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到底躬耕南陽還是襄陽,已爭論了上千年,雖然說國家在八十年代有個專家論證會,盲目肯定了襄陽說,但過后也發現存在不少模棱兩可的情況。
無論怎樣考證,雙方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最近感覺南陽說又占了上風。主要有這幾點:其一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自己說: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諸葛亮自己恐怕是最了解自己的行蹤吧。其二臥龍崗在南陽城西四公里。諸葛亮號稱臥龍,三國史籍中似乎也有“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之說,諸葛亮也自號臥龍先生,如果不居住在南陽臥龍崗,諸葛亮又怎能會有臥龍之稱?其三夷陵之戰后,投降曹魏的蜀漢名臣黃權,于諸葛亮死后,在南陽臥龍崗建庵祭奠諸葛亮。如果不是諸葛亮躬耕之地,黃權怎會在臥龍崗建庵祭奠?這以后歷經唐宋元明清,就發展成了臥龍崗武侯祠。不少文人名士在此留下墨寶,以紀念臥龍先生。最為著名的有唐劉禹錫的《陋室銘》,其中有云:“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唐詩圣杜甫《武侯廟》云:“猶聞辭后主,不復臥南陽”。唐詩仙李白《南都行》“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唐 白居易 《詠史》“魚到南陽方得水 ,龍飛天漢便為霖 …前后出師遺表在 ,令人一覽淚沾襟 。”宋 王安石 《諸葛武侯》“武侯當此時,龍臥獨摧藏…邂逅得所從,幅巾起南陽。”臥龍崗武侯祠已為歷朝大家們所認可。其四劉備三顧茅廬時,南陽宛地還是荊州劉表的勢力范圍,應該還沒有被曹操所占領。
之所以現在不少專家認定襄陽說,是因為東晉習鑿齒的《漢晉春秋》中,有句記載,說是諸葛亮躬耕地在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但在三國時期好像還沒有襄陽城,襄陽城好像是到東晉才有。襄陽城西二十里有山曰阿頭山,并不叫隆中,隆中只是后來改的名字,那里更沒有叫臥龍崗的地方,又怎么讓諸葛亮自稱臥龍?林林總總的爭議,依然會爭執下去,最終的目的還是為各自的名和利,爭就爭吧,爭爭炒炒,只要能把兩地經濟都搞起來,未嘗不是件好事。[呲牙]
看風景去襄樊,看古跡來南陽,一棵柏樹的歷史碾壓襄樊歷史幾十倍。
《三國志》全本沒有“隆中”二字,《諸葛亮傳》全文沒有“襄陽”二字。只有“南陽”和“草廬”。不知“隆中”二字從何而來啊
208年襄陽郡成立,同年劃南陽郡西邊成立南鄉郡,222年成立義陽郡,漢江北岸的原南陽郡鄧縣樊城劃歸義陽郡,此時的南陽郡和襄陽郡已經沒有邊界接壤。諸葛亮寫出師表是在227年,南陽郡,南鄉郡,義陽郡,襄陽郡四郡分明,邊界劃分清晰明朗,因此諸葛亮說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中的南陽根本就不是你鄧縣樊城(義陽郡),更不是你漢水南岸的襄陽郡!!!
說得對,襄陽1992年才改泥嘴鎮為臥龍鎮,就是為了補這個漏洞,可是那個阿頭山上就二十畝地能讓諸葛亮躬耕了那其他村民呢?而且阿頭山古代交通不便,漏洞太多了
襄陽古隆中的史料記載從晉朝就開始有了,南陽武侯祠興建于唐代,在唐朝才開始有史料記載,晚了400多年,誰是諸葛亮躬耕之地一目了然。
“鳳雛”的得名,也來自南陽,在諸葛亮躬耕隴畝隱居的臥龍崗,北面30里有個紫山,當時龐統在此隱居,山上有“鳳雛臺”,故稱龐統為“鳳雛先生”。
襄樊人從來不敢用正史三國志,知道為啥嗎?因為里面就沒有隆中二字,阿頭山改隆中,野史漢晉春秋號曰隆中出現,就是這個事,[大笑][大笑][大笑],襄樊人什么都改,勸你們還差這點錢,努力吧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改了就不成了[大笑][大笑][大笑]
你自己都說武侯祠了,紀念諸葛亮的地方多了,都要到宛城?
頂風冒雪去探訪,如在襄陽由新野去不可能頂風冒雪的,上南陽便可以。
臥龍,鳳雛得一安天下。呵呵呵,臥龍和鳳雛相距250多里地,一個在劉表勢力,一個在曹操勢力。劉備也是溜呀,在劉表勢力找鳳雛,在曹操勢力中找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