九 何進

何進是典型的才不配位,他本是一個屠戶,仗著妹妹有幾分姿色,進宮做了妃子得以入仕。黃巾之亂伊始,洞察到馬元義將反,派兵捉拿鎮壓,再加上宮中有人好辦事,身份水漲船高,最終位至大將軍。

大將軍是什么職位呢?給大家舉兩個例子,曹魏前期的大將軍叫做夏侯惇,蜀漢后期的大將軍叫做姜維!

何進為了彰顯地位,設置了西園八校尉,后來的一方霸主袁紹、曹操都在其中,可以說何進拿著一手的好牌,但是卻打得稀爛。

他不聽曹操的勸諫,外結董卓,內誅宦官,卻又優柔寡斷,中了穩軍計,獨自進宮被張讓等人所殺,之后袁紹等人率兵殺入皇宮為何進報仇,京城大亂。而涼州董卓趁機以大將軍令為名,控制了長安。

從此,大漢的噩夢開始了……

八 曹爽

都說老子英雄兒好漢,但是曹爽卻是典型的虎父犬子。他父親曹真被演義黑成了諸葛亮與司馬懿的陪襯,但依舊有著一些亮點,卻偏偏生出了色厲膽薄又“天真無邪”的兒子曹爽,硬生生斷送了曹魏江山。

曹爽本來不是這樣的性格,用現在話說在得到高位之后飄了,他毫無父親風范,文不成武不就,反而在排場和起居上與皇帝比肩。

司馬懿隱忍多時,終于趁其外出時發動兵變,曹爽聞聽后不想著反攻,倒是驚慌失措起來。在接到司馬懿“不問罪過”之語后,居然真的繳械投降,結果被夷滅三族。從此之后,曹魏大權盡歸司馬氏。

七 蔣干

演義中被塑造成一個空有才名的逗比小丑,自告奮勇去江東游說周瑜,結果那點小心思直接被周瑜猜破,上來就堵住了蔣干的嘴,之后又假裝醉酒,有意讓蔣干盜書。

曹操果然中了反間計,將治理水軍頗有能力的蔡瑁、張允處斬,看見人頭后立時醒悟,心中叫苦不迭。

之后不久,蔣干再度出使東吳,曹操也真敢用他。而這次蔣干帶回了和周瑜串通好的龐統,為曹操獻上連環計,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徐庶一眼看破,卻笑而不語。

這也直接導致了后面赤壁大戰時,曹操八十幾萬人馬幾乎被燒個精光,而這一切都是蔣干這只蝴蝶的小翅膀扇動所造成的。

六 袁術

在十八路諸侯中,有這么一個人物,身份、地位不俗,兵強馬壯,當時普天之下沒人敢小視他的實力,卻幾乎沒人看的起他的能力,這個人就是袁術。

在得到玉璽之后,袁術膨脹的野心終于壓制不住,悍然稱帝……結果悲劇了。

我一直懷疑一件事,袁術是不是得了絕癥,所以想在死前瘋狂一回,過一把皇帝癮,不然好歹也是四世三公的世家子弟,怎么會行如此愚蠢之事?

五 魏延

魏延是悲劇的,從一開始就被諸葛亮打上了“反骨仔”的標簽,一直以蜀漢定時炸彈的身份存在著,在諸葛亮死后,作為當時軍中的一號人物,不甘心受楊儀區區一個長史驅使,于是起兵與楊儀爭權。

到此為止,魏延做的其實沒什么過分,諸葛亮屢次北伐失利,換了魏延當統帥,大不了再失利一次就是了。他蠢就蠢在明知道諸葛亮一直對他忌憚提防,卻輕信了馬岱,并且按照楊儀的條件大喊“誰敢殺我”,試想如果沒有后手,誰會提出這樣的要求,難道是要讓權給你之前讓你再囂張的耀武揚威一次?

四 荀彧

曹操手下謀士眾多,而且能力不俗,但無論郭嘉或是賈詡、程昱,在地位上都無法撼動荀彧,荀彧一直是曹操的謀主。

然而他太天真了,他美好的期盼著曹操在一統亂世之后可以換政于漢,最初或許曹操會有這樣的心思,但是人的心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位置的提升是會變的。

當一切不在預期之后,荀彧依舊堅持著內心最初的想法,毅然反對曹操稱“公”,換來的卻是一個空了的食盒……

三 荀攸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年紀比荀彧要大,相對于荀彧的大局戰略和內政,荀攸更擅長臨陣的出謀劃策,是張良類型的人物,但是他與叔父荀彧有著一樣的性格。

荀彧因為反對曹操稱公而被委婉的賜死,荀攸并沒有吸取教訓,或者說他明知結局,卻依舊要那么做。在曹操試圖稱王時,荀攸反對,于是,他得到了和荀彧一樣的結局。

需要說明的是荀攸的死大概是羅貫中想突出荀家人的氣節而設定的,歷史上荀攸沒有反對過曹操稱王。

二 姜維

姜維率領大軍與南下伐蜀的魏軍對峙,鄧艾趁機與鐘會分兵,偷渡陰平,兵臨成都城下,劉禪出降。

尷尬的姜維為報諸葛亮知遇之恩,不忍大漢滅亡,于是準備“曲線救國”,挑撥野心頗大的鐘會謀反,打算從中取事,還暗中書信劉禪,讓劉禪暫且忍耐(或許劉禪根本就不覺得是忍耐,也不在意)。

結果姜維利用的鐘會是個豬隊友,他的野心一早就被司馬昭看破了,再加上人望也不夠,最終剛剛起兵就出現了兵變,鐘會被殺,姜維作為同黨,不僅死于亂軍之中,還被開膛摘出五臟!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這是多么絕望的吶喊啊!

一 諸葛亮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受劉備三顧之恩,毅然出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夷陵的慘敗幾乎宣示了蜀漢就此只能偏安一隅,再無爭奪天下的資本,但是諸葛亮堅信著人定勝天,他殫精竭力為大漢,六出岐山卻功敗垂成。

心血熬干了,諸葛亮走不動了,當做法試圖增壽的燈被魏延無意間帶起的風吹滅后,諸葛亮終于知道,人必定是人,即便是半仙之體,智多近妖,終究逆不了天。

孔明將一生奉獻給了大漢,為的不過是劉備昔日的恩情,可惜,那個讓弟弟精心打理,等著他平定天下、功成名就之后回去的草廬,他再也回不去了……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就是我心中的演義十大蠢人,他們究竟是蠢,還是“蠢”?只能留給后人評說了。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