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云紗為什么那么珍貴?

香云紗被全球紡織界譽為 “軟黃金”,是世界紡織品中唯一用純植物染料染色的絲綢面料,還有一個非常動聽的名字

香云紗本名“莨紗”,利用廣東特有的一種植物———薯莨的液汁對桑蠶絲織物涂層,再用順德地區特有的河涌塘泥覆蓋,經日曬加工,成為一種昂貴紗綢制品。

用此方法制成的桑蠶絲織物,質地輕薄、爽滑,是一種越穿越油潤烏亮,越穿越輕快涼爽的紗綢衣料。

2008年,香云紗染整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那么,“香云紗”這樣美妙的名字是怎樣來的呢?《廣東省志·絲綢志》里有這樣的描述:“因用莨紗所制成衣,穿著行動時會沙沙作響而稱之為“響云紗”,后人以諧音叫成“香云紗”。

(香云紗成品)

香云紗的美來得并不簡單,它的生產工藝流程需歷經30多道繁復的工序。

廣東順德得益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歷來就是重要的蠶桑絲和絲織業基地,為香云紗的制作提供了生產材料。而曬莨的過程,四個因素必不可少:薯莨、河泥、草地、陽光。

珠三角腹地的順德倫教的塘泥富含鐵質,故此地為最宜制作香云紗的地區。

(用于染色的薯莨)

薯莨紗加工時,將山薯莨的汁水作為天然染料,對坯綢反復多次浸染,染得棕黃色的半成品后,再拿富含鐵質的黑色塘泥對其單面涂抹,并放到烈日下曝曬。

待泥質中的鐵離子和其它生物化學成份與薯莨汁中的鞣酸充分反應,生成了黑色的鞣酸亞鐵之后,抖脫塘泥,清洗干凈,就成了面黑里黃、油光閃爍的香云紗。這種傳統工藝也延續了五百年的歷史。

河泥被淘上來,又被洗去,循環往復,大自然的饋贈給予了這里的先民以無限靈感,白坯紗在這里完成了成為香云紗化繭成蝶的過程。

作為風靡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紡織面料,著名作家張愛玲對它也情有獨鐘。

“個人住在個人的衣服里”,秉承著這樣服飾觀的張愛玲把香云紗融進了筆下人物的性格之中。

她在《沉香屑·第一爐香》這樣寫道,“那人的背影,月光下看得分明,穿著白夏布衫子,黑香云紗大腳褲。因為熱,把那靈蛇似的辮子盤在頭頂上,露出衣領外一段肉唧唧的粉頸。”

(非物質文化遺產”香云紗”首秀大陸國際時裝周)

近年來,以香云紗為面料的高檔時裝,已打入歐美國家主流市場,是最能體現絲綢業“大陸風”的代表作之一。

9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我也很喜歡這個紗料,買了個裙子好幾百塊錢。

  2. 友誼是一種生長緩慢的植物,它只有嫁接在彼此熟識,互相敬愛的枝干上才會枝繁葉茂。——切斯特菲爾德 @狗血一刀

  3. 現在要幾千塊錢哦!已經在國際申遺啦!

  4. 大愛香云紗,夏天經常穿

  5. 能再生的料不叫珍貴。

  6. 顏色老氣,布料舒適性不好👎

  7. 還有個名字,泥巴料!我在制衣廠做過這種衣服!日本單!

  8. 順德有買嗎

  9. 今年夏天買了三條裙子,都是一千多。比去年的還便宜點,去年的那件兩千多。前幾年自己舍不得買,買了件短袖給媽媽,在大商場買的,也是一千多,媽媽老年癡呆了,說這樣的衣裳灰不溜秋的,花頭不好看,小攤子上二十塊錢一件,氣得我要死。因為媽媽嫌棄不好看,還一直不穿,只穿看起來輕薄的化纖的衣裳,也是醉了[捂臉][捂臉]