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湖廣填四川”,那成都的客家話,也就是土廣東到底是屬于哪里帶過來的語言?

四川境內的口音的確比較復雜,筆者多年來對川內口音的特點,比較關注,仔細傾聽各地語音,區別還是比較大的。不過,總而言之,有關部門還是將省內的語言歸結為三‬大‬漢‬語‬方言。‬

第一大‬方‬言‬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四川話,‬方‬言‬家‬們‬歸‬結為“西‬南‬官‬話‬區‬成‬渝‬片‬”,‬它‬的特點就是以‬“成‬都話‬為‬標準”,‬由于成‬都‬市‬的‬面‬積‬越來越大,‬口‬音‬有‬地‬域‬差‬別‬,‬咋‬個‬辦‬呢‬?‬我的看法就是以‬“川‬劇‬道‬白‬”為‬標準。‬它的形成歷‬經‬明‬清‬時期幾‬百‬年‬的歷史過程,‬以‬湖北話‬為‬基礎演‬變‬而‬成‬。‬

第二大漢‬語‬‬方‬言‬就是四川客家話‬,‬俗稱“土‬廣‬東‬話‬。‬”是‬客‬家‬于‬清朝前‬期‬移‬民‬帶‬入‬四川,‬雖‬然歷經二‬、‬三‬百‬年‬的歷史風云變幻,‬仍然原‬汁‬原味保‬留‬至今的祖‬宗方‬言‬。‬

現在回‬答‬題‬主‬的:‬“土‬廣‬東‬(‬話‬)‬到底是哪‬里‬帶‬來的語言?‬”

‬“土廣東話”是四川客家方言

客家廣東方言的讀音為“哈卡”(hakkaer),它的意思就是有“客而家焉”或者“客戶”(與現在的意思不同)。最早是西晉“八王之亂”造成中原戰亂,百萬民眾隨晉室南渡為始。以后的唐末和南宋末年又有大批百姓過江南下。

這種遷徙是分階段、分地區、逐步遷入四川的。他們最早的落腳點是在江西、福建、廣東這些地方定居,人數最多的應該是粵東地區的梅縣、興寧、大埔、五華、惠陽等地。它們被稱為“客家人”,以區別原來的居民,這種稱呼一直源用至今。

歷史知識告訴我們,當年的東南沿海地區,中原統治力量對這里影響不大,封建統治力量相對薄弱。以后也戰亂頻繁,為了生存,為了應對外界的壓力,客家人的集體觀念、家族觀念很重,所以客家人比較完整地保持著原有的宗族關系、信仰、風俗習慣,并十分執著的使用中原古代漢語,較好的保存了這塊堪稱古代漢語的“活化石”。

‬到四川去 到洛帶去

上面的漫畫是己故四川愛國將領鄧錫侯將軍的公子所畫,真實的再現了當年客家人入川開疆拓土的千里跋涉。

客家人進入四川后,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使然,四川人把他們稱為“土廣東”,這是有講究和來歷的。

首先,入蜀客家人中來自廣東籍的最多。所以冠以“廣東”地名。

第二,廣東前面加一個“土”字,主要是四川的移民將來自廣東的客家人區別生活在嶺南的廣東人,所以稱為“土廣東。”

第三,其實來四川的“土廣東”基本上都聚集在某個地區,形成一個個的“村落”,他們內部交流都是使用外人如聽天書的“土廣東話”,這種神秘感也是“土廣東”話的注腳。

‬客家話方言島的分布

題主的問題局限于:“成都‬市‬的‬客‬家‬話‬源‬頭‬在‬何‬處‬?‬”

以‬大‬成‬都‬為‬例‬,‬在‬明‬末清初,‬連‬年‬慘‬烈‬的戰‬亂‬,‬四川人‬口‬銳減,‬聞‬名‬中‬外‬的“四川江‬口‬沉‬銀‬”遺址的發現說‬明‬,‬包括成‬都‬府‬的四川地區,‬遭到張‬獻‬忠‬的‬搶‬掠‬,‬件件出‬土‬的金‬銀‬首飾,‬也許就是條‬條‬人命的無‬言‬訴說!‬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清‬政府在‬康‬熙‬初‬年‬,‬奉‬旨‬從‬兩‬湖‬、‬兩‬廣‬移民填‬四川,‬大‬批‬涌入的‬移民就‬有‬一部‬分‬客‬家‬人‬,‬以‬廣東‬梅‬縣‬的最‬多‬,‬他們定‬居‬在‬以‬成‬都‬龍‬泉‬驛‬區‬洛‬帶古鎮為‬中心的‬四川盆地東緣丘‬陵‬地區。‬

現在僅洛帶古鎮常住人口的幾萬人中,85%為客家人。

另外現在成都市外東的三圣鄉、高店子、西河鎮、洪河鎮、大面鎮、硫璃場、牛市口蓮花村、沙河堡地區,成華區龍潭寺、青龍場的回龍、獅子、一里、新山、海濱、新華六個村,圣燈鄉的崔家店、東華、長林、人民塘四個村等,都有為數不少的“土廣東”。這些都屬于成都市,所以不厭其煩寫上,重復一次,這些地方的客家話基本上都是廣東梅縣的。

結語

除了成都市外東和外北地區有大量廣東梅縣等地的客家人而外,四川其他地區的客家人來自江西、福建和廣東三省的38個縣市。因為與主題關系不大,就不再往下說。不當之處,望祈指正。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贊][贊][贊][贊]

  2. 朱德元帥的祖先是廣東韶關客家人,清初的“湖廣填四川”時從廣東韶關遷往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