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個真實的故事。
我同事最近相親在追一個女生。上海本地小姑娘,家里三套房,父母一個外企中層,一個國小老師。
小姑娘長得很一般,身高不高,還胖,但家里條件反正是比我這個同事好不少,而且小姑娘自己是在咨詢公司里做的,剛畢業一年稅后到手收入就有三十萬以上了,還不算其他公司各種隱性福利。
但我同事眼里最大的問題就是,她的消費開銷非常大。我同事給我們看過她的朋友圈,最近一次旅游是去年圣誕節,去了國外度假,圍巾是lv的,皮帶是gucci的,戴著tifanny的首飾,包是香奈兒的,說要三萬多,還有女同事認出來說靴子也是個什么楊冪代言的大牌,要好幾千一雙。
其實我同事工作幾年,勉強算上副業、理財收入和這個小姑娘工資也差不到太多,但他每次看到這些大牌吧,就心慌。兩個人都還沒在一起呢,他就已經能想象未來這個開銷如流水的生活了。
所以,工資多少能承受奢侈品是個偽命題。關鍵在于,你自己對奢侈品消費的態度。
我同事這種,你讓他一個月賺五萬十萬,他可能也不會想把錢花在奢侈品上。
但那個小姑娘,據說從大學部就已經開始背上萬的包,穿好幾千的大牌了。
還有,就是和身邊生活環境有關。
這個小姑娘待的這種咨詢這樣的行業,在我們普通人看來可能就是比較“紙醉金迷”的,大家都穿名牌,你不穿就顯得格格不入。
有的人為了擠進這個消費階級,省吃儉用也要買奢侈品。但是你買了奢侈品,別人也不會因此接受你。
這個小姑娘大陸是最頂尖的本科畢業,歐洲留學回來的,除了英語還會兩種外語,手里還有一堆證,人家是真的厲害,也能賺錢買奢侈品。
所以不要盤算你現在這點錢夠不夠買奢侈品。如果你還要算那就是不夠。
但你想買,只要你不去偷不去搶,別人也攔不住你,但付出的犧牲自己的精神自由(為了大牌logo放棄一切就是沒有精神自由)和生活質量的代價,只能自己去承擔。
精神層面不在一個層次,雖然收入差不多。以后消費觀好難達成一致的,會爭吵
收入雖然一樣但是家庭背景不一樣,人家的收入只是用來享受生活的,而男的是要攢錢將來養家的,最關鍵的人女方父母不用贍養還有多余,所以不是一個階層的。
圈子不同不必相融,看上了人家的條件,自己拿什么跟別人一起混?
人家家庭條件在那里,自己還沒結婚,沒負擔,自己工資負擔自己就好了,買奢侈品很正常
明顯兩人不在同一個階層啊,不累嗎?
我怎么看出了這個相親女孩的優秀啊!自己賺錢自己花,有能力有何不可?若不能一起就請及時放手[偷笑]
覺得消費不在同一個層次就不要追啊,看上人家的經濟條件,又話里話外嫌棄人家胖,花錢厲害,又沒花他的,這同事趕緊放過人家女孩子。
搜一下這些牌子的價格就知道了,你說月收入應該多少?只想送你一句話:真正的富人眼里沒有奢侈品,只有日常用品。
排除消費觀的問題,有的人就是自卑,需要名牌傍身帶來的自信。
所謂的同事就是你本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