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開始被認為是占了大便宜,后來卻是吃虧的事情?

這是個侮辱智商的問題,被坑了也就算了,還要自認為占了便宜,這樣的人不用你笑話他,他自己都會尷尬到原地爆炸。

但這樣的事情古往今來卻一直在不斷發生著,這就更加尷尬了。

而在靜夜史看來,蘇德戰爭前的蘇聯,就是表面上占了便宜,實際上虧大了的典型。

1932年,經過長達10年的努力,希特勒終于爬上了德國總理的寶座,隨后德國總統興登堡去世,希特勒兼任德國總統總理等大權于一身,成為德國名副其實的“元首”。

而后,德國在希特勒的帶領下,開始了瘋狂的膨脹,這使得周邊的英法蘇等國坐臥不安。

雖然一戰后英法極力壓制德國,特別是法國,為了防止德意志帝國死灰復燃無所不用其極,但面對納粹德國的迅速崛起,似乎厭倦了打打殺殺的英法等國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綏靖政策”。

而為了避免刺激英法等傳統強國,希特勒在復興德國的過程中,特意強調蘇聯才是德國的主要敵人,為此特意在1936年和日意兩國締結了《反共產主義協定》,這讓英法等國放松了警惕。面對德國的迅速膨脹,英法等國力主“禍水東引”,在他們看來,希特勒最好一路向東和蘇聯打得死去活來,然后英法等國在蘇德兩國兩敗俱傷時趁機出手坐收漁翁之利。

英法這種不要臉的邏輯讓蘇聯領袖斯大林異常憂懼。雖然作為世界上唯一的共產主義國家,蘇聯一直在謀劃掀起全球范圍內的無產階級革命,這意味著蘇聯一定會成為新的世界大戰的發起者。但當下英法等國的做法越發助長了納粹德國的膨脹速度,而此時的蘇聯在30年代剛剛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大清洗”運動,大陸大量黨政軍干部被“清洗”,尤其是一線軍隊,連級干部平均學歷只有國中水平,這樣的軍隊,想要輸出無產階級革命簡直是天方夜譚。

所以斯大林在紅軍戰斗素養恢復前,不可能主動輸出無產階級革命,更不想成為納粹德國的靶子。

于是從1935年開始,蘇聯不斷與英法等國接觸,企圖說服他們和自己一起做掉納粹德國,但英法兩國沉浸在“綏靖政策”的美好藍圖中無法自拔,對蘇聯的熱情冷眼相待,斯大林感受到了西伯利亞般的寒冷。

在聯合英法無望的情況下,斯大林不得不謀求其他的方式以自保,比如1937年支援中華民國抗日,但孱弱的南京國民政府難以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關東軍不斷在張鼓峰等地挑釁,蘇聯面對的局面越來越嚴峻。

在這樣的情況下,斯大林決定和德國“聯手”。而此時的德國正在謀劃消滅波蘭,連通飛地東普魯士,并為其后報復英法做準備,短期內并沒有進攻蘇聯的打算。所以面對找上門的蘇聯,德國痛快地與蘇聯在1939年8月23日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協定》,暫時結成同盟,并秘密約定了兩國在東歐的勢力范圍。

而后,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二戰爆發。

因為此時的德國專注于消滅英法的盟友波蘭,所以蘇聯也趁機出手消滅了世仇波蘭。1939年9月17日,蘇聯紅軍突然出兵寇松線以東的波蘭東部地區,奪回1920年蘇波戰爭中失去的西白羅斯和西烏克蘭地區,波蘭亡國。而后蘇聯處決2.2萬波蘭精英,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卡廷慘案”。

消滅波蘭后,德國掉頭向西橫掃西歐,而蘇聯作為德國盟友則為德國提供礦砂、糧食等戰略物資。

與此同時,蘇聯也開始趁德國無暇東顧的空當,開始構筑規模宏大的“東方戰線”。

斯大林認為,任何盟友都是不可靠的,尤其是德國,蘇德戰爭將不可避免。蘇德結盟固然短期內可以為蘇聯爭取時間,但難以保證蘇聯的安全。所以蘇聯必須自力更生,而提升蘇聯安全性的最好方式就是將戰線盡可能向西移,增加東西向的國土縱深,為蘇聯應對蘇德戰爭留下更多的反應和抵御時間。

于是1939年11月,蘇聯借口列寧格勒缺乏縱深,要求芬蘭接受蘇聯的交換領土要求,但芬蘭拒絕,于是蘇芬戰爭爆發。

由于“大清洗”運動帶來的巨大副作用,蘇聯紅軍在蘇芬戰爭中的表現一塌糊涂,被芬蘭軍隊吊打得懷疑人生。但蘇聯畢竟體量遠遠大于芬蘭,說難聽點,就是耗也能耗死芬蘭,所以芬蘭最終不得不選擇和蘇聯媾和,割讓了貝柴摩、薩拉和卡累利阿地峽地區,失去了圖爾庫軍港,此舉直接導致芬蘭在蘇德戰爭爆發后倒向納粹德國。

而后在1940年3月,蘇聯紅軍強行開進波羅的海沿岸,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三國強行并入蘇聯,雖然波羅的海地區早先屬于沙俄故地,但波羅的海三國一戰后早已獨立很多年,蘇聯此舉也導致波羅的海三國在蘇德戰爭爆發后成為德軍的帶路者,且二戰后三國的反蘇斗爭也此起彼伏,并最終成為瓦解蘇聯的急先鋒。

1940年6月,蘇軍威脅羅馬尼亞,強行索要一戰中割讓出去的比薩拉比亞地區。比薩拉比亞和羅馬尼亞同宗同源,沙俄時期就是強行從當時的奧斯曼帝國身上奪走的,此舉使得羅馬尼亞在蘇德戰爭中成為德國最鐵桿的盟友,進攻蘇聯無比瘋狂。

經過斯大林的一系列擴張,到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將邊界線平均向西推進了200公里,大大擴張了蘇聯面對德國的戰略縱深,而且斯大林在新擴張的領土上修建了永久性國防工事“巴浦洛夫防線,為了趕進度甚至將原邊界線附近修建的“斯大林防線”工事拆除用以拆東墻補西墻。

對于噬土成性的蘇聯而言,國土越大無疑是越有安全感的。但面對笑逐顏開的斯大林,希特勒更有理由喜上眉梢。

因為蘇聯的野蠻擴張,使得蘇聯在蘇德之間樹立了一排不共戴天的死敵,這些國家和地區雖小,但在蘇德戰爭中無疑都是德國的盟友和助手。而且更重要的是,為了鞏固新的國土,斯大林不得不將大量兵力布置在新國土上守衛巴浦洛夫防線,這個防線堅固與否暫且不表,首先這種陣地前出的兵力布置方式就讓廣大蘇軍落入了德國閃擊戰的打擊范圍之內。

因為自瓜分波蘭后蘇德兩國就成為鄰國,蘇軍的陣地已經擺在了德國的眼皮子低下,一旦德國發動閃擊戰,蘇聯必將和波蘭一樣被打得猝不及防,這使得德國的進攻效能達到最大化。

而且因為蘇聯將邊界延伸到了波羅的海沿岸,這也使得蘇德戰爭爆發時德國海軍可以直接攻擊海岸上的蘇軍陣地,雖然德國的海軍實力不強,但巨大的威脅不得不考慮。

可以說,斯大林自認為萬無一失的戰線鞏固方式,恰好給德國的閃擊戰提供了絕好的機會。而且蘇聯在德國橫掃西歐期間進行的野蠻擴張,特別是侵犯德國盟友羅馬尼亞的利益,已經嚴重挑戰了希特勒的底線,這給了希特勒撕毀《蘇德互不侵犯協定》,大舉閃擊蘇聯的口實。

1941年6月21日夜,在蘇聯最后一列為德國輸送物資的列車駛過蘇德邊界線時,希特勒向550萬大軍下達了閃擊蘇聯的命令。

1941年6月22日,軸心國190個師550萬人,在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的配合下,從北中南三個方向撕毀蘇軍防線,大舉閃擊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果不其然,因為兵力布置過于前出,加上之前斯大林的麻痹大意,蘇軍在蘇德戰爭爆發后猝不及防,開戰首日蘇聯就損失1200架飛機,超過800架飛機在未起飛時便被擊毀,僅僅18天德軍就突進蘇聯境內600公里,蘇軍損失慘重。

更要命的是,此時被蘇聯欺凌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甚至烏克蘭人都自發組織起來反抗蘇軍,腹背受敵的蘇軍一潰千里,不到4個月時間就丟掉了莫斯科以西超過150萬平方公里土地,工業區幾乎全部喪失,軍隊損失超過300萬,超過1/4人口淪陷,1941年9月30日莫斯科會戰爆發時,蘇聯已經到了亡國滅種的生死關頭。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我認為蘇聯依然是賺了,畢竟和英國法國不一樣,蘇聯有龐大的體量和戰略縱深。第一槍要是直接打到蘇聯的話,德國肯定無力攻擊英國和法國。

  2. 一戰后英法可沒有極力壓制德國,否則也不會有后面的希特勒,英國為了對抗法國一直照顧德國,從軍事一直到經濟。眼睜睜的看著他壯大。希特勒么也是奧地利,捷克等國都自動,加入德意志了還不甘心還要出兵,按照當時的發展速度閉門發展個幾年,難說后面怎么樣。當時的德國民眾可以150馬克買輛大眾車。有說是日本害了德國,提前發動了侵華戰爭,把希特勒拖下了水。

  3. 斯大林當時應該做的是把戰斗機后撤500公里,建立預警機制。\n前線士兵依托要塞據守,遲滯德軍進攻。\n無法堅守的部隊,撤入森林開展游擊戰,重點騷擾德軍運輸線。破壞德國軍火生產\n吳軍生產條件。

  4. 元首當時并不想與蘇聯打,蘇聯與芬蘭和侵占波羅的海三國,元首都忍了。斯大林進占羅馬尼亞,元首再也無法忍了,你這切斷了我的石油供應。明顯置我于死地,不打你才怪

  5. 要是日本人有戰略眼光,北上進軍西伯利亞,那么用來防御日本的40多萬蘇聯軍隊就不被調到歐洲戰場……蘇聯就敗了。可以豬隊友日本陸海軍不和,選擇南下搶東南亞去了!

  6. 蘇聯什么時間到過共產主義國家?

  7. 希特勒打到了莫斯科。。\n最后還是斯大林攻陷了柏林。\n主要一點。說實話就是蘇聯面積太大了。可以利用戰略縱深有充足時間進行有效反擊。閃擊戰到后面就沒了多大作用。\n希特勒也沒想到,那一年寒冷氣候比往年早來了,也幫了蘇聯的大忙。

  8. 這事和占大便宜導致吃大虧邏輯對不上啊!蘇聯不去瓜分波蘭,不打蘇芬戰爭,不搶羅馬尼亞就不被希特勒攻擊了么?明顯不對嘛。而且二戰對蘇聯來說,看似吃了大虧,實際卻占了天大的便宜。

  9. 還有下文嗎,想看

  10. 為配圖點贊,特別是希,斯格斗圖,真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