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建筑·設計
停車場是城市發展的必要產物
停車問題受到規劃者、城市管理者以及公眾的廣泛關注
車是交通出行的必要環節
“停車設施”不僅是城市基礎設施的主要構成部分
也是城市居民進行各種生產活動的必要物質條件
富有設計感又實用的停車設施是大勢所趨
增設停車空間和停車設施
不但能有效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質量
還能提升對城市土地的利用率
簡約高級的停車場
不但能緩解城市交通壓力
還能提升城市形象
下面小編整理了10個各具特色的停車建筑案例
和大家一起分享
01.混凝土的全面表達|弗拉門特島停車場
02.城市的場所,車輛的容器 | 道峰山停車樓
03.獨立雙螺旋交通核| 五層開放式停車場
04.參數化設計|烏來鄉立體停車場增建案
05.向前躍進的動感體塊|紐約停車樓
06.為社區打造輕盈動感的地標建筑|A1停車場
07.“透”表皮|Gnome停車場
08.實現建筑多功能性| Angle Lake中轉停車場09.五個不同立面| 邁阿密博物館停車場
10.停車場內營造的光影空間|Inselhalle Lindau停車場
01.弗拉門特島停車場
西班牙
Marià Castello Martínez
西班牙的福門特拉島因為旅游的需求,在沿海區域設置了一個有136車位的停車場。停車場面積3018平方米,為了不給地面交通帶來壓力,建筑師將停車場放置在地下,地上部分形成一個公共空間。
插入一個縱向的庭院,為停車場引入采光和通風,并在保持和地上部分公共空間的林夕。庭院中放置著造型簡單的元素,并屹立起一個簡單的高體塊——一個聯系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電梯,并配有一個自動提款機。
所有的建設元素都用混凝土進行表達,連花盆和擋土墻也不例外。對材料細致的運用將其的美麗充分展現出來。采光使用LED照明,縱向庭院還可提供光照和自然通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降低了維護成本。
項目地點: Plaça d’Europa. Es Pujols. Formentera. SPAIN
建筑設計: Marià Castelló Martínez
攝影: Estudi Es Pujol de s’Era
02.
道峰山停車樓首爾JK-AR
△鳥瞰
道峰山停車樓最初由首爾市政府規劃,是首爾和議政府這兩大都市交界處的新交通系統的一部分。同時,首爾大都會基礎設施總部希望在本項目中額外設置一系列包括咖啡廳和休息空間等在內的公共設施。因此,本項目不再僅僅是一個將通勤者與交通聯系起來的結構,更是一個將人與人彼此聯系起來的場所和城市環境。
△剖視及細節
考慮到傳統停車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都是一個單獨的巨大體量,道峰山中心停車樓的設計團隊提出了一個具有創新性的設計概念,即在建筑的外圍護結構中插入一系列彼此分離的金屬帶。
△近景鳥瞰
△外景
△局部
△內部
在屋頂空間中,外表皮的金屬帶變成了一個人造的景觀,創造出一個公共花園和廣場。由傾斜屋頂打造而成的人造地形則在建筑與道峰山景觀之間構建出一種視覺聯系和體驗式對話。
△屋頂公共空間
△夜景
△平面圖
項目地點: Seoul, Republic of Korea建筑設計: JK-AR (Jae Kim Architects + Researchers)
占地面積: 6,135.00 m²
攝影: Kwang Sik Jung, Sungmin Yoon
03.5層開放式停車場
法國
GaP Architectes
這座5層的停車場位于法國伊澤爾省格勒諾布爾,是當地城市更新企劃的第一個基礎設施。建筑師期望設計一個功能和空間清晰,布局開放靈活,充滿光線的明亮建筑。同時建筑內的停車活動能從建筑周圍看見,提升該建筑在社區中的參與力度。
建筑師采用了極富表現力但是有節省空間的中央雙螺旋坡道,避免停車場的流線在每個樓層中的其它區域繞來繞去。流線在建筑中盡可能獨立的設置,保證面對突發事件的靈活性。
△剖面圖
建筑設計 : GaP Architectes (H. Grudzinski Architecte)
設計團隊: Hugues Grudzinski architect and Baptiste Robin assistant.
項目地點 : Grenoble, Isère, France
攝影 : Gap/Robin
04.
烏來鄉立體停車場增建案
臺灣
Q-LAB
△項目概況
烏來區為新北市唯一的原住民區,擁有秀麗的自然景觀以及獨特的泰雅族文化資產。平日游客絡繹不絕,例假日期間更是車滿為患,停車空間嚴重不足,因此新北市政府交通局特規劃『烏來鄉立體停車場增建工程』。
本案萃取烏來大自然山景的峰陵線當作建筑創作的意象發想,搭配泰雅族織品文化之帶狀條紋圖騰與紋面之特色,意圖將之抽象化,并以大地之雕塑做為本案量體及視覺上的設計泉源。
好的建筑可以歷久彌新,不需要譁眾取寵。然而以臺灣為例,目前諸多公共建物乃至民間建案在外觀造型上仍常有過多且不需要的裝飾點綴,語彙不僅繁複也不具任何意義。
△夜景
△平面圖
建筑:曾永信建筑師事務所(曾永信、曾柏庭、吳東翰、黃子豪、張家瑜、陳智晟)
結構:筑遠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張盈智、朱昭瑋)
建筑面積:3,073 ㎡
05.紐約停車樓
美國
SRG Partnership
△鳥瞰
紐約停車樓為員工和訪客提供了1994個停車位,集安全性、效率、功能性和運動的力量與精神為一體。停車樓作為補充園區構成的動態設施,重新定義了人們對停車樓的看法。
△項目外觀
停車樓的外形體現了運動的主題和大膽的理念。每個停車場之間相互分隔,形成起伏的屋頂和端墻。亮橙色金屬板突顯出體量的分隔,使建筑看起來似乎向前跳躍,突出運動感且符合人體尺度。
△流線型車道
△起伏的屋頂和端墻
紐約停車樓巧妙地以紐約的快節奏和“生動的城市”氛圍為主題。六層停車樓均印有紐約冠軍隊的圖像、標志和顏色。庭院是定義和區分傳統停設施的特色空間,它通過瀝青路面、鵝卵石元素以及藝術家涂鴉墻散發著城市氣息,籃球、壁球和五人制足球設施為娛樂活動注入了紐約的獨特活力。
△運動場
停車樓材料的選擇和尋路技術同樣有助于實現運動的主題。建筑表皮是簡約的波紋金屬板,上面印有代表公司商標的莫爾斯電碼孔洞,這些代碼斜向穿過四個不同位置、四種不同顏色的鋁立面。
△細節
△夜景
建筑設計: SRG Partnership
設計團隊: Jeff Yrazabal, Rick Zieve, Dennis Forsyth,
Aaron Pleskac, Phillip Lopez, Trevor
景觀設計: PLACE Studio
燈光設計: Luma
攝影:Jeremy Bittermann
06.A1停車樓
阿姆斯特丹
XVW architectuur
△項目外觀
在阿姆斯特丹北部的Buiksloterham區,XVW architectuur設計的社區停車樓與地下健康中心綜合體現已完工。Buiksloterham曾經是一片沿河展開的工業區,先已轉變為發展迅速的職住綜合區。新建的停車樓以光滑的幾何表皮和標志性外觀凸顯了當地特色,成為Buiksloterham區的新地標。
A1停車樓總共有250個車位,車輛像馬廄里的馬一樣排列整理、便于提取,居民可不必再將車停在室外街道上。
建筑師采用斜面鋼網構成大樓的立面,將停車樓打造為街區的入口的標志。表皮的浮雕圖案捕獲了光線,塑造出動態的視覺效果,使建筑顯得十分輕盈。
刻有鏤空圖案的啞光漆鋼板能夠反射光線,賦予了停車樓變幻的外觀。表皮映照著周圍的風景,隨著人與車的經過展現出不同色彩。大樓底層以木板條覆蓋,創造出溫暖、細膩、人性化的臨街界面,天然木材與上方冷峻、光滑的鋼面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平面圖
項目名稱:Parkeergarage A1
項目地點: Amsterdam, Buiksloterham
建筑設計: XVW architectuur
攝影:XVW architectuur
07.
Gnome停車場
荷蘭
MEI Architecture
這是位于阿爾梅勒市中心的Gnome停車場。停車的整個外墻用的是穿孔材料,上面有風車,花園租入,鳥屋等等當地傳統團象征。傳統材料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然通風,并營造一個開放氛圍。
雖然建筑的形體中規中矩,是一個滿滿占據場地的方盒子,但是有趣的外表皮打破了沉悶的形體。這樣的不銹鋼穿孔鋼板是和汽車制造公司合作生產,利用三維建模技術和特殊的金屬打孔機進行生產,不光外觀時尚,也能作為結構的一部分使用。
穿孔板形成有效的分隔界面,同時保證了車庫白天的明亮。相比之下內部的裝修相當簡單,但是透過這層特別的表皮,建筑白天黑夜都很有魅力,同時,這樣的設計降低了整個造價的25%。
△夜景
設計公司:Mei architecten en stedenbouwers項目地點:Florida設計團隊:Robert Winkel, Menno van der Woude, Hennie Dankers,Robert Platje, Pepijn Berghout, Mauricede Ruijter, Nars Broekharst
08.Angle Lake中轉停車場西雅圖Brooks + Scarpa
△項目外觀
Angle Lake中轉站及廣場是一處可持續的多功能設施,其中包括一座停車場建筑,能夠容納1150輛汽車,以適應未來的使用需求。
△建筑立面
車站的設計靈感來源于William Forsythe的即興作品《舞蹈幾何》,在該作品中,舞者們根據空間中折疊彎曲的線條來扭動身姿。建筑師認為簡單的直線能夠形成無限的動作和位置,同時無須任何過渡。
△7層混凝土建筑主體
△細部
這座總面積達七英畝的綜合體是國際設計競賽的最終成果。建筑的主體是一座7層的、現場澆筑的后張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其外立面使用了7500多塊定制的藍色陽極氧化鋁板。
△內部視角
建筑的每一處結構形式都需要基于幾何學上的合理性。也就是說,在制作結構部件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量的測量和繪制,并且不依賴于自動化的生產設備。
△地下車庫
△場地平面圖
△剖面圖
項目名稱: Angle Lake Transit Station and Plaza
項目地點:Seatac
建筑設計: Brooks + Scarpa攝影:Ben Benschneider and Brooks + Scarpa
09.博物館停車樓的五個立面邁阿密K/R, Clavel Arquitectos, J. Mayer. H., WORKac, Nicolas Buffe
△項目概覽
物館停車樓位于邁阿密設計園區,該園區著重于創新藝術,設計和建筑。靈感來源于超現實主義的室內游戲Exquiste Corpse(精致的尸體),同時他把世界各地的設計師聚在了一起。在Riley的指導下,每個參與的建筑師最終都分配到了一塊區域來自由發揮,進行獨立創作和設計,最終誕生出這座獨特且現代的建筑版Exquisite Corpse.
立面1:
螞蟻農場在園區東北部的第1大道和第41街的拐角處,就是WORKac紐約分部與柏林分部的J.MAYER.H.共同設計的立面,名為Ant Farm(螞蟻農場),面朝第一大道。
立面2:
擁抱和親吻Mayer H.設計的立面叫做XOX(擁抱和親吻),以相互聯結的大塊拼圖為表現形式,并與轉角處的WORKac的立面相接。
立面3:
金屬板上的漫畫
該立面是車庫的出入口立面,毗鄰41街,是現居日本的法籍建筑師Nicolas Buffe的作品。該立面以深色圓孔金屬板為背景,以激光切割金屬和纖維樹脂塑膠材質的平面和立體元素為特色。
立面4:
城市擁堵在Nicolas Buffe設計的立面和K/R事務所設計的立面之間,就是西班牙事務所Clavel Arquitectos所設計的Urban Jam(城市擁堵)。其設計靈感來源于邁阿密設計園區的城市生活復興——讓舊建筑和廢棄空間重現生機。
立面5:
路障在41街最西邊,當代藝術學院的對面,是K/R事務所的紐約和邁阿密分部設計的立面——Barricades(路障)。設計靈感來自邁阿密的馬路景象,尤其是隨處可見的橙白條紋的路障。
設計公司:K/R, Clavel Arquitectos, J. Mayer. H., WORKac, Nicolas Buffe
項目地點:Miami
10.
Inselhalle Lindau停車場德國Auer Weber△項目概覽
停車場坐落于濱海湖畔這一戰略性位置上,該棟建筑除作為停車場外,還承載了船舶碼頭和消防站等功能。它的存在不僅解決了社區需求,還重新組織了社區結構,加強了周邊社區與港口的聯系。
建筑如同龐然大物般植入場地之中。帶有不規則波浪紋理的立面穿孔金屬板,為建筑內部營造了悅動又豐富的光影空間。暖調的金屬外殼在日光下閃閃發光,它隱匿在城市之中,卻又優雅的向人們宣誓它的存在。
△豐富的光影空間
△室內空間
△平面圖
△剖面圖
設計公司:Auer Weber
項目地點:Germany
攝影:Aldo Amoretti
來源:景觀派
中商俱樂部通訊錄
40000多個品牌商家實名聯系方式
長按指紋二維碼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