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南方人注重宗族祠堂,而北方幾乎沒有?

在一期竇文濤的《圓桌派》上,竇文濤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企業家群體南方多,北方少?馬未都認為這就是宗族文化的原因造成的。

馬未都說,在廣東福建這些地方宗族文化依然盛行。在同一個宗族內部,大家的認同感非常強。具體的商業層面,他們能夠做到“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因此南方的企業在碰到困難時就很容易度過,并且成長為一家大企業。

他接著說,在北方就不一樣。他曾經目睹過幾家大企業在碰到困難時,在搶奪家產中分崩離析。北方社會的宗族文化早已經解體了,大家都是以家庭為核心。當北方的企業碰到困難時,更多考慮的是個人利益,還有就是看笑話的人多,幫忙的少。

竇文濤對此深表同感,他說自己有一個朋友是沿海的人,他們一出門就是一群人。這個朋友來到竇文濤家,結果一群人都來了,竇文濤就感到非常不習慣。后來才明白,在宗族文化里,大家是一個整體不分彼此的。像電視劇《破冰行動》里邊的塔寨村就基本上呈現了這一面貌,盡管林家也分幾個宗室,但在對外上都能保持一致。

宗族文化在大陸歷史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粘合器,既保持了地方上的自治,又是國家的穩定器。在皇權專制年代,最低一個級別的官員就是縣官。縣以下的機構都是家族自治,起到核心作用的就是宗族文化。

在古代歷史上,因為生產力比較低下,人們只有靠抱團才能夠勉嬌生存下來。家族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個大家族里是有明確的分工的,哪些人從事農業生產,哪些人去經商。為了保護家族的利益,還會派出一些人去參讀書做官,從而成為家族的保護傘。

從皇權專制時代后期開始,大約是宋朝,南方的人才就出現了一種井噴的勢頭。這一方面是因為南方經濟發達,有錢能夠供更多的人讀書。另一方面就是家族的作用,北方在這方面就顯得比較差,因此考中進士的人就沒有那么多。

實際上這就是社會變化的一個開始,但還不是很明顯。新大陸建國后,宗族文化就被當做腐朽文化開始被清算。整個北方因為離政治中心北京比較近,因此輻射力比較強,最終清算的也比較徹底。

在這樣的情況下,北方的宗族社會就解體了,徹底變成了以家庭為核心的社會單元。而廣東福建一帶,因為遠離政治中心,受政治力量沖擊比較小,這一傳統一直保存到了現在。

有關研究宗族文化的專家認為,宗族文化保存比較完整的這些地方,一般都是在山區和比較貧瘠的地區。他們面對惡劣的環境、兇猛的野獸和蠻族,甚至包括不良的官吏,只能抱團形成一個嚴密的組織,才能夠讓家族延續下去。

在這樣的條件下,族長和族中的鄉紳就會讓每家每戶交出一部分的財產,讓家族中最有前途的人去讀書經商,這些人回過頭來也要回報家族的扶持和培養,依靠官場的資源為家族提供庇護,依靠滾動發展的模式來壯大家族的力量。

在現在的廣東福建沿海,還保留有很多的宗族文化色彩。如果到這些地方來,還能看到很多的祠堂。在北方,古老的祠堂要么被打砸掉,要么就變成了學校等辦公場所。

關于南方和北方宗族文化的差異,你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我家在甘肅這邊,在村里也是大家族,有幾百戶本家,但除了白事,其他時候各過各的,族譜解放后再沒修,聽阿公說,祠堂拆了祖墳也平成地,不過現在都做藥材生意,日子都不錯,反倒是當年分了我們家產的那些,該打工的打工,該種地的種地

  2. 做火車經過北方,就覺得那邊農村房子圍墻四面都是修的很高,大門禁閉,從外面看不到里面,感覺都是關起門過自己的日子,而南方的話就沒有這樣,即使有圍墻也沒有那么高,這兩種現象就能體現北方人跟南方人的思想有很大不同

  3. 我們程家祠堂寫明我們起源于易水,在明朝萬歷年間搬來的。我老公家莫姓,從番禺搬過來的。回到祠堂看到那些刻文,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的那種感覺是非常激動和親切。我們程家祠堂除敬奉天地、康王大帝、祖先之外還有“三位恩公”。[心]

  4. 我們福州連江長樂福清這些地方有個特點,家族中但凡有個人偷渡出國成功,接下來就一個接一個,沒幾年全村就剩下老弱病殘了,這些人出國了不是對國家沒貢獻的。他們掙得錢都寄回來,村子里的道路橋梁學校宗寺,自家的房子生意,都靠這些。所以福州和閩南華僑特別多。

  5. 作為長春農村長大的,表示沒見過祠堂。不得不承認,我們這邊家族不團結,各管各的,事不關己一般都躲開,即使是親屬關系,看笑話的很多,傳播的人也多。我們這個家族,年輕人基本上都從村里搬出去了,大部分在長春市內發展,但聯系都很少,好像每個人出來都不容易,害怕被親屬打擾、拖累。村里普遍現象,整個村子大部分人不琢磨如何賺錢,如何發展,更多是夏天、冬天聚在一起,東家長西家短。最近這幾年資訊開放了,村里有些改變,很多人出去打工,是非也少了。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現在回去農村老家,還是能感受到那種淳樸,說不出來的淳樸,總能發生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

  6. 我婆家福建的,是個土豪村,村里面有好多個姓氏的祠堂。修祠堂需要花很多錢,每家都要捐款。像我婆家捐三萬,有個老板捐兩百萬,總共收到的捐款是八百萬。每人捐了多少款會用紙寫上名字金額貼在充氣的紅柱子上,讓大家都看得到,很多人為了面子也不能捐太少。祠堂很大,婚喪嫁娶擺酒席都在祠堂里面。我看到過族譜,又厚又重。同一個祠堂的都是有血緣關系的,會有一種凝聚力,既會互相攀比也會互相幫助。

  7. 南方出書生,北方出將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8. 那為何江浙滬地區也沒有宗族文化了?難道江南地區不是南方?還是說江南也被打散了?事實是宗族文化在現代文明體系中已經沒落,不符合現代市場經濟規矩。在江浙滬地區被西方文明所遺棄淘汰

  9. 不是不注重宗族文化 殊不知每次戰爭基本上都是由北向南打 北方都打散了 那還有宗族 大的宗族南遷以后 慢慢把這個習慣帶過去了

  10. 廣東清明節整個宗族聚一起祭祖拜宗,場面非常熱鬧隆重,不管你身在哪里山高水遠的都要趕回來,這種傳統是廣東特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