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吳用最終選擇了宋江,而不是晁蓋?

吳用為什么最終選擇了宋江,而不是晁蓋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咱們首先需要來看看吳用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吳用)
吳用職業是一個鄉村私塾先生。在古代當私塾先生的,往往都是一些落第讀書人,也就是說,他讀了一肚皮的書,參加了很多次科舉考試,最后都失敗了,所以才去教書謀生。
這樣的職業和經歷,決定了呈用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他的學問很高,但是高的學問并非是儒家學問,而是其他方面。我們可以看出,在吳用那里,就是兵家和縱橫家,也就是鬼谷子傳下來的學問,他學得最好。
第二,他對當時的政府不滿。他想入仕當官,但是被當時的政府拒絕了很多次,他怎么還會滿意呢?
第三,他急于想獲得成功。私塾先生雖然是先生,其實地位是很尷尬的,因為是落第之人,肯定有很多人瞧不上他。所以他急于通過獲得成功來證明自己。
(宋江)
第四,他明白世態炎涼,洞悉時事政局。多次考試落第的人,肯定比那些死鉆經書的人,更了解時事,更能明白社會的實際狀況。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吳用是看出了當時北宋王朝已經走向了腐敗的高峰,皇帝貪圖享樂,不理朝政。大臣阿諛奉承,追名逐利。天下群雄并起,農民起義之火,四處蔓延。北邊金國虎視眈眈,南下之勢,箭在弦上。
看清了這種時勢的吳用,他就想在這個時候大顯身手。而且他的大顯身手還不是一般的大顯身手,而是要推翻現有政權,建立新政權,至少要稱霸一方。但是他也明白,自己最多是個相才,不可能當皇帝。所以選擇一個合適的人來輔佐,那就是他一直在尋求的事情。
這樣我們就很容易理解他為什么會選擇宋江,而不是晁蓋了。晁蓋不是一個值得他輔佐的主,而宋江恰恰具有這方面的特質。
第一,宋江是一個具有親和力號召力的人。什么樣的人才能夠當主?不是他有多厲害,而是他有親和力與號召力。劉邦為什么比項羽更能吸引人才?并不是劉邦比項羽厲害,而是劉邦的親和力和號召力遠遠高于項羽。宋江的親和力與號召力來源于他的仗義疏財。他號稱及時雨、呼保義,就是他這方面的體現。實際上,整個梁山好漢中,有親和力和號召力的,就只有兩人,一個是宋江,還有一個是柴進。但柴進是前朝皇室后代,以他為主,雖然號召力也可以,但目標太大,很容易引起朝廷的極大重視和殘酷打擊。
(晁蓋)
第二,宋江是政府官員,熟悉政府的那一套。宋江的官當得雖然不大,只是一個小吏,但是他和晁蓋比起來。更熟悉行政事務那一套。以這樣的人為主造反,遠遠超過那種農民起義者。縱觀歷史上的農民起義中,如果起義領袖本身沒有文化,沒有見識,一般最多只能成為混世魔王,甚至是殺人魔王。這樣的人注定是走不遠的。而宋江是見過大場面的,他知道一個國家應該是什么樣子。所以吳用會選擇他來輔佐。
第三,宋江身上有很強烈的家國意識,忠君愛民。這點也是吳用特別欣賞的。呈用自己是一個落第讀書人,儒家文化學的不精,儒家思想在他身上的影響不是很大。但他特別欣賞那些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人。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有大眼光,大氣魄。而宋江恰恰有這樣的眼光和氣魄。
雖然宋江身上有愚忠的特性。但是吳用相信,將來宋江一旦看到了可以獲得天下的希望,再加上整個北宋末年如果亂成一團。那么宋江放棄愚忠,自己做大的想法肯定也會有的。
不過呈用千算萬算,他忽略了兩點:一是北宋末年,最終沒有釀成天下大亂的局勢。雖然金國最終入侵了,但是由于金國的入侵,反而在大陸形成了很大的向心力。這就使得吳用要建立一個國家的想法難以實現。(有人可能不同意,說,明朝末年,為什么在外族入侵的情況下,大陸仍然天下大亂呢?主要的原因是宋朝末年,天下百姓還是比較富足的。而明朝末年則是荒脊一片。)
二是吳用認為,宋江的愚忠最終會改變,但其實沒有,宋江不但沒有改變他的愚忠,反而把吳用的想法往另外一個方向逆轉,一心想的就是招安,做一個孝子忠臣。所以,吳用最終是一個悲劇的人物,失敗的英雄。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